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潛臺三杰”之一,老蔣下令從速處決,證明不是叛徒用了34年
![]()
《沉默的榮耀》這部劇后勁真大,好多人說該劇的播出絕非偶然,說不定公開吳石等潛臺英雄人物的光輝事跡,就等于吹響了解放軍官兵登臺的號角。
昨天,編劇盧敏接受采訪時解密了該劇幾個劇情的構思和含義。
他表示,“東海小組”是虛構名稱,因為寶島在東海,所以就這么叫了。
還有,關于網傳吳石是“密使一號”的說法沒有史料支撐,吳石的真實代號是“大舅。”
盧敏說,朱楓被捕時,吳石正在看名為《水漫金山》的布袋戲;吳石被捕后在獄中用手勢比劃的也是布袋戲。
劇組在采風時得知,布袋戲是閩南地區的非遺,因此我們就用貫穿全劇的布袋戲,作為兩岸同胞是同宗同源的見證。
還有小錢妹妹在大海中游泳回家的劇情特別催淚,這是于和偉要求加上的,通過這種方式告訴觀眾“哪怕再難,孩子也想回家。”
![]()
盧敏表示,正常人都知道小錢妹妹不可能通過游泳回家,吳石也知道,因此他從海邊轉過身來時就眼含熱淚,他哭的是自己沒有能力保護小錢妹妹這樣的孩子。
這種劇情的含義,就是為了印證劇中吳石告訴蔣經國的那句話:“一旦心中有了人民,就再也無法泯滅了。”
今天要說的這位是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他赴臺潛伏犧牲后被認定為“叛徒”,國內的妻子聽說后含恨離世,三個未成年的孩子飽受歧視,只能在苦水中慢慢泡大。
1988年秋天,有一個臺籍潛伏者回到大陸后,向黨組織遞交了一份“在臺潛伏者犧牲人員名單”,在這份一百多人的犧牲名單上赫然寫著一個人的名字:劉光典,旅順人。
“劉光典犧牲了?他早在1954年就被組織上認定是叛徒,我們一直以為他還活著。”當組織部門的同志表示震驚時,這位臺籍潛伏者說,“千真萬確,他犧牲了。”
![]()
國人皆知“龍潭三杰”是誰,卻很少有人知道“潛臺三杰”的名號,他們就是吳石、朱楓和本文的主人公劉光典。
1922年,劉光典出生在遼寧旅順(祖籍山東萊州)一個普通的職工家庭,父親是火車站的職工,母親是個家庭婦女。
1937年,劉光典的父親因病去世,他就主動挑起了家庭的重擔,開始跟著一個遠房親戚學著做藥材生意。
1942年,劉光典和同樣是鐵路工人家庭出身的王素蓮結婚。
1946年年底,劉光典前往上海經營藥材生意期間,認識了遼寧老鄉洪國式,兩個人很快就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洪國式的真實身份是共產黨員,他在上海借助生意人的身份掩護從事地下工作,主要是竊取國民黨上海當局的機密情報。
1947年6月,劉光典正式加入洪國式領導的情報小組。
![]()
1948年7月,組織上把洪國式、劉光典等人調到北平工作。
經過兩年多的磨練,劉光典成了一個非常出色的交通員,期間他無數次成功往來于白區和解放區傳遞情報,從來沒有失過手,因此深得組織上的欣賞和信任。
1949年4月的一天下午,劉光典奉命赴臺取回地下小組獲取的情報。
接到命令后,劉光典回家向妻子和三個孩子告別,他不敢說實話,只告訴妻子說“有個大生意需要我出一趟遠門,你要照顧好咱們的孩子…”
劉光典踏出家門的那一刻,就永遠也回不到這個溫暖幸福的家了。
他離開時,大兒子6歲,女兒4歲,小兒子劉玉平只有2歲。
1949年10月25日,劉光典從香港坐船前往臺灣的吉隆港。赴臺之后,他很快就和臺籍地下黨員王耀東聯系上,并且順利拿到了大量機密情報。
![]()
1949年11月27日,劉光典成功把這些情報送到了香港情報站,組織上命令他蟄伏香港等待新的命令。
1950年1月6日,組織上再次命令劉光典赴臺取回重要情報。
劉光典赴臺之后,明顯感覺形勢緊張,無論是港口還是車站,到處都有憲兵和特務在搜查過往行人。
3月2日,劉光典化妝之后,就攜帶著情報來到吉隆港碼頭準備送到香港。
當他排隊買車票的時候,卻發現不遠處的電線桿上貼著追捕他的通緝令。
劉光典立刻明白被人出賣了,于是就趕緊躲到一個小賓館藏身,最終決定毀掉身上的證件和所有情報,開始了漫長的逃亡生涯。
劉光典不知道的是,他對接的情報小組被特務破獲,因此有人叛變后出賣了他。
![]()
由于通緝令貼的到處都是,因此劉光典一路逃進了臺南的山區躲藏。
剛開始,劉光典藏在旗山腳下一個窮苦農民家,他按照組織要求,把身上僅有的30元錢拿出來當伙食費。
接下來的幾個月,劉光典和村民一起下地干活,期間不斷宣傳黨的政策和主張,經常告訴村里的窮人說:“等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來了,一定會讓你們過上好日子。”
同年9月,由于風聲太緊,劉光典擔心連累無辜的房東,于是躲進了深山老林之中,掘地為穴,藏身山洞,以野果為食,像個野人一樣躲了起來。
劉光典當然不知道形勢為啥緊張,因為蔡孝乾、陳澤民的叛變,導致赴臺潛伏者有2000多人被捕,受到牽連的超過十萬人,因此到處都在抓人。
1954年2月13日下午,劉光典在一個山洞中被特務抓捕。
![]()
當時,特務看到劉光典時都震驚了,因為劉光典的頭發和胡子像茅草一樣又長又雜亂無章,完全就是一個野人的模樣。
在獄中,劉光典經受住了敵人的各種酷刑折磨,始終不承認自己的身份,哪怕是被叛徒指認,也咬緊牙關,誓死不降,還發誓要把牢底坐穿。
為了擊垮劉光典的信仰,蔣經國和毛人鳳專門給他下套,安排一個外形酷似劉光典的特務前往香港制造恐怖事件,同時又在報紙上發表“劉光典”的脫黨聲明。
然后,特務們就把香港的報紙帶到監獄給劉光典看,說“你已經叛變了,你的黨再也不會相信你,還是跟我們合作吧”,但是劉光典始終不為所動。
當“劉光典”叛變的消息傳回國內時,組織上一時被敵人下的套所蒙蔽,于是就認定他真當了“叛徒。”
![]()
劉光典的妻子知道后,悲憤交加,她無法接受恩愛的丈夫是個叛徒,終日以淚洗面,無法自拔,不久后就在怨恨中去世,留下三個未成年的孩子在歧視中慢慢長大。
1959年1月13日,該案呈報給了老蔣,老蔣看到劉光典被捕五年還活著,于是就大發雷霆,立刻批示“劉犯死刑照準”,并且命令從速處決。
2月4日凌晨,劉光典被害于臺北新店安坑刑場,身中四槍,壯烈犧牲,年僅37歲。
由于兩岸關系長期緊張,因此劉光典犧牲的消息一直沒有傳回國內,所以說組織上一直認為劉光典還活著,而劉光典的三個孩子也認為父親健在。
眾所周知的原因,國內對于“叛徒的后代”是不會手下留情的,再加上各種運動中的瘋狂情緒宣泄,導致劉光典的三個孩子一直生活在“被戳脊梁骨”的陰影中。
![]()
不過,劉光典的三個孩子一直不相信父親成了叛徒,尤其是小兒子劉玉平從來沒有放棄過尋找證據。
1988年,一個臺灣籍潛伏者帶回的“赴臺潛伏者犧牲名單”中出現了劉光典的名字,這讓劉玉平和哥哥、姐姐喜極而泣,同時也看到了為父親正名的希望。
組織上看到這份名單后,盡管沒有立刻追認劉光典為革命烈士,但是卻立即落實了相關政策,把劉玉平兄妹三人都調到北京進行了妥善安置。
接下來,劉玉平更上心了,再加上兩岸關系緩和,不斷有臺籍潛伏者回到大陸,也不斷有新的消息帶回來,但是卻始終沒有出現有關劉光典被捕后的信息。
2000年的一天,當劉玉平在互聯網上檢索信息時,偶然發現有個自稱臺灣網友的人在網上公開出售“陳年舊書”,其中《一個匪諜逃亡的故事》引起了他的關注。
![]()
劉玉平立刻聯系臺灣的朋友,馬上出價500元買下了這本小冊子。
這本小冊子中記錄著,一個叫劉光典的“野人”在臺南山區躲藏四年的故事,其中還有村民證實這個“野人”曾經在當地農村進行過“赤色宣傳”。
劉玉平一邊看,一邊流淚,他用心去感受父親在山洞中的孤獨和無助,無法想象一個革命者該是擁有怎樣的偉大理想才能在山洞中堅持四年之久。
不久以后,劉玉平又找到了一本由臺灣李敖出版社出版的《安全局機密文件—歷年辦理匪案匯編》。
在這本匯編之中,劉玉平再次找到了有關父親的記錄,他被捕入獄后,不僅沒有出賣組織,而且還經受住了各種酷刑的折磨,始終沒有“供出一人”。
![]()
2008年11月,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為英雄劉光典舉行了骨灰安葬儀式,同時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在安葬儀式上,有關部門的領導宣讀了劉光典的英勇事跡:
“劉光典同志用生命詮釋了忠誠二字,他不求名利,默默奉獻,無愧于心,無愧于革命事業,是我黨隱蔽戰線上真正的英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