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明明已經嚴重過剩,油價跌破60美元,為什么全球巨頭還在瘋狂增產?
就在上周,《華爾街日報》頭版標題寫著“石油時代的終結”,但埃克森美孚卻在哈薩克斯坦砸下120億美金開發新油田。
雪弗龍在二疊紀盆地的鉆機數量增加了17臺,這絕對不是垂死行業的反應。
先戳破第一個幻覺,很多人以為石油巨頭都是被財報綁架的短線賭徒。錯,他們在用真金白銀賭未來30年的能源格局。埃克森美孚剛剛發布的內部報告直接攤牌,2050年,全球超過一半的能源還得靠石油天然氣。
注意,這不是什么行業預測,而是他們調整所有投資方向的戰略綱領。為什么敢這么狂?因為綠色轉型正在經歷殘酷的現實檢驗。
當道達爾能源的CEO對著鏡頭說,股東不需要夢想發電的時候,背后是血淋淋的財務數據。2025年三季度風電光伏的資本回報率普遍不到6%,而傳統油氣田穩穩站在12%以上,這不是什么環保倒退,而是高利率時代資本的自然選擇。就像巴菲特當年逆勢抄底高盛,資本永遠流向生存概率更高的地方。
你以為的原油過剩根本不存在,打開殼牌最新發布的全球油田衰減報告,每天光自然損耗的原油就有400萬桶,相當于整個伊拉克停產。
頁巖油井更夸張,第一年產量直接腰斬60%。看明白了嗎?雪佛龍在二疊紀盆地拼命打新井,只是為了維持現有產量不暴跌,再來看看地緣政治的暗戰。
美國10月份對俄羅斯油氣的新制裁剛落地,OPEC+轉頭就把增產幅度調高13.7萬桶每日,表面上是填補缺口,實則是沙特和俄羅斯聯手清洗高成本玩家。知道美國頁巖油開采成本是多少嗎?45美元。
沙特只要把油價壓在60美元半年,德州中小油企就會成片倒閉,這哪是市場價格戰,分明是能源版圖的權力重構。最顛覆的還在后頭,航空燃油需求比2019年增長14%。
海運燃料消耗創歷史新高,化工原料用量每年遞增3%,這些藏在油價背后的剛需,電動車根本替代不了。
算全球所有轎車明天全部電動化,石油需求也只會下降15%。而當非洲大陸啟動工業化,東南亞瘋狂建工廠時,他們唯一用得起的能源只有石油。
埃克森美孚的報告里,那句靈魂拷問,值得所有人深思,誰能讓孟買的紡織廠用風電織布,讓馬尼拉的漁船靠太陽能遠航。現在理解巨頭們的瘋狂了嗎?當華爾街分析師喊著減產保價時,沙特阿美卻把產能目標提到1300萬桶每日。
這不是自殺式賭博,而是看清了三個鐵律。
第一,新能源在經濟性上10年內無法抗衡油氣。
第二,新興市場的石油饑渴才剛剛開始。第三,現有油田的枯竭速度遠超想象。
他們爭奪的根本不是明天的油價,而是未來30年的能源定價權。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