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免疫治療的“甜蜜負擔”
近年來,以“K藥”(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為代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無疑是癌癥治療領域的“明星藥物” 。它們通過解除T細胞的剎車,讓免疫系統重新煥發活力,去清除癌細胞,為許多癌癥患者帶來了生存的曙光 。
但凡藥三分毒。當我們的“免疫衛士”被激活時,有時也會“敵我不分”,反過來攻擊自身器官,引發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s) 。
為什么免疫治療的救命藥,反而會讓身體激素“暴走”?讓我們從一個年輕女孩的真實案例說起。
28歲小雨的“變身”與困局
故事的主人公,我們叫她小雨(化名)。
她才28歲,原本健康活潑,卻被診斷出晚期黑色素瘤 。為了與病魔抗爭,她接受了“K藥”(帕博利珠單抗)的二線治療 。
治療初期,小雨的情況還算穩定,但打完第二針“K藥”沒多久,她的身體開始悄悄“變身” :
臉變圓了、身體胖了:出現了典型的“滿月臉”和體重增加 。
皮膚變差了:出現了惱人的痤瘡 。
渾身無力:感到肢體近端肌肉無力,上樓梯都費勁 。
生理期紊亂:出現了繼發性閉經 。
這些癥狀,臨床上稱之為**“庫欣樣表型”** ,是身體長期暴露在高水平皮質醇下的表現 。
最初,醫生們認為這可能跟她之前因為腦部病灶做放療時,接受過長達60天的大劑量地塞米松(一種人工合成的皮質醇)治療有關 。畢竟,激素用多了,身體出現這些變化很正常。
然而,地塞米松停藥已經10天了,癥狀卻沒有緩解。醫生們決定深入調查 。
偵查與確診:ACTH為何“失控”?
正常的內分泌系統有一個精密的“司令部”——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它像一個“鬧鐘”,指揮腎上腺分泌皮質醇。
小雨的檢查結果,讓醫生們大吃一驚:
皮質醇超標:早上8點的皮質醇水平略高 (23.7 mcg/dL) 。隨后進行的1mg地塞米松抑制試驗(用來檢查身體皮質醇是否能被抑制)結果顯示,皮質醇水平并未被有效抑制 (18.1 mcg/dL),這確診了她有內源性皮質醇過多癥 。
通過高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皮質醇水平降低超過75%)和垂體核磁共振排除了垂體腫瘤的可能 ,最終,病因鎖定在了免疫治療本身。
周期性“過山車”:與K藥神同步的激素波動
最關鍵的發現來了:小雨的皮質醇和ACTH水平,居然是周期性波動的,像坐過山車一樣 。
這明確將她的內分泌異常與藥物的血藥濃度波動關聯起來!
這種隨著藥物周期變化的皮質醇過多,就是極罕見的周期性庫欣綜合征。她的激素水平不僅像過山車,垂體分泌的其他激素,如生長激素(GH)和催乳素(Prolactin)也出現了異常增高 。
? 醫生的警示:罕見但致命的內分泌“反撲”
小雨的案例,是全球第二例被正式報道的由帕博利珠單抗(K藥)誘發的ACTH依賴性皮質醇過多癥 。它揭示了免疫治療一個極其罕見的并發癥,同時也給臨床醫生敲響了警鐘 。
1. 免疫治療為何會誘發“庫欣”?
傳統的觀點認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引起的垂體炎(Hypophysitis),通常是一個破壞性的過程,會損傷垂體細胞,導致激素分泌不足(比如ACTH分泌不足,引起腎上腺功能不全) 。
但在小雨的案例中,它表現為功能亢進,即ACTH分泌過多!
一種合理的推測是:免疫治療激活的免疫細胞,可能對垂體中的促皮質醇細胞(Corticotroph cells)產生了一種**“激活性”的自身免疫攻擊** 。這就像免疫系統不是去“破壞”垂體,而是去**“鞭策”**它,讓它過度工作,從而分泌出過多ACTH,最終導致皮質醇周期性升高 。
這種“先亢進后衰竭”的模式,雖然罕見,但此前在其他免疫治療藥物誘發的垂體炎中也有過相似的報道 。
2. 周期性庫欣:診斷的“陷阱”
因此,對于正在接受免疫治療的患者,如果出現庫欣樣癥狀,醫生必須高度警惕,并且要反復、動態地監測激素水平,尤其是在注射藥物后的時間點,才能捕捉到這種“周期性”的真相。
沉重的教訓與給患者的提醒
不幸的是,由于小雨的病情處于晚期,且免疫治療不可隨意中斷 ,在確診后不久,她就因為感染并發癥導致病情惡化,最終中斷了臨床隨訪 。
這帶給我們一個沉重的教訓:**皮質醇過多癥帶來的并發癥,尤其是感染,是致命的!**持續的高皮質醇狀態會嚴重抑制免疫功能,使患者在與癌癥斗爭的同時,更容易被各種感染擊垮 。
給所有免疫治療患者和家屬的實用建議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仍是抗癌利器,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但必須提高警惕 。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如K藥、O藥等),請務必注意以下內分泌異常的早期信號:
體重和體型變化:軀干肥胖加重,但四肢相對纖細;臉部變圓(滿月臉)。
肌肉力量:出現明顯的近端肌肉無力(比如從椅子上站起來困難,抬高手臂困難)。
皮膚和情緒:皮膚變薄、易出現瘀斑,痤瘡或情緒波動異常。
電解質紊亂:比如低鉀血癥(雖然原文未細述,但皮質醇過多可能影響電解質)。
早期識別這種罕見但嚴重的周期性皮質醇過多癥,是改善患者預后、降低并發癥風險的關鍵 。
我們希望這個案例能讓更多的醫生和患者警惕免疫治療的“兩面性”,讓每一位抗癌斗士都能在有效的治療中,避開這些隱形的“激素炸彈”。
參考資料:Pardini LB, Toledo ISB, Amaral AR, Costa VD, Rosário PWSD. Cyclic Cushing's syndrome in ACTH-dependent hypercortisolism induced by the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pembrolizumab. Arch Endocrinol Metab. 2025 Oct 30;69(6):e240435. doi: 10.20945/2359-4292-2024-0435. PMID: 41165449; PMCID: PMC12574795.
免責聲明:本文是根據醫學病例報告撰寫的科普文章,旨在傳播醫學知識,不能代替專業醫療診斷和治療。如有不適,請及時就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