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問題一直讓人好奇:胡宗南在蔣介石麾下叱咤風云,卻直到四十多歲才結婚,他的婚姻故事到底是怎樣一番曲折?且聽我慢慢說來。
胡宗南來自陜西勉縣,1910年代還是個讀書人,做過小學教員,思想保守,對家庭和婦道格外看重。可他第一任妻子梅氏,卻是浙江孝豐縣大戶千金,自幼跟著姨太太在城里逛街看戲,根本沒把“恪守婦道”的規矩放在心上。胡宗南返校得知妻子和閨蜜一道戲院賞月,怒火中燒,從此冷落梅氏。兩人婚姻名存實亡,梅氏抑郁成疾,便香消玉殞。1924年,胡宗南棄文從武,南下黃埔。可想而知,他離鄉時,心里多不是滋味?
進入黃埔軍校后,胡宗南得蔣介石青睞,屢立戰功,而他單身的身份也讓上頭留心。蔣介石曾想讓他娶孔祥熙的女兒孔令俊。陳立夫當媒,說這是朝廷重臣聯姻。可胡宗南一見,心生倦意:她生性孤傲,談不上意中人。見面那天,他冷冷一句話都沒湊上,轉身便走,從此斷了這門親事。
真是風水輪流轉——戴笠這位軍統局頭目又來當紅娘。戴笠說:“你也是孤身,中年了,得成家立業。”于是把浙江松陽人葉霞翟介紹給胡宗南。葉霞翟年長胡宗南十歲,離過一次婚,人漂亮,才學過人,堪稱才女。兩人一見如故,言談投契,墜入愛河。不久就訂婚,胡宗南還送給她一塊表,說:“留作定情信物。”那表后來成了兩人多年的牽掛。
![]()
可好景不長,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胡宗南作為前線將領,只能一面統領部隊,一面把婚事往后推。可他心里牽掛未婚妻,便吩咐戴笠把葉霞翟送到美國去深造。這樣一來,兩人天各一方,書信成了唯一的寄托。每逢月圓之夜,葉霞翟便在案頭點燭,給胡宗南寫信,說自己想念家鄉的梅花,也想念他在戰場上的英姿。胡宗南一看信,眉頭舒展,卻又嘆道:“打仗未歸,婚禮還是要拖。”
葉霞翟在美國日子倒也充實:先在華盛頓大學讀文學,再進威斯康星大學攻讀博士。她白天上課,晚上寫論文,閑來寫些短篇小說寄給國內刊物,卻常被退稿。可她沒放棄,正如她自己說的:“砍不斷的釘子,就得用力再捶幾下。”功夫不負有心人,1944年她拿下博士學位,馬上回國“執教育人,履行婚約”。金陵大學錄取她當教授,對她才氣大加贊賞。
不過,眼看葉霞翟回國,胡宗南卻還在前線。抗戰結束,內戰緊張,他依舊無法抽身。為此,葉霞翟默默支持,從不抱怨。她說:“等你,我一直等。”可有誰知,她心里到底有多寂寞?
1947年春,胡宗南終于空出兩天,攜手葉霞翟正式完婚。婚禮簡單卻溫馨,四周朋友都來道賀。鏡頭里,胡宗南雖已五旬,精神矍鑠;葉霞翟三十三,笑容恬靜,身著旗袍,眉眼間全是風韻。有人說:“兩人此刻笑得太燦爛,仿佛所有愁苦都放下了。”
婚后,兩人如膠似漆。短句來說,他們相敬如賓。長句來說,彼此在戰亂和逃亡中建立的信任,讓這段感情堅不可摧。1948年初,葉霞翟為胡宗南生下長子胡為真;接著生下胡為善、胡為美、胡為明,兩個男孩兩個女孩,家里熱鬧非凡。孩子們的哭聲、笑聲填滿了中正路舊宅,也填滿了胡宗南少有的閑暇時光。他抱著小兒子,笑道:“我這把老骨頭,也算嘗了當爹的滋味。”
不過,好景不長。1949年蔣介石集團敗退臺灣,胡宗南也帶著一家四口轉戰海峽。抵臺后,他因“指揮不利”遭到監察委員聯名彈劾,只獲幾個無實權頭銜,薪水微薄。家里拮據,上有老母,下有嬰兒,生活捉襟見肘。
![]()
這時,葉霞翟再次站了出來。她說:“我可以寫文章貼補家用。”可稿費少得可憐,編輯部退回的信堆了幾大袋。她落了淚,卻盯著稿紙在提筆。日日夜夜,她把兒女的笑臉寫進文字里。終于,這些稿子被刊登,她第一次拿到稿費時,跑回家撲進胡宗南懷里,說:“我們不用再為錢發愁了。”胡宗南眼里噙淚,緊緊抱住她。這一刻,他懂了什么叫“此生足矣”。
接下來的日子里,葉霞翟既帶孩子,又寫稿,還替丈夫過問政事。她拿捏兒女的功課,也懂胡宗南的軍中操勞,猶如一名智囊,常給丈夫出謀劃策。每當臺北夜深,夫妻二人把半舊的留聲機搖上曲盤,聽著蘇薩的協奏曲,聊起兩人跨越山海的經歷,時而相視而笑,時而默然相對那種被歲月打磨出的默契,勝過千言萬語。
1962年深秋,67歲的胡宗南突發重病,被送進榮民醫院。葉霞翟幾乎不曾合眼,端一杯熱茶放在床頭,說:“等你好起來,我還要寫稿貼補家用。”可病魔兇狠,幾天后,胡宗南安靜地離開了人世。葉霞翟撫著他的手背,哭得久久不愿離去。她輕聲念道:“我跟你走了這么多年,如今……停不住了。”那一聲“停不住”,像兩人十年書信里的告白,終于停歇在病房里。
此后,葉霞翟帶著四個孩子,到立成山下的公墓前,跪著為丈夫磕頭,淚水打濕了青石板。她攥著丈夫遺留的那塊老舊手表,哽咽道:“我來陪你,陪你到永遠。”從此,手表和墓碑一起,成了她心底最柔軟的念想。
1981年,葉霞翟在兒女的攙扶下,最后一次來到丈夫旁邊,輕輕合上雙眼,享年六十八歲。依照她生前遺愿,子女們把她葬在胡宗南墓碑旁,讓這對相濡以沫的夫妻永不分離。
從早年的失意婚姻,到黃埔的鐵血榮光;從漫長的書信相思,到臺灣的困頓歲月,胡宗南與葉霞翟用十幾年的風雨,澆灌了一段遲來卻無悔的愛情。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伴侶,不是年少輕狂時的沖動,而是歷經時局變遷后,依舊守望彼此的決心。有多少焦頭爛額的日子,竟被他們的相互扶持,變成了歲月里最溫暖的注腳?信息來源:參考資料[《胡宗南傳》、南京大學歷史系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