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死于2019,臨床死于2025”是最近幾天的熱門話題;很多人以為圖片是假的,但是一查確實是真的。
![]()
事發在11月初的吉林大學第二醫藥,由該院舉辦的吉林省醫學會普外科學分會第十九次學術大會暨第三屆長白山普通外科學術會上,有一位老師在演講時候,打出了這張圖片;具體演講內容未知。
![]()
“土木死于2019,臨床死于2025”的說法能當真嗎?前面一個是事實,后面一個是預言。臨床就業確實有隱憂,但是沒有必要焦慮;把自己變得優秀,不愁一碗飯的!
![]()
“土木死于2019,臨床死于2025”的說法,有個延后性;當年發生的可能性很小。2019年建筑類畢業生很搶手,今年臨床就業也不難;只是好崗位要求高。
![]()
土木死于2019,是指該年進大學的同學,畢業后很難找工作(畢業年2023或者2024)。主要是崗位瞬間消失;且很多基建單位在降薪或者裁員,畢業生去哪里找工作。
最近幾年清華、同濟、東南等名校高考招生,基本靠調劑招人,建筑類專業已經是文理兼招專業了。
![]()
頭部高校都是招生難,說明崗位在縮減,畢業生就業艱難。身邊一個同濟土木本碩博,由于就業難,去港大做博士后,準備回來做高校老師。同濟博士都難找工作,其它學校畢業生可想而知。
臨床死于2025年這是一個預言,加上某人民醫院今年秋招上,給本科臨床醫學,內科學,外科學,中醫內科學和口腔醫學等專業薪資僅有1k-2k/月的招聘信息在推波助瀾(已辟謠,稱寫錯了),等于側面證實了該預言是真的。
![]()
醫學會成為下一個土木嗎?不可能的。底氣是14億人口紅利,需要大量的醫療資源,所以說醫生崗位需求量很大。
醫學類專業,就當前的情況看;研究生學歷,招一份工作不難,但是今年進大學的這批人,要到5-8年后才就業,那個時候,擴招后研究生大量畢業生搶崗位,本科學歷真的“死”了。
![]()
目前或者未來一段時間,碩研省屬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不大,再升學讀博,就業完全沒有問題;待遇應該過得去(全行業待遇都在逐年下降);怎么會“死”呢?“死”的是低學歷畢業生!
臨床的“死”另外一個隱憂是高考擴招太快了,導致了醫學類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也加速了“死”的說法!
![]()
土木的死在全行業都不行了;臨床的死是相對于本科學歷或者二本碩研畢業生;二者完全不一樣!
緩解辦法是高考適量縮招,減少畢業生供給,這樣可以適當調節畢業生就業難得問題。很多高校砍掉建筑類專業,這就是調節!
![]()
“臨床死于2025”的說法,有販賣焦慮的情緒在里面;類似的情況在各個專業也存在。就是熱門的計算機、人工智能,電氣工程等等專業,淘汰率實際更高。
請問在當下中國,有什么職業人數比醫生還多呢?臨床的“死”,主要出現在低學歷人群中,只要你足夠優秀,是不愁一碗飯的;什么專業的底層學歷就業不難?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