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中東的安寧仿佛總是轉瞬即逝,曾短暫沉寂的黎以邊界再次被爆炸聲撕裂。
以色列未遵守去年達成的停火協定,持續對黎巴嫩南部實施空中打擊,導致平民傷亡人數不斷上升,黎巴嫩總統奧恩最終下達指令,要求軍隊“以同等力度回擊”。
這場看似局限于邊境的小規模對抗,實則牽動著復雜的地緣政治格局、多方武裝力量的較量以及無數普通人的生存掙扎。為何曾經備受期待的停火協議迅速失效?在戰火連綿中,百姓又如何尋找一絲安穩?
![]()
黎巴嫩與以色列交界地帶的緊張態勢再度加劇,徹底打破了2023年停火協議簽署后那段短暫而脆弱的平靜期。
2023年11月,在國際調解方的推動下,雙方曾達成階段性停火共識,彼時無論是黎巴嫩南部耕作的農戶,還是以色列邊境城鎮的居民,都以為終于可以告別警報頻響的生活,迎來久違的安寧。
但現實卻無情地擊碎了這份希望——以軍不僅未能依約撤離其占領的五個黎南區域,反而加大軍事存在,頻繁派遣戰機與偵察無人機侵入黎巴嫩領空,轟炸聲已成為當地民眾日常無法擺脫的陰影。
![]()
對于黎巴嫩人民而言,這種生活早已超越“惶恐不安”的范疇。從實際數據來看,以色列的空襲已給當地平民帶來毀滅性后果。
聯合國記錄顯示,自停火協議生效以來,已有111名黎巴嫩平民死于以軍火力之下,僅2024年10月一個月內,就有至少25人遇難,甚至包括在該國務工的敘利亞籍勞工也未能幸免于難。
這些冰冷統計背后,是無數家庭支離破碎的悲劇,是親人永別帶來的深重創傷,更是民眾內心對和平的深切呼喚。
![]()
按照現代戰爭準則,平民本應受到國際法嚴格保護,但在黎以邊境線上,這種保障似乎形同虛設。
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幾乎完全無視平民安全,此類行為不僅背離了停火協議的核心精神,更嚴重違背基本的人道底線。
面對以方日益升級的壓力,黎巴嫩總統奧恩最終選擇不再退讓。他出身軍隊高層,具備豐富的作戰指揮經驗,最初仍希望通過外交途徑化解爭端,力求以最低代價維護國家主權和民眾福祉。
![]()
2024年10月,奧恩曾公開呼吁以色列展開撤軍談判,然而對方非但未予回應,反而進一步擴大空襲頻率與強度,仿佛那份停火文件從未簽署。
在多次嘗試溝通無果后,奧恩意識到對話之路已被堵死,隨即向黎軍發布明確命令:“今后凡是以色列部隊越界挑釁,立即實施對等反擊。”
這一指令在國內激起廣泛反響,因為過去數十年來,黎巴嫩正規軍一直避免與以色列正面交火,邊境沖突主要由真主黨武裝承擔。
![]()
如今總統授權軍隊直接參與邊境防衛,充分展現其捍衛國土完整的堅定意志,同時也折射出以色列持續施壓已使黎巴嫩陷入無路可退的境地。
奧恩在一次閉門會議上強調:“愛國不是口號,當國家主權與國民生命遭受威脅時,我們必須用行動回應,絕不妥協。”
他的強硬立場為真主黨提供了新的政治契機,該組織迅速表態支持政府決策,副領導人卡西姆公開發聲:“應盡快為國家軍隊配備必要武器,我們愿與正規軍攜手作戰,將侵略者徹底驅逐出境。”
![]()
盡管真主黨的支持表面上增強了國防合力,但實際上令黎巴嫩政府面臨更為棘手的局面。
一方面,政府需要借助其戰斗經驗與兵力資源應對以色列壓力;另一方面,該組織掌控超過十萬件輕重武器,勢力根深蒂固,一旦局勢失控,極有可能借機擴張自身權力,進而影響國家整體政治平衡。
更嚴峻的是,外部干預也在同步施加壓力——美國長期敦促黎政府解除真主黨武裝,然而這支力量歷經多年發展,早已深度嵌入社會結構,強制裁軍幾無可能實現。
![]()
黎巴嫩外長拉吉緊急赴柏林與德國外長舉行會談,懇請德國發揮斡旋作用,勸阻以色列停止軍事行動。他在會后坦言:“戰爭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只會讓更多無辜者承受痛苦。我們迫切需要國際力量介入,恢復邊境和平。”
事實上,當前邊境危機并非突發意外,而是長期積怨逐步爆發的結果。
2023年以色列對加沙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期間,真主黨出于聲援巴勒斯坦的立場率先發起跨境打擊,引發雙方長達一年多的激烈交火。
![]()
在2023年11月停火協議達成前,兩軍曾在邊境地帶激戰兩個月,均付出慘重代價,真主黨的有生力量也因此大幅削弱。
如今以色列判斷對手實力受損,遂采取更強硬姿態,頻繁制造邊境摩擦,意圖鞏固其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優勢,黎巴嫩政府因此陷入兩難抉擇。
對于廣大民眾來說,地緣博弈與政權角力顯得遙不可及,他們唯一關心的是能否安然入睡、平安出行。
![]()
在黎巴嫩南部多個村莊里,許多家庭因持續空襲被迫逃離家園,昔日炊煙裊裊的村落如今荒草叢生;孩子們無法正常入學,只能在臨時安置點依靠簡陋課本勉強學習。
街頭小販不敢擺攤營生,家庭收入銳減。這些原本再普通不過的生活場景,如今對當地人而言卻成了難以企及的夢想。
奧恩總統下達的反擊指令雖在短期內鼓舞了民心士氣,讓人們看到政府守護國土的決心,但所有人都明白,一旦全面戰爭爆發,最終承受最沉重代價的仍是平民百姓。
![]()
若國際社會不能及時介入并促成有效調停,這條邊境極有可能再次陷入血腥對抗,更多家庭將支離破碎,更多人流離失所。
歸根結底,和平從來不是唾手可得的禮物,它依賴于雙方的克制與誠意,離不開外部力量的協調,更需建立在對人類生命的深切尊重之上。
以色列單方面撕毀協議,未經宣戰即對黎巴嫩發動空襲,不僅破壞地區穩定大局,更嚴重踐踏了平民的基本尊嚴。
![]()
而黎巴嫩人民所渴望的,不過是能重返橄欖園照料果樹,讓孩子安全走進教室,過上不被炮火驚擾的平凡日子。
這樣樸素的愿望,在硝煙彌漫的現實中竟變得如此奢侈。期盼國際社會盡快采取切實行動,推動雙方重啟對話機制,重建邊境和平秩序,讓恐懼遠離平民生活。畢竟,和平才是全人類共同的終極追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