一口土鍋,百年溫情,騰騰熱氣中飄蕩著極邊之城的鄉愁。在云南省保山市騰沖市,土鍋子獨特的美味和溫暖中承載著數百年的歷史與情感,它不僅是一道令人贊不絕口的美食,更是一種連接騰沖人與家鄉的味覺記憶與紐帶。
![]()
騰沖土鍋子 圖源:“學習強國”保山學習平臺
騰沖土鍋子距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歷至騰沖時就曾看到過制作土鍋的場景。他在游記中記載:“由村北又西三里,有廬舍當坡塍間,曰土鍋村,村皆燒土為鍋者”。由此可見,土鍋的制作技藝在明代時已經存在,又經數百年歲月流傳至今。
騰沖土鍋子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火鍋,它使用的是當地特制的土陶鍋,中間有豁口,形似平頂圓錐形的火山。豁口中燒著炭火,湯汁發出“咕嘟咕嘟”的聲響,宛如騰沖著名的火山地熱景觀,又因此得名“火山熱海”。第一次使用土鍋子的時候,當地人都會用油湯預先燒煮一次,這樣處理過的鍋子不容易開裂——在漫長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生活智慧熠熠生輝。
地道的騰沖土鍋子的制作,從食材的準備到烹制無一環節不精細。
湯是土鍋子的靈魂,當地人通常選用豬排骨、筒子骨或土雞小火慢熬,這樣熬制成的鮮湯醇厚清香不油膩,是極佳的湯底。
![]()
豐富的配菜 圖源:“學習強國”保山學習平臺
等待湯熬好的過程中可以先處理配菜。新鮮的芋頭、蠶豆、青菜洗凈切好備用;黃筍干泡發后煮數小時再切片;新鮮豬皮刮洗干凈后煮熟曬干,用菜籽油炸至膨脹,再用冷水浸泡,最后片成薄片制成泡皮;豬后腿肉切片并與土雞蛋、面粉、草果面、鹽、蜂蜜水等拌勻,放入油鍋中炸成金黃色的酥肉;豬脊肉剁成肉末,加調料攤在蛋皮上卷成蛋卷,上鍋蒸熟。
土鍋子的“上菜”方法也很有門道,講究“底素上葷”和“耐煮在下、鮮嫩朝上”的原則,一層一層地鋪好蔬菜和肉,最后鋪上如泡皮、蛋卷和豆米等顏色鮮艷的配菜。所有食材準備妥當后,澆上熬制好的高湯,在土鍋子中間放炭生火,微火慢煮兩三個小時,讓底菜的本味慢慢融入湯汁。
![]()
用炭火慢煮 圖源:“學習強國”保山學習平臺
在騰沖,土鍋子不僅僅是一道菜,更是一種情感的聯結。每逢清明、春節等傳統節日,或是有客自遠方來時,騰沖人家都會準備土鍋子。人們圍坐在一起,中間是熱氣騰騰的土鍋,大家邊煮邊吃,歡聲笑語中,感情也隨之升溫。天氣逐漸轉涼,何不到騰沖去?來上一鍋熱騰騰的土鍋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