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領域素來以誕生傳奇創業故事著稱。
近期,傳統奶制品行業的一筆融資引發關注——美國酸奶品牌Chobani(土耳其語,意為“牧羊人”)宣布完成6.5億美元新一輪融資,投后估值躍升至2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22億元)。據《福布斯》估算,創始人哈姆迪·烏魯卡亞(Hamdi Ulukaya)的身家隨之飆升至約135億美元,成為新晉土耳其首富。
![]()
Chobani創始人哈姆迪·烏魯卡亞 (圖片來自官網)
20年,從貸款70萬美元到千億消費帝國
一個美國品牌造就了一位土耳其首富,Chobani的故事還要從20年前說起。
2005年,33歲的烏魯卡亞偶然看到一則廣告,該廣告顯示,零售食品巨頭卡夫旗下的一家酸奶廠商正在出售,不過這個廠子已經很老了,足足有84年的歷史。
短暫了解和參觀之后,烏魯卡亞萌生了買下這個工廠的想法,但這一決定卻遭到了周圍人的反對,就連他的顧問和律師也覺得:如果卡夫都搞不定,烏魯卡亞又怎么能讓它起死回生。后來,他在TED的一次演講中說道,“這家工廠太老了,老板們覺得它一文不值,我以為他們漏了一個零。我簡直不敢相信這個價格。”
最終,烏魯卡亞還是買下了這家工廠,用的是從銀行貸款的70萬美元,Chobani就這樣誕生了,創始團隊僅5人,除了高性價比的收購價格,買下這家工廠更深的原因在于,烏魯卡亞對乳制品的喜歡幾乎是刻在基因里的,他渴望建立一個新的品牌。
烏魯卡亞出生在土耳其東部,家里擁有一個奶牛場,生產奶酪和酸奶,他從小就學習家族制作奶酪和酸奶的方法。
1994年,他移民到紐約學習英語,并注意到美國乳制品市場缺少土耳其產的濃稠酸酸奶。當時,美國酸奶市場上的大部分產品都用了多種添加劑,在烏魯卡亞看來,這根本不能稱之為酸奶。
買下一家酸奶廠只是第一步,烏魯卡亞更大的野心在于將希臘酸奶推廣到美國市場。從那時開始,Chobani就成為了美國奶制品的一個“野蠻人”——通過提供更濃郁、富含蛋白質的酸奶打破了長期以來由甜味、低脂酸奶主導的市場格局,為希臘酸奶辟出了一片市場。當時,美國的酸奶市場由優諾、達能、通用磨坊等巨頭瓜分,希臘酸奶僅占美國酸奶市場的1%。
他花了兩年時間完善他的希臘酸奶配方,在2007年將第一批酸奶運往長島的一家雜貨店。短短五年后,Chobani的營收就超過了10億美元,在希臘酸奶這個細分市場穩居第一。
按照消費行業的傳統打法,新品牌往往靠高舉高打的廣告或低價鋪貨沖量。
不過烏魯卡亞并沒有按照常理出牌,他曾在自述中強調,自己曾花了很大的精力來制定單品的售價。既要讓自己有錢可賺,為后續的增長提供足夠的資金,又不能使得價格太過于高不可攀從而完全喪失競爭力。同時他從一開始就采取了通過全國連鎖超市進行分銷的冒險路線,甚至提出用酸奶支付上架費。
如今在追求健康、輕食的生活理念加持下,越來越多的酸奶份額被Chobani吃下。即便后續有食品行業巨頭也開始將目光投向酸奶領域,但失去先發優勢的他們在短期內已經不能追上這匹黑馬了。
據《紐約時報》旗下Dealbook報道,Chobani預計今年凈銷售額將達到38億美元,較去年增長28%。除了酸奶,Chobani還銷售燕麥奶、奶精和即飲咖啡。
VC投不到的項目
盡管Chobani已經成立了二十年,但在公司發展過程中卻鮮有融資的情況。
公開資料中,在今年這輪融資前,Chobani歷史上只有過兩次融資。
2014年, Chobani獲TPG 7.5億美元投資,而這筆投資多少有點“病急亂投醫”的意味。2013年,Chobani陷入食品安全的丑聞,也是在同年,為應對行業競爭,Chobani斥資4.5億美元在愛荷華州建立一個全球最大的酸奶生產基地。
然而,壞消息比好消息來得更快,市場的質疑,業績的下降,讓烏魯卡亞引以為豪的現金流面臨枯竭,無奈之下,他只好選擇出售部分股權來度過危機,同時TPG通過這筆投資獲得了可轉換為公司約35%股權的債券。
2016年,漸漸走出困境的Chobani將公司約10%的股權授予約2000名員工,相應地TPG的潛在股權得到稀釋,變為20%。兩年后,有消息顯示,Chobani獲得了加拿大安大略省醫療退休基金的戰略投資(HOOPP),不過HOOPP是接盤了TPG的份額,由此烏魯卡亞團隊持股比例提升至90%(含員工持股)。
重新拿回絕對控制權的烏魯卡亞,在之后的幾年重新站到了希臘酸奶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緊接著在2021年,Chobani提交了上市申請,估值為100億美元,不過這次IPO并沒有順利推進,礙于大環境的降溫,烏魯卡亞在2022年9月撤銷了這一申請。
雖然Chobani自身并不喜歡接受外部融資,但烏魯卡亞卻很喜歡金融工具,比如公司設立了紐約首家食品類初創企業孵化器Chobani Food Incubator,旨在為那些有志與大公司競爭的食品類初創企業,提供創業指導及 2.5萬美元的資金支持。
![]()
Choban酸奶碗(圖片來自官網)
在上市道路上的折戟,讓Chobani開始了更深刻的轉型和擴張。最主要的表現在了兩筆重磅收購上:
2023年12月,Chobani斥資9億美元收購了美國高端咖啡品牌La Colombe,強化了其在咖啡和乳制品交叉領域的競爭力,這也是其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收購。收購后,La Colombe獨立運營,并借助Chobani超過9.5萬個零售網點的分銷網絡,推出即飲罐裝咖啡,2024年銷售額同比增長了300%。
今年5月,Chobani收購了主打植物基冷凍即食餐的品牌Daily Harvest,這是Chobani 首次進入冷凍食品領域,Daily Harvest的產品將通過Chobani的供應鏈覆蓋美國主流超市冷凍區,并計劃未來拓展至澳大利亞市場。
這兩筆收購不僅幫助Chobani拓展了食品品類,推動其轉型為多元化食品飲料平臺,更顯著提升了估值空間。
國內市場等待下一個“Chobani”
Chobani的成功,自然讓人聯想到其模式在中國市場的可能性。
順著這條線索,我去查了下國內專門做希臘酸奶的品牌。除了熟知的優諾、安慕希外,還有一些更專注的品牌像是吾島、樂純、光明如實等。
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安慕希雖然以希臘酸奶為賣點,但它并非嚴格意義上的“高蛋白希臘酸奶”品牌,而更主打“希臘風味”。
所以真正能跟Chobani處于同個賽道的是吾島、樂純,它們在國內擁有一批精準客戶—注重配料、追求高蛋白的年輕消費者和健身人士。
其中,吾島是一個2020年成立的新消費品牌,專注于低溫希臘酸奶的研發與生產,其產品在蛋白質含量、濃稠度、低糖等方面具有優勢,例如其小罐裝希臘酸奶每100g蛋白質含量高達9–11g,是普通酸奶的3~4倍。
吾島的創始人王煒建是一個有25年乳品從業經驗的行業老兵,曾創立河北邯鄲乳企康諾。從2016年起,王煒建開始籌建全自動化乳品工廠,投入2.4億元打造吾島自有供應鏈,從構思到工廠建成花了三年時間。
成立以來,吾島完成了兩輪融資,投資方為壹叁資本和QY Capital。此外,吾島在河北邯鄲投資建設了國內首個專為希臘酸奶設計的超級工廠,據吾島官方披露,該工廠日處理原奶量達800噸,產能和銷量在國內低溫希臘酸奶領域均排名第一。
與吾島類似,樂純經典款希臘酸奶的蛋白質含量也超過了9克,不過它是通過三倍濃縮工藝做到的,其品牌定位高端健康,主打 “零蔗糖、零添加劑”。不同的是,樂純背后的第一大股東是可口可樂,可以說是純正的大廠背景,不僅如此,它還獲得了英諾天使基金、真格基金的多輪加注,2014年到2018年間,完成了五輪融資。
高頻率的融資和頂級VC的支持跟其創始團隊不無關系。
樂純創始人兼CEO—Denny Liu,曾在黑石任職,并對全球消費市場的演化有深入研究。他曾在2014年初加入大眾點評,擔任品牌營銷負責人,還曾擔任聯想、百事等500強消費企業的特聘顧問。
其他幾位聯合創始人,或是出身乳制品大廠,或是擁有多項專利,或是來自投資機構,也有的在線下消費賽道浸潤多年,擁有渠道資源,整體來看,是一個能力全面的創業團隊。
當然,相較于美國市場,中國的希臘酸奶市場還處于亟待開墾的階段,所以最終誰能吃下這個新興市場,恐怕還要經過一番血雨腥風的較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