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球碰撞聲、乒乓跳躍聲、KTV歡唱聲……在古北榮華第一居民區廣場大廈,一處800平方米的“寶藏空間”正悄然走紅。這場由居民親手策劃、眾籌共建的空間改造行動,不僅讓昔日隱患重重的閑置空間煥發生機,變身成為集運動、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社區會客廳”,更用一幕幕“我的地盤我做主”的鮮活場景,詮釋了社區自治共治的“硬核”魅力。
隱患空間蝶變:
從“臟亂差”到“會客廳”
廣場大廈建成于20世紀90年代,其地下空間因層高預留曾長期閑置,逐漸淪為雜物堆積的區域。去年8月,污水管道破裂導致5公分深的積水漫溢,異味刺鼻,居民生活深受其擾。面對這一困境,居委會、業委會與物業迅速行動,更換破損管道、粉刷墻面,初步排除了安全隱患。
![]()
![]()
改造前
然而,改造并未止步于此——廣場大廈業委會主任劉興貴望著煥然一新的空間,萌生了更宏大的設想:“為何不徹底激活這片區域,讓它成為居民的活動‘樂園’?”
改造升級的構想迅速得到居民響應,但維修基金有限,如何破局?居委會與業委會開啟了“眾籌模式”:挨家挨戶溝通需求。一場“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雙向奔赴拉開了序幕。
![]()
![]()
![]()
![]()
![]()
居民的熱情遠超預期。“40余戶家庭踴躍捐贈,臺球桌、乒乓球桌、鋼琴、架子鼓等設施陸續入駐,甚至有居民搬來專業KTV設備,將空間最深處的小房間打造成‘迷你練歌房’。”劉興貴自豪地說道,“今天下午還有居民送來乒乓球自動發射器,居民一個人也能打球。”
如今,地下空間內,乒乓球桌旁居民切磋球技,舞蹈室內琴聲悠揚,社區合唱隊在此放聲高歌,昔日的閑置空間已成為社區最熱鬧的社交場所。
![]()
![]()
![]()
地上空間聯動:
健身區與停車區“各得其所”
地下空間的成功改造激發了居民的自治熱情,大樓入口處的閑置區域也隨之煥新。原本停放電動車的空地被改造成健身區,塑膠地面與多樣健身器材方便活動鍛煉,四周還有居民從家中搬來的綠植花卉點綴,生機盎然。
![]()
![]()
![]()
為兼顧停車需求,社區在健身區旁開辟助動車停車充電區,并增設獨立通道,實現停車、運動互不干擾。這一設計既解決了安全隱患,又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運動場所。
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
居民成為自治的“主角”
為確保空間長期有序運行,居民們正共同制定《活動室使用公約》,從開放時間、設備維護到噪音控制,事事有章可循。
這份公約的誕生過程,正是居民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的真實寫照。“只要是對居民有益的事,大家都愿意出力。”古北榮華第一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邱偉晨感慨道。
廣場大廈的空間改造,也成為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在基層治理中的鮮活實踐。從問題發現到方案制定,從資源籌集到公約執行,居民始終是改造的“主角”,而居委會也充分發揮協調者角色,通過民主協商機制調動各方積極性。
如今,廣場大廈的“社區會客廳”已成為居民交流、休閑、運動的樞紐。“讓居民在每一步中感受到參與的價值。”邱偉晨表示,社區從“管理對象”變為“自治主體”,真正實現了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

撰稿/攝影:朱文軒
視頻:周若塵
編輯:程 前
責編:高 琴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