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值此人大新聞教育七十周年之際,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師生代表拜訪了首屆本科畢業生、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楊春貴,向他致以誠摯問候。
![]()
作為新中國新聞教育的親歷者與見證者,楊老深情回顧了當年求學的珍貴時光,娓娓道來那段歲月對他一生的影響。他語重心長地寄語新時代的新聞學子們,期望他們能夠肩負起新的時代使命,以筆為劍,以墨為鋒,在時代的浪潮中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為國家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
01
求學人大:
奠定人生底色,感恩師長教誨
楊春貴1959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是學院首屆本科畢業生。時光荏苒,人大新聞教育迎來七十周年,楊老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七十年奮斗,七十年風雨,七十年榮光,七十年來學院嘔心瀝血育英才,芬芳桃李滿天下!”他深情地說。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新中國第一所高等新聞教育機構。楊老感慨道:“當年在新聞系的學習經歷,深刻地影響了我的一生。”校訓“實事求是”的價值取向和思想精髓,為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成為他一生做人做事做學問的行動指南。在這里,他聆聽了許多大師級教授的精彩授課,在擁有幾百萬冊藏書的圖書館潛心閱讀,參加了校園內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聽到了國內外許多政要和社會名流的演講,世界在他的面前變得廣闊無垠,精彩紛呈。憶及人大歲月,楊老動情不已:“此后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從事什么工作,我的血管里始終都流淌著人大的血脈。”
![]()
![]()
02
投身社會:
從新聞到哲學,又從哲學到新聞
大學畢業時,楊春貴滿心期待踏入新聞行業,卻接到系領導通知:根據中央加強理論工作的精神,他與同學胡福明需轉去哲學系讀研究生。毫無準備的兩人,憑著 “祖國的需要就是我們的志愿” 的信念,當即服從安排,就此開啟了三年哲學求學路。
“哲學是世界觀、方法論,是關于世界的大道理,關于人生的大智慧,關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楊老始終記得與哲學的淵源。在新聞系學習期間,他三次比較集中地學習了哲學,這些學習經歷使他初步地懂得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
1959 到 1962 年的研究生時光,更是讓他系統研讀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這不僅為他日后從事理論工作筑牢專業基礎,更深刻改變了他的世界觀、人生觀與思維方式。研究生畢業后,楊春貴被分配到南開大學哲學系任教。1969 年,因夫人作為下放醫生前往廣西,楊春貴與全家人隨之到河池公社落戶,他也由此重回新聞領域 —— 被分配到河池地委做新聞報道。大學新聞系的功底在此刻派上用場。楊春貴帶著行李深入農村,跟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一邊扎實采訪寫了大量報道,一邊結合哲學專業與農民一起學哲學、用哲學,還總結相關經驗并推廣至全自治區。“這段基層新聞工作的經歷,讓我有機會真正走近農村、讀懂農民。”楊春貴說,這不僅是新聞實踐意義上的一次回歸,更在他心中加深了對老百姓的牽掛,也讓他的作風更加務實、腳步更加堅實。
![]()
![]()
03
再攀高峰:
為黨的理論事業和干部教育工作做出新貢獻
1978年,楊春貴調入中央黨校,先后任哲學教研部主任、教務部主任、副教育長,1994年任主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為黨的理論事業和干部教育工作做出了新貢獻。他堅持以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為中心,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重視對中國革命經驗的哲學思考,重視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際問題的哲學研究,重視結合全黨全國工作大局和干部、群眾的思想實際闡述科學的思想路線、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這些是他治學的根本指導和理論風格,特別是在黨的思想路線問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提高戰略思維能力問題、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問題、社會科學方法問題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問題等方面他發表了許多具有獨到見解的文章和著作。
他在自己的學術自傳一書的封面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哲學關注人民,人民才關注哲學;哲學植根實踐,實踐才賦予哲學以生命。哲學與人民共命運。”這句話正是他多年治學經驗的濃縮。書架上,《關于黨的思想路線研究》《哲學家毛澤東》《中國共產黨人的戰略思維》等幾十本理論著作靜立無言,它們既是楊老刻苦鉆研的見證,更是他深沉治學精神的生動注腳,令人感佩其用心之專、沉潛之深。
![]()
![]()
04
寄語學子:
立志高遠,勇擔時代重任
對于新時代的新聞學子,楊老寄語道:“多讀書,勤動筆,重實踐,學哲學。”回望自己從學新聞到干新聞的一路歷程,楊老懇切地指出,多讀書是青年人了解社會、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徑,更是成為優秀新聞工作者的重要條件。勤動筆是新聞工作者的本分,大學時就要練——他當年堅持寫日記、影評、書評,有機會就寫,不糾結長短與發表。這是提煉思想、提高寫作能力的必由之路。重實踐,就是要到實踐中去,重視調查研究。楊老曾和六位同學畢業前赴青海柴達木實習,參與創辦《柴達木報》,還出版了相關圖書、通訊集,這段經歷讓他終身受益。他直言:“書齋里培養不出名記者,在實踐中學習,是新聞人成長的必由之路。”學哲學,就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新聞工作實踐。“這樣,我們才能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想得深一些。哲學是新聞工作者的顯微鏡、望遠鏡,更是終身必修課。”楊老說。
對于母校新聞學院的發展,楊老充滿信心。他說,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是中國新聞教育的重鎮,在七十年奮斗歷程中為我國培養新聞人才、研究和發展新聞理論、助推我國社會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希望學院更好地總結經驗,面向未來,為新時代培養更多更優秀的新聞人才和各類人才,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民族復興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
人大新聞教育七十年
薪火相傳,再創輝煌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
文字 | 毛允
圖片丨劉宇隆 王若贏
視頻丨陳嘉翌 張李傲杰 劉宇隆
編輯丨陳嘉翌 程柯
指導教師丨王寶奎 文盈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