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少年軍校實踐基地
![]()
大面小學,一所走過百年光陰的小學。這里的孩子,或許還不能完全理解“致遠大,至全面”校訓的深刻內涵,但他們的童年,卻與一種更為遼闊的家國情懷產生了奇妙的連接。
學校作為基層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思想政治工作的試點研學點,一直在探索一條路:如何讓思政教育擺脫說教,像春風化雨般自然?如何讓“研學”不止于“行走”,更成為一次次的“心靈抵達”?答案,始于一場溫暖的“牽手”。
2024年夏天,學校與中國人民解放軍95784部隊正式結成共建單位,一所小學與一支人民軍隊的故事就此開篇,同時也達成了心中樸素的愿望:作為研學點,提供的不是程式化的參觀路線,而是一片能讓家國情懷種子自然萌發的土壤,讓愛國情懷成為可感、可觸、可共鳴的溫暖體驗。
![]()
![]()
環境是無聲的思政導師:
讓校園成為“講述者”
![]()
校園的每一處,都應成為開放的思政研學課堂。
步入校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少年軍校實踐基地“潤心園”。作為研學點的核心區,也是思政研學的第一站,這里沒有生硬的說教,而是像一本立體的、可以觸摸的思政教科書,講述著“國防是什么”“誰是英雄”。最打動人的,往往是孩子們在此處的自發討論與探究——他們指著英模畫像追問,摸著武器模型驚嘆,國防意識與愛國情懷,就在這好奇與觸摸中生根。這,是一堂生動的“自強”思政課。
![]()
![]()
![]()
潤心園
轉角處,開滿紫藤花的“追光苑”,安靜陳列著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當語文課和道德法治課搬到這里,那些偉大的精神便從文字化為了花香中的養分,在孩子們駐足閱讀、低聲交流時,滋養著每一個路過的心靈。
![]()
![]()
![]()
追光苑
步入“凌云廊”,這條與部隊共建的空軍文化長廊,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天空課堂”。長廊入口,是校黨總支書記親手寫下的期許:“少年當有凌云志,萬里長空競風流”。孩子們的作品——一幅由版畫工作坊師生一刀一刀刻印出的《殲-20》版畫就懸掛于此。當稚嫩的雙手遇見國之重器,藝術的種子便與科技的驕傲、國防的自豪悄然融合。這,是一堂無聲的“自信”思政課。
![]()
![]()
凌云廊
![]()
故事是最暖的思政共鳴:
讓英雄成為“活教材”
![]()
學校深知,能打動孩子的,永遠是真實的故事與有溫度的人。作為思政研學點,最珍貴的資源,就是那份不斷延長的“英雄名單”:天安門國旗班首任班長董立敢爺爺、“鐵血營長”臧雷爺爺、舍己為民的英雄戰士梁強上校、“九三”閱兵的親歷者杜翔……他們都曾走進校園,坐在孩子們中間,讓思政課擁有了最動人的“活教材”。
![]()
![]()
還記得梁強上校那一次走進校園,孩子們最先注意到的是他臉上的傷疤,眼神里帶著些許怯意。但當梁叔叔平靜地講述完他的故事后,孩子們圍上去,問的卻是:“叔叔,您的臉還疼嗎?”“您受傷后,是怎么吃飯的?”此刻,英雄不再是一個符號,而是一位可親可敬、有血有肉的叔叔。這份真實的觸動,化為了此后“學雷鋒”活動中,孩子們更多的一份真誠與主動。這趟“英雄面對面”的研學課,教會了孩子們什么是“勇敢”與“奉獻”。
![]()
還有那次慰問退役老兵的志愿服務活動,當老戰士用顫抖的手捧出珍藏的勛章時,那一刻的靜默與隨之爆發的掌聲,勝過千言萬語。孩子們紅了的眼眶,是他們與歷史、與國家之間,最直接的情感連接。這趟“歷史現場”的研學課,讓孩子們讀懂了“犧牲”與“傳承”。
![]()
![]()
體驗是最深的思政烙印:
讓品格成為“硬內核”
![]()
作為研學點,思政教育的終點不是“知道”,而是“做到”。真正的思政,必須在實踐的沃土中,內化為不可磨滅的品格烙印。
軍體拳的呼喝聲,已成為大面小學最有力量的課間律動。全校師生的一招一式,不僅是一場體能的訓練,更是一場精神的淬煉,是一場大型的“紀律”與“擔當”思政實踐。
![]()
最讓孩子們向往的,是走進軍營的“開放日”。觀摩演練、學站軍姿、體驗部隊生活……這樣的研學機會如此珍貴,以至于報名名額總是“5秒內”被一搶而空。在部隊,他們看到了軍人叔叔一絲不茍的內務,那份嚴謹與自律,也悄悄影響了他們整理自己書包和課桌的習慣。這堂“軍營浸潤”式研學課,塑造的是習慣,更是作風。
![]()
![]()
在學校“攀登營”的滑梯與障礙墻上,歡聲笑語中夾雜著挑戰成功的喜悅;在“勵耕園”的勞動基地中,孩子們在黨員老師的帶領下,親手播種、收獲,體會著勤勞與協作的意義。這些,都是“勞動”與“奮斗”思政課最靈動的篇章。
![]()
![]()
種子,正在發芽。
回過頭看,從成為思政研學點、與軍校牽手的那個夏天至今,不過一年有余。但我們欣喜地看到,變化的種子正在萌發:在“凌云廊”里,或許正站著一位未來的人民空軍;那個聽完英雄故事的孩子,心中或許已立下報國的志向;更多更多的孩子,則在每一次出拳、每一次參觀、每一次講解中,將“家”與“國”這兩個字,刻進了自己成長的年輪里……
經過一年的思政研學實踐探索,成都軍休“少年軍校”正式落戶大面小學。學校以課程為核心綱領,構建起涵蓋文化浸潤、環境熏陶、實踐賦能三大板塊的“少年軍校課程”體系,為溫情教育體驗注入了系統化的靈魂。課程體系的深化,源于更具深度的教育思考與探索——學校以《大思政課視域下軍隊與小學“五維協同”育人體系構建與實踐研究》為理論引領,致力于打造科學長效的特色育人模型。
![]()
我們始終相信,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春風化雨,是潤物無聲。作為思政研學點,大面小學正努力讓這一切成為一場溫暖的浸潤——它不追求立竿見影,只愿在每一個童心中,埋下名為“家國”的種子,然后,靜待花開......
供稿 | 大面小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