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紫云自治縣板當鎮洛麥村食用菌產業園的香菇種植大棚里,整齊擺放的菌棒上長滿了香菇,村民們熟練地將香菇摘下,放進桶中。
“我們按小時計酬,干一個小時10元錢。”洛麥村村民熊金魚說,只要產業園有活,她都會來干,一年下來能有超過1萬元的收入。
![]()
在相鄰的大棚里,幾位村民正將架子上的菌棒取下,除去套袋后再放回架上。“菌棒生產好后,入棚上架、注水發酵,等菌絲長滿,就可以取掉套袋。十多天后,香菇長出來后就可以采摘了。”洛麥村駐村第一書記鄧金鑫介紹道。
正在去套袋的村民付書美笑著說,在家門口務工,既能掙錢,又能照顧老人和孩子,一舉多得。
![]()
![]()
2023年,洛麥村引進貴州思偉菌業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發展以香菇、木耳為主的食用菌產業。村里提供菌棒生產場地和木耳種植大棚,公司投入原材料、技術和人工等成本自主經營。村合作社按每個菌棒0.2元收取費用,用于壯大村集體經濟。
“我們的產業園集菌棒生產、香菇種植、木耳種植以及烘干、分揀、銷售于一體,現有77個種植大棚,帶動100多名村民常年就近就業。”鄧金鑫說,一個菌棒從生產、發酵、注水、上架到出菇需要90天,香菇產業不僅帶動群眾就業,還壯大了集體經濟。
![]()
鄧金鑫算了一筆賬:一個菌棒平均產2.5斤鮮菇,一個大棚8000個菌棒,產能可達2萬斤,按3元一斤計算,產值相當可觀。采摘下來的香菇會被送到分揀車間,按大小規格分揀后暫存冷庫,一部分以鮮菇出售,一部分烘干成干香菇銷售。
目前,村里正不斷完善配套設施、提升管理水平,降低菌棒損耗率。
![]()
“現在每天有50多名村民在采摘香菇、去套袋。再過幾天菌棚里可采摘的香菇更多,用工量將超過100人。”鄧金鑫表示,今年產業園預計支付務工工資超100萬元,有效帶動村民務工增收。
聲明
以上信息來源@安順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姚福進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