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4年冬,北京紫禁城里,17歲的朱見深披上黃袍。
誰能想到,這個少年皇帝,幼年被廢、囚于冷宮,卻在登基后先為仇者昭雪,再為叔輩正名,一時間贏得天下稱頌。
可讓人意外的是,這位起點頗高的明君,最后卻被一個大他17歲的女人和一群太監掏空了江山。
他愛得真,也治得勤,卻最終成了“深情誤國”的典型。
他到底是仁厚守成的明主,還是沉溺情愛的昏君?
![]()
登基之后:一場“恩與怨”的試卷
大多數年輕皇帝在登基的第一年,都會有“立威”的沖動——殺幾個老臣,換一撥親信,讓天下知道新皇的牙還鋒利。
但朱見深沒有。
他選擇的第一刀,不是砍在別人身上,而是砍在自己的心上——他放下了仇怨。
那一年,京師還籠罩在英宗舊政的陰影中。于謙被殺,群臣人人自危。英宗為了泄私憤,連忠臣都成了刀下魂。
朱見深登基后,先干了一件讓天下服氣的大事:平反于謙冤獄。
這不是單純的平反,而是一種政治宣言,告訴天下:朕,不為父報仇,只為國理冤。
于謙的舊部、文士們彼時對其心服口服。
朝中老臣也心知肚明:
這位新皇,不是靠血腥立威,而是用寬立威。
平了冤,他又翻了一頁家法。
那是他父親最忌諱的一頁——叔父朱祁鈺。
英宗對這個弟弟,可謂是恨之入骨。奪門復位后,直接將他貶為郕王,更給了他“戾王”這個謚號。
![]()
可朱見深知道,若不還叔父名號,皇室血脈的臉,就永遠洗不干凈。
于是他下詔:為叔父景泰帝朱祁鈺正名。
讓天下人看到,他不只是寬厚,更有骨氣。
一個剛登基的皇帝,敢去碰父皇的舊賬——那不是天真,而是膽識。
若說平冤是他的人情賬,啟用舊臣則是他的政治賬。
他上臺后,沒有像一般年輕君王那樣大換班,而是特意請回那些被前朝冷落、流放的老臣:
李賢、商輅、彭時、劉珝……這些名字,構成了成化初年的文臣核心。
李賢是大明的智囊,商輅是士林的風骨,彭時則是以正直聞名。
他們有一個共同點——敢說。
而朱見深,恰恰欣賞這種敢。
起落之間:被命運打磨出的“謹慎帝王”
明憲宗朱見深這一生,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生在風口浪尖,長在刀尖之上。
他出生于1447年冬天,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鎮在位的第十二年。
大明王朝看似平穩,實則暗流洶涌。沒想到,等他剛學會走路,天下就變了顏色。
公元1449年,瓦剌首領也先南下,打得明軍節節敗退。英宗皇帝不顧群臣勸諫,硬是被太監王振忽悠著御駕親征。
結果還沒到草原腹地,就在土木堡被人家一鍋端了。
堂堂天子,成了瓦剌俘虜。
這一幕,讓天下震驚,也讓三歲的太子朱見深,成了被動的政治籌碼。
朝廷慌了。
老太后孫氏臨危不亂,她先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監國,又順勢把朱見深封為皇太子。——這是他第一次登上權力的牌桌。
可命運沒打算讓這個孩子安穩長大。
第二年,也先把英宗原路送回,明朝頓時陷入尷尬局面:兩個皇帝,一個太上皇,一個現任皇帝。
朱祁鈺怕皇位不穩,便對這位“侄太子”起了疑心。
1452年,他干脆廢掉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改封為“沂王”,自己立親兒子朱見濟為新太子。
![]()
明代宗朱祁鈺
這一下,小小年紀的朱見深,就從未來的皇帝,變成了宮里的閑人。
母親周皇后被冷落,父親被軟禁,孩子被廢黜——一個皇族的正脈,被生生掐斷。
歷史從不憐憫幼童。那時的朱見深五歲,被趕出紫禁城,囚居在幽冷的別宮。他眼看著父親被囚,自己被棄,世界塌得太早。
也正是從那時起,他心里種下了種子:謹慎。
1457年,風云再起。
景泰帝朱祁鈺病重,英宗的舊臣石亨、徐有貞等人策動“奪門之變”,半夜撞開南宮大門,擁立被囚七年的英宗重新登基。
英宗復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復兒子朱見深為太子。那一年,他才十歲。
一個十歲的孩子,經歷了被立、被廢、被囚、再被立,這一場宮廷風暴,幾乎榨干了他對人性的信任。
他從此學會了沉默、懂得了收斂,也開始習慣觀察每一張笑臉背后的心思。
英宗復辟后,對弟弟朱祁鈺恨之入骨,給其“戾王”這個謚號,連死后都不得安寧。
而朱見深卻在登基后,為叔叔平反昭雪,恢復帝號“恭仁康定景皇帝”。
這不是政治上的姿態,而是那個被叔父廢黜、又被父親利用過的孩子,長大后對“恩怨”的一種平衡。
后世很多人把他歸為“守成之君”,仿佛是那種“無功無過”的平庸皇帝。
![]()
可要真細看,他的“守”里,藏著分寸;他的“穩”里,暗藏魄力。
他繼位后,大明還在“奪門之變”的陰影中。
人心不安,邊地多事,朝中文臣、武將各懷心思。
他不靠雷霆手段平亂,而是用“理”去解扣。
他恢復冤臣名號,是在給士林信心;
他啟用老臣李賢、商輅,是在修補朝綱。
他不是無為,而是不盲為。
在那個一旦舉錯刀就可能血流成河的時代,他能讓朝堂風平浪靜、士氣回穩,這本身就是本事。
深宮與深情:一個帝王的“心病”
如果說,朱見深的政治,是他用理智撐起的大明;
那他的感情,就是那理智最薄的一層皮。
一個十七歲登基的少年,一個比他大十七歲的女人。
從倫理到權力,這段關系都不該存在;
可偏偏,這段失序的情,成了明憲宗心頭最真的一塊。
萬貞兒,一個宮女出身,早年只是太后身邊的小侍。
在朱見深被廢太子、困于冷宮的歲月里,她是唯一不離的陪伴。
她不是美人,卻懂得安。
一個在恐懼里長大的孩子,最缺的就是這種有人陪伴的安全感。
當他終于坐上龍椅,天下臣民都俯首稱“萬歲”,
可在朝政背后,他卻深陷萬貞兒的溫柔鄉。
![]()
他寵她,可以說完全不講道理。
亦或者說他對萬貞兒的愛,幾乎是帶著贖罪的。
她的陪伴,是他童年的救贖;
所以當她生下第一個孩子,他以為那是命運的回饋。
結果孩子夭折,皇帝徹夜守尸。
這一夜,他不是天子,只是一個哭到失聲的丈夫。
可從那之后,萬貞兒的心變了。
她怕失去,也怕再痛一次。
她用控制去維持愛情——
只要宮中有妃懷孕,她立刻派人送藥。
那不只是妒,更是一種病。
朱見深看在眼里,卻沒有止。
一個帝王,卻成了愛情的俘虜,對她可謂是言聽計從。群臣看在眼里,卻也無力勸諫。
成化二十三年,萬貞兒病逝。朱見深悲痛萬分,下詔取消了朝廷的一切事宜。而僅僅兩個月后,朱見深病逝。
他死的時候,大明無亂、百姓安居;
但朝堂早被空心,權力沉入太監之手。
他既不是昏君,也稱不上明君。
他是一位在理性和情感之間,漸漸被自己“溫柔”淹沒的皇帝。
參考信源:
昏君還是英主?應該如何評價成化帝 齊魯壹點 2020-05-26
王沖霄. 帝王專一的愛情也是災難[J]. 領導文萃, 2007, (03): 129-13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