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32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6分鐘
![]()
學校管理,非簡單的規章堆疊,制度疊加,清單羅列。學校管理在“管”,更在“理”,用“理”的智慧疏通脈絡,用“理”來激活每一個教育者的細胞,激發內驅力,理明“管”的方向,理順“育”的脈絡,理清“教”的思路。
1
理出情緒價值
以心為壤,筑就教育“安心港”
積極的情緒像火一樣,能點燃教職工的工作熱情,迸發教職工的工作潛能。而消極的情緒卻會像幽靈一樣,在校園里游蕩,會使教職工信心缺乏,斗志喪失,精神頹廢,讓學校陷入失敗與停步不前的泥淖。
1、校長要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緒。要始終記住自己是領頭人,是老師的精神領袖,是老師的主心骨,你的情緒不再是個人的私事,而是一種公共資源,你的情緒好壞,會影響教職工的情緒,甚至會影響到整個群體的氛圍。
2、要善于體察教職工的情緒。作為學校管理者,對教職工情緒隨時做到心中有數,了如指掌。當教職工情緒波動時,找準原因,因人施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深入人心,用心體味,用心疏導,從教職工的立場出發,從教職工的心理狀態入手,幫助教職工穩定情緒,調整好心態。
3、積極營造良好的情緒氛圍。整個組織的情緒氛圍會改變教職工的情緒,同時,一個員工的不良情緒可能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造成組織中群體的消極情緒。
2
理出業態創新
以變求新,激活教育“動力源”
美國思想家梭羅在《種子的信仰》中說,好學校是一方池塘。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很快就會有水鳥、兩棲動物及各種魚,還有常見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你一旦挖好了池塘,自然就會有東西往里填。好學校的價值就是為全體師生創造一個好的生態環境,給他們適當的陽光、空氣、水分、養料、讓他們快樂幸福的成長
“好生態”是激濁揚清,“好生態”是獎優罰劣,“好生態”是自由信任,“好生態”是主動成長,“好生態”是合作競爭……學校“生態”決定了學校教育、教學、教師和學生的“健康”、“生存”和“生長”狀態。因此學校管理者在工作中做到:少一點命令,多一分商量;少一點指責,多一分指導;少一點道理,多一分聆聽;少一點審視,多一分欣賞。通過“四少四多”創建一個開放、包容、多元、民主、和諧的校園良好生態,教職工可以自由的呼吸,自由的表達,自主的成長。
3
理出文化浸潤
以文鑄魂,涵養校園“精氣神”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校園文化不是掛在墻上的標語,也不是貼在櫥窗的照片,而是滲透在校園每一個角落的精神氣質。學校管理的“理”,當是提煉文化內核,以文潤心,以心促行, 以行見效,讓校園成為滋養心靈的“精神家園”。
(一)挖掘“校史”,傳承精神“根與魂”
每一所都有一部鮮活的教育史。要讓學校發出新枝,郁郁蔥蔥,繁花似錦,先要把學校的根根底底弄清楚。要不斷挖掘、整理學校校史文化,以“校史育人”,并將這些文化物化成景點、建成展館、設計成活動、演繹成校歌、研發成課程,把學校辦成有根有魂、有情有景、有聲有色、有花有果、可讀可品的“新”校,促進學校全面發展。
(二)打造“場景”,讓文化“看得見、摸得著”
文化的浸潤,需通過具體的場景來落地。南京外國語學校打造“文化長廊”,有的展示傳統文化中的“二十四節氣”,有的呈現世界各國的“民俗風情”;操場邊的石凳上刻著經典詩句,教學樓的走廊里掛著學生的書畫作品…其中的精神內核與學生的交往、學習場景緊密結合,讓抽象的文化精神轉化為可模仿、可踐行的具體行動,真正實現“故事落地、名言入心”。
4
理出協調構建
以和為貴,織就教育“同心圓”
學校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由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多方組成的共同體。管理的“理”,當是理順各方關系,打破’“各自為營”“各自為戰”的壁壘,“用百顆子下好一盤棋,使千根線擰成一股繩”,讓家校社形成合力,織就織牢一張融為一體、環環相扣、聯合出力的教育網絡。
(一)打通“家校”壁壘,構建“共育共同體”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猶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協調家校關系,便是讓教育的兩輪同速前行。
成都實驗小學推行“家長教師協會”制度,家長不僅可以參與學校的課程設計,還能參與學校的管理決策。“家校共育”,讓家長從“教育的旁觀者”變成“參與者”,也讓教師更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教育更具針對性。
(二)鏈接“社會”資源,拓展教育“新空間”
社會是最大的課堂,實踐是最好的課堂。廣州執信中學與當地博物館、科技館、企業建立“合作基地”,組織學生到博物館擔任“小小講解員”,到科技館參與“科學實驗項目”,到企業參觀“生產線運作”。這些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在實踐中了解社會、增長見識,給思想“充電”,給精神“補鈣”。
5
理出成長階梯
以人為本,鋪就發展“星光道”
每個師生都是獨特的,有著不同的成長節奏與發展需求。學校管理的“理”,當是摒棄“一刀切”、“一鍋煮”的模式,為師生搭建個性化的成長階梯,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賽道,能在自己的賽道上發光。
(一)為學生“量身定制”成長路徑
孩子之間之間只有差異,沒有差距。我們要尊重差異、理解差異、接納差異。上海七寶中學推行“分層走班”教學,同時開設“興趣社團”近百個,滿足不同學生的愛好需求。這種“分層+分類”的模式,讓成績優異的學生“吃得飽”,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吃得好”,讓有特長的學生“展風采”。為學生理出成長階梯,便是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
(二)為教師“搭建平臺”專業發展
教師強,則教育強。北京十一學校為教師打造“專業發展體系”:新教師有“師徒結對”幫扶,中青年教師有“課題研究”支持,骨干教師有“名師工作室”。同時,學校實行“彈性評價”制度,不單純以學生成績衡量教師,而是綜合考量教學能力、科研成果、學生反饋等多方面。對教師成長的關注,讓教師從“被動工作”變成“主動追求”。
6
理出特色發展
以特立校,擦亮教育“金名片”
“千校一面”是教育的悲哀,“各美其美”才是教育的理想。每一所學校都應有自己的獨特氣質,若盲目跟風、照搬模仿,便會失去教育個性。管理的“理”,當是挖掘學校的優勢與潛力,培育特色品牌,讓學校脫穎而出、綻放異彩。
(一)立足“本土”,打造地域特色品牌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域文化是學校特色的天然土壤,立足本地,扎根本土才能讓特色根深葉茂。西安交大附中依托西安“十三朝古都”的歷史底蘊,開設“關中文化課程”,編寫《西安歷史故事集》,學校的校園建筑融入唐風元素,讓學生在日常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種“地域特色”的培育,不僅讓學校有了獨特的辨識度,更讓學生增強了對家鄉的認同感與自豪感。
(二)聚焦“優勢”,培育學科特色亮點
學科優勢是學校特色的核心支撐,聚焦核心,集中力量才能形成突破。杭州學軍中學在數學、物理學科上有著深厚的積累,學校便以此為突破口,組建“奧賽集訓隊”,同時,學校將奧賽資源輻射到日常教學,開設“趣味理科課程”,激發普通學生的理科興趣。“學科特色”的打造,讓學校在理科教育領域樹立了品牌,也帶動了其他學科的發展。提高教育質量,既要“補短板”,也要“強長板”,聚焦優勢理出特色,讓學校的長板成為最亮眼的名片。
把“理”融入管理的每一個細節,踐行“理”的智慧,以服務代替控制,以賦能激活成長,讓學校真正成為“滋養心靈、培育人才”的沃土,成為“有溫度、有活力、有靈魂”的精神家園,讓每一個師生在這里遇見更好的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高振榮
單位:山東省嘉祥縣臥龍山街道明德小學 本科學歷 中小學高級教師 中共黨員 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和班主任工作。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校長派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發展大會暨第三屆特色課程博覽會,2025年11月9日—11日我們在西安不見不散,年度盛會,期待您的加入,歡迎掃碼報名!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
中小學"十五五"時期發展規劃編制與學校高質量特色發展·專題八講
![]()
邀請函| 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發展大會暨第三屆特色課程博覽會
![]()
關于舉辦2025第二屆中小學科學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教育研討會的通知
![]()
2025全國中小學班主任發展力高級研修班暨《班主任說》編委會遴選
來源|作者投稿
編輯|智庫君
說明|校長派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