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癥的發生并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癌癥從無到有,往往要經歷一個長期的慢性的過程,遺憾的是,大多數時候,這個過程可以悄然無息,等到出現明顯癥狀的時候,即便重視了也確診了,可能卻已經是癌癥的中晚期了。
醫生提醒,在正常到癌癥之間,常常有一個中間狀態,這個中間狀態是癌前病變,如果能及時發現這些癌前病變,及時治療和干預,養成定期復查的好習慣,那么完全可以降低癌癥的發生風險。
問題來了,究竟哪些疾病屬于癌前病變呢?
第一,大腸腺瘤性息肉
很多人問我,醫生,大腸息肉有癥狀嗎?
其實,大多數大腸息肉都沒有癥狀,不痛不癢,只是在腸鏡檢查的時候意外發現,這個時候,到底要不要干預呢?
有一種大腸息肉屬于大腸腺瘤性息肉,這種息肉屬于典型的癌前病變,毫不夸張地說,95%以上的大腸癌,都是由大腸腺瘤性息肉發展而來的,即便沒有癥狀,也不意味著大腸腺瘤性息肉沒有風險。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腸腺瘤性息肉會發展為大腸癌,所以,體檢的時候發現大腸腺瘤性息肉,一定要及時干預,目前最常采用的方式就是內鏡下微創切除。
![]()
第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全世界每年新發的肝癌病例,有一半都是來自中國,可是很多人卻不知道,乙肝是肝癌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病因,乙肝、肝硬化和肝癌,被稱為乙肝發展的三部曲。
所以,千萬不要忽視乙肝,不要覺得自己只是乙肝病毒攜帶者,事實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乙肝也會變成變化,以前只是病毒攜帶者,并不意味著一直是,時間長了,乙肝病毒會活躍,這個時候的乙肝,就是一種癌前病變,發展為肝癌的風險是很高的。
第三,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的慢性萎縮性胃炎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寄生在胃粘膜上的細菌,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長期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會導致一連串的胃病,其中就包括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癌前病變,時間長了,發展為胃癌的風險是非常高的。
幽門螺桿菌是可以根除的,只要堅持科學的治療方法,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可以達到90%以上,根除幽門螺桿菌以后,有些慢性萎縮性胃炎可以逆轉,也可以明顯降低胃癌的風險。
第四,子宮頸上皮內瘤變
這是一種癌前病變,如果不重視,隨著時間的推移,子宮頸上皮內瘤變會發展為宮頸癌。
子宮頸上皮內瘤變與高危型HPV的感染相關,發現了必須要積極治療,不然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展為宮頸癌的風險會很高。
第五,Barrett食管
是由于反復的胃酸刺激以及胃食管反流,導致食管下端黏膜的炎癥,在炎癥的基礎上有黏膜的修復,導致正常的食管鱗狀上皮被變異的柱狀上皮所替代。
很多人只是把Barrett食管當成是普通的反流性食管炎,這其實是大錯特錯的,Barrett食管是一種更加嚴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如果不重視,時間長了,發展為食管癌的風險是比較高的。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