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晉代開始,歷代封建統治者都在給諸葛亮升官晉爵,賜廟加號:晉封武興王;唐封武靈王,并賜廟;宋賜“英惠廟”,加號“仁濟”;元代更追封為“威烈忠武顯靈仁濟王”;明初朱元璋欽定“帝王廟”,選從祀名臣三十七人,三國人物只有諸葛亮一人入選。
![]()
到了清代不但把許多紀念諸葛亮的古祠修葺一新,供人膜拜,而且每年春秋祭禮廟時還以諸葛亮從祀。經過諸葛亮之后歷代帝王的加持,在《三國演義》的描寫刻畫之下,諸葛亮成了中國人心中的神。歷代帝王為何如此推崇諸葛亮呢?
![]()
原因有很多方面:諸葛亮善于治國、善于治兵、勤勉理政、為官清廉等等,但其實帝王們最看重的其實是諸葛亮的“忠君”思想!
封建帝王們的算盤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封建王朝是通過皇位世襲來保證權力的傳承,但是,這一制度保證不了每代皇帝都是英主。所以,難免出現劉后主(劉禪)、 陳后主(陳叔寶)、李后主(李煜)這樣的庸主。而像諸葛亮這種忠心勤勉的大臣,卻能很好地輔佐各種帝王。
![]()
第二,在許多人心中,劉禪可以說是一位沒出息的帝王,是一個庸主。諸葛亮卻對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并沒有取而代之,而是為了劉禪家族的帝業付出了自己畢生的辛勞,封建帝王們最看重諸葛亮這一點。
封建帝王們推崇諸葛亮,是為了把諸葛亮樹立為天下讀書人學習的楷模,意在告訴讀書人,無論皇帝是英主還是庸主,是明君還是昏君,臣子們都要像諸葛亮那樣無條件地忠君,以此來壓制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并以此來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秩序。
![]()
比如,康熙皇帝講:“諸葛亮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乾隆皇帝也說:“諸葛孔明為三代以 下第一流人物,約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無我,忠故無私,無我無私,然后志氣清明而經綸中理。”帝王們希望所有臣子都忠心耿耿,那樣他們的皇位就可以一代一代傳下去。
![]()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諸葛武侯天縱奇才,不論是朝堂之上,還是草野之間,都對他推崇備至。封建君主們,在背后推波助瀾,刻意強調諸葛亮“忠君”的思想,其實就是為了自己的小算盤,想讓天下的讀書人都像諸葛亮一樣,忠公無私,為帝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參考資料:《三國志》裴松之注、呂思勉《三國史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