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56歲的王阿姨做了一大碗辣椒炒雞蛋,鮮紅的辣椒在鍋里跳躍,看著就讓人胃口大開。她從年輕時就愛吃辣,總覺得香辣的食物能給一天帶來融融暖意。最近一次社區健康體檢,醫生卻皺起了眉頭:“王阿姨,您的血壓怎么又上去了?是不是吃辣吃得太多了?”
![]()
一時間,家里人眾說紛紜,有人說“辣椒會升高血壓,心跳都加快了”,也有人堅持“吃辣椒可以活血通絡,血壓反而容易控制”。那么,辣椒到底會讓血壓升高還是降低?適不適合中老年人常吃?
其實,這些爭議并非只是市井傳聞,連權威專家和國際期刊都各執一詞。就在前不久,北京大學醫學部一項大樣本隨訪研究。
終于給出了更貼近中國人飲食習慣的答案。這背后的健康玄機,也許正是你沒想到的“關鍵一步”。辣椒究竟是高血壓患者的“禍根”,還是未被發掘的“護心寶”?尤其第三點,很多人一直弄錯了。
辣椒作為中國餐桌上的主角,幾乎承載著無數人的味蕾記憶。但關于它與血壓的關系,一直爭議不斷。
北京大學醫學部聯合多家三甲醫院,跟蹤調查了近1.6萬名中老年人,歷時8年。研究結果顯示:每周規律吃辣椒的人,平均收縮壓較不吃辣者低2.4 mmHg,舒張壓低約1.1 mmHg。
![]()
為什么辣椒有這樣的魔力?核心在于辣椒素(Capsaicin)。它能激活血管壁上的特殊受體,促進血管舒張,增加一氧化氮生成,有助于血管彈性提升。國際權威期刊《Circulation》也報道,相似機制可讓血壓降低3.7%-7.3%,心腦血管風險相應下降。
![]()
但吃辣真有這么“萬無一失”嗎?部分高血壓患者會在吃辣后短時間內出現心跳加快、出汗、面紅等反應。這是因為辣椒暫時性刺激,導致交感神經興奮,短時內收縮壓輕微升高;但從長遠看,并未造成血壓持續性升高。
重要的是吃辣方式和個人基礎健康狀況,比如和大量高鹽、高油飲食搭配,反倒可能適得其反。
北大研究團隊綜合隨訪發現:
血壓輕度下降。與不吃辣者相比,規律食辣者收縮壓平均下降2.4 mmHg。別小看這個數字,哪怕收縮壓下降2 mmHg,心腦血管病發病率可下降4%-6%。
血管彈性提升。辣椒素能刺激內皮細胞,合成更多一氧化氮,提高血管壁伸縮能力,降低動脈硬化風險。哈佛大學也曾證實,一氧化氮水平升高有助防控高血壓及動脈粥樣硬化。
體重管理更容易。辣椒素可以加速脂肪分解和能量消耗, 受試者腰圍較少吃辣者平均窄0.9厘米。體重和血壓關系緊密,每減少1公斤體重,血壓可降1-2 mmHg。
胃腸道微生態改善。規律吃辣還能增加腸道雙歧桿菌、乳酸桿菌比例,有助腸道健康。腸道菌群紊亂與高血壓關系密切。
不過,現代流行病學也提示,極端暴飲暴食、搭配過多高鹽腌制、長期空腹吃辣,都會對胃腸和心腦血管帶來額外負擔,需適量、科學食用。
如果你愛好吃辣,但又擔心血壓,權威醫生建議這樣吃,更安全、健康:
適量為宜,首選新鮮辣椒。新鮮辣椒的辣椒素和維生素C含量更均衡,刺激性適中。建議每次使用量不超過15-20克(約2根小青椒),一周2-3次即可。
![]()
避免辣+高鹽、高油搭配。很多人炒辣椒時放大量咸菜、臘腸、咸肉或重油,這反而會拉高血壓。建議選擇白肉、豆制品、魚蝦等低脂搭配,用植物油少量快炒。
留意個體差異,臟器功能減退者慎選。如果患有潰瘍、胃炎、肝腎功能不全,建議減少辣食攝入。部分高血壓患者如出現心悸、頭暈,請及時就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