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劇烈的價格風暴,正在深圳華強北上演!
近段時間,國產手機廠商的旗艦新品迎來一波集體漲價。OPPO Find X9、真我GT8系列、vivo X300等手機新品的售價均較上一代有所上調,以“價格屠夫”著稱的紅米K90全系列更是比上一代漲價100至400元不等。
對于這波集體漲價,廠商們不約而同地將原因指向了一個共同的源頭——存儲芯片。
深圳華強北被譽為中國電子市場的“晴雨表”,在這里,包括DDR4(第四代雙倍數據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和SSD(固態硬盤)在內的存儲產品價格已出現翻倍的情況,甚至“一天一價”。存儲芯片走出的逆勢狂飆曲線也被網友調侃為“年度最佳理財產品”“暴漲快過黃金”。
![]()
華強北市場里的商戶 每經記者 王晶 攝
存儲芯片本輪漲價是受哪些因素驅動?行業為何具有如此顯著的周期性特性,劇烈波動的價格為何讓企業賺得盆滿缽滿與虧得一塌糊涂的情形交替上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現象:華強北存儲產品價格已翻倍
“存儲產品都在漲。”當每經記者走進深圳華強北,時不時都能聽到這樣的說法。現貨市場價格的劇烈波動,傳遞著供需關系的緊張信號。
以常見的16G DDR4內存條為例,“以前才180~190元,現在我們這兒400元,網上更貴。”一位DDR4賣家指著柜臺上的產品說道。當記者試探著表示“等便宜點再來”時,賣家搖頭稱:“不會便宜了。雖然目前價格比較高,但后面可能會更貴,它(DDR4)還會漲一段時間,廠家通知芯片缺貨。”
面對迅猛的漲勢,商戶們普遍呈現出“恐高”心態。“這個行情我們也把控不了,一旦囤貨就怕下跌。”一位賣家坦言。
另一名商戶也表示:“這時候誰敢囤貨?我們是每天拿貨。每天都在漲,一天一個價,(16G DDR4內存條)330塊錢的時候我覺得已經到頂了,結果現在400多,牌子好一點的要420左右,昨天還是390元。”商家這種“恐高”的心態,反映出此輪漲價的迅猛與非常態。
不僅內存條,固態硬盤(SSD)的價格也大幅攀升。一位賣家報出三星全新1TB SSD的價格為620元,并強調“一個月翻了一倍”;2TB版本高達1200元左右,國產品牌相對便宜些,2TB 產品也需860元。
另一位賣家則提供了新舊價格的對比:“1TB二手的價格目前400多元,全新的要500~600多元……原來才200多元,市場一直在漲價,不是我們漲價,我們進貨也貴,還買不到。”
漲勢之快,連上游原廠也難以應對。據臺灣電子時報援引供應鏈消息稱,三星電子已率先暫停10月DDR5 DRAM(當前DRAM行業成熟工藝制程的最新產品)合約報價,引發SK海力士和美光等其他存儲原廠跟進,將導致供應鏈“斷糧”,恢復報價時間預計將延后至11月中旬。有行業人士認為,存儲“已完全進入賣方市場”。
在社交媒體上,不少提前組裝電腦或囤積內存條的網友紛紛曬單,慶幸自己無意間的決策帶來了“超額收益”。TrendForce集邦咨詢數據顯示,2025年第三季度,DRAM價格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171.8%。
尋因:漲價潮背后,AI重塑存儲供需
全球第二大存儲模組廠威剛董事長陳立白此前表示,眼下DRAM、NAND閃存、SSD和機械硬盤四大存儲類別全面缺貨漲價的局面,在其30余年的行業生涯中前所未見。他認為,今年四季度才是存儲大多頭的真正起點,也是存儲嚴重缺貨的開始,并預言明年產業榮景可期。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推動了本輪漲價潮呢?表面上看,這輪消費者明顯感知的波動是供需失衡所引發,但背后,是人工智能(AI)帶來的“吞噬式需求”正在重塑存儲行業,并且是以企業級的AI資本開支為核心。
自2022年11月ChatGPT誕生引發生成式人工智能熱潮并推動全球競相建設人工智能數據中心以來,全球存儲巨頭三星、海力士和美光等不約而同地將大量晶圓產能轉向HBM(高帶寬內存,主要為滿足GPU芯片需求)和DDR5生產,這直接擠壓了包括DDR4等在內成熟制程的產能空間,供給的急劇收縮與龐大的存量需求之間,產生了尖銳矛盾。
存儲器是半導體行業三大支柱之一。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身邊的手機、平板、電腦等幾乎每一種電子產品都離不開存儲芯片。
如果進一步將存儲器細分,可分為閃存和內存。其中,閃存(斷電后數據不丟失)主要有NAND Flash、NOR Flash,內存主要為DRAM(動態隨機存取內存)。DRAM主要用來做電腦內存(如DDR)和手機內存(如LPDDR),此外,基于DRAM技術的高端品類HBM(高帶寬內存,主要為滿足GPU芯片需求),可滿足AI計算、服務器等場景中“海量數據實時流轉”的需求。
長期以來,全球存儲市場呈現寡頭格局。TrendForce集邦咨詢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DRAM市場由SK海力士、三星和美光三家瓜分,份額分別為38.7%、32.7%和22%;NAND flash市場則由三星、海力士和鎧俠主導,2025年第二季度市場份額分別為32.9%、21.1%和13.5%。這些大廠不僅為包括蘋果等在內的終端企業提供內存芯片,同時也掌握著全球存儲市場的定價權。
近年來,AI的崛起讓原本穩定的供需平衡被打破。從ChatGPT到文生視頻模型Sora(OpenAI發布的人工智能文生視頻大模型),再到DeepSeek火熱全球,以及各公司自建的AI大模型,都需要用到AI服務器,直接推高了對HBM、DDR5等存儲技術的需求。
美光科技的測算顯示,每臺AI服務器的DRAM需求和NAND需求是普通服務器的8倍和3倍。
面對AI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早在去年三季度,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企業就開始削減部分利潤率偏低的傳統DRAM產能,轉至生產HBM和DDR5等更高利潤的產品。今年4月,海外原廠更是接連宣布將停產DDR4、LPDDR4X(低功耗雙倍數據速率4X內存,是DDR4的移動端版本)等舊制程DRAM產品,進一步加劇了供應緊張。
“漲價源自原廠宣布DDR4產品生命周期結束,以及國際形勢變化下的提前備貨需求。”TrendForce集邦咨詢分析師許家源分析表示。展望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許家源認為,漲價的驅動力將主要來自北美數據中心加速投資AI服務器,這將帶動DDR5 RDIMM、LPDDR5X和HBM的需求,在原廠產能擴充不及的情況下,成熟制程產品的供不應求態勢將加劇。
對于DDR4接下來的走勢,許家源預計,緊缺態勢還將至少持續到2026年上半年。“PC(個人電腦)品牌商正加速導入DDR5來應對,而電視、網通等消費領域則放緩了由DDR3轉向DDR4的進程。”
![]()
華強北市場內的消費者 每經記者 王晶 攝
行業:強周期屬性凸顯,價格易大起大落
在電子行業中,大多數產品遵循“每年降價”的邏輯,存儲市場卻特立獨行,價格走勢往往大起大落,被業內戲稱為“要么數錢數到手抽筋,要么虧錢虧到心發慌”。這種劇烈波動的根源在于供給和需求在時間上的錯配。
建設一座新的晶圓廠動輒需要上百億美元和兩三年時間,一旦市場需求爆發,供給無法快速響應,導致價格飆升。當各大廠商產能集中釋放時,又極易導致供過于求,價格隨之斷崖式下跌。
回顧近十年,存儲行業大致經歷了三輪周期:2016~2019年,DDR4技術迭代疊加手機游戲需求爆發,推動存儲價格累計漲幅超100%。
2020~2023年,全球疫情催生的遠程辦公與數據中心需求先拉動價格上漲,后又因需求疲軟與產能過剩陷入調整,在下行周期,包括存儲原廠在內的產業鏈企業都遭遇重創。美光科技2023財年第二季度凈利潤巨虧逾23億美元,并啟動大規模裁員;2023年第二季度,三星電子的營業利潤同比下降95.7%。
與前兩輪周期不同,2024年至今,存儲行業本輪價格上行不再依賴個人消費端需求,而是以AI算力基建與HBM技術革命作為新引擎。
周期的觸發器往往來自上游原廠的產能調控。如果原廠釋放了減產信號,依托于原廠的大量下游分銷商或者終端廠商便開始囤貨,使得需求快速上升;相反,當上游供給不斷增加,價格就會下跌。
歷史經驗表明,每一次價格的瘋狂上漲,都在為下一輪的深度調整埋下伏筆。當前,在AI需求的刺激下,巨頭們正開足馬力,調整產線,爭相投資HBM等高端市場。然而,潛在的產能過剩風險也值得警惕。
一位存儲行業人士對每經記者分析稱,存儲與供需強相關,如果原廠供應端沒有擴產,下游需求增大,價格就會保持一個上漲的態勢,具體漲到什么程度主要看供需調配的情況。預計今年年底到明年一季度,會漲到一個高點,并在高位維持一段時間。該人士表示,理想的商業模式是上、中、下游能構建穩固的利益共同體,來平滑行業的周期性波動。
影響:誰在AI存儲盛宴中真正賺錢?
對所有參與者而言,當前存儲市場的火熱行情,既是利潤修復的窗口期,也是一場關于運營能力的巨大考驗。
隨著DRAM和NAND閃存價格全面上漲,全球巨頭已率先受益。其中,SK海力士發布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2025財年第三季度財務業績顯示:公司營收為24.4489萬億韓元(約合170.9億美元),同比增長39%;凈利潤為12.5975萬億韓元(約合88億美元),同比增長119%。
而在A股市場,因長江存儲和長鑫存儲未上市,目前的存儲產業鏈公司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江波龍、佰維存儲為代表的模組廠,從上游采購晶圓,進一步加工后出售;第二類是以香農芯創為代表的芯片代理商;第三類以瀾起科技為代表,生產內存接口芯片。
![]()
江波龍展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7.95%至7.13億元,其中第三季度單季凈利潤同比大增1994.42%至6.98億元。截至9月30日,公司存貨高達85.17億元,顯示出其積極備貨、捕捉上行周期紅利的策略。
佰維存儲的業績呈現“V型反轉”。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減少86.67%至3041.39萬元,但第三季度單季凈利潤同比大增563.77%至2.56億元。截至三季度末,佰維存儲存貨也增幅顯著,達到56.95億元,同比增長52%。
社交平臺上,不少投資者認為,在這一輪存儲漲價潮中,存貨已經成為衡量存儲模組企業能否抓住機遇、放大利潤的關鍵指標,充分考驗著各家對行業周期的預判。“從存貨中可以看到誰在漲價潮中占先機”“存儲漲價說白了就是看誰手上的存貨多”??這樣的觀點成為行業內的主流意見。
而作為連接原廠與終端市場的重要橋梁,代理商的境況則揭示了產業鏈中游的挑戰。
![]()
作為SK海力士的核心代理商,香農芯創前三季度實現銷售收入264億元,同比上漲59.90%;但凈利潤反而微降1.36%至3.59億元。公司第三季度實現銷售收入92.76億元,同比上漲6.58%;實現凈利潤2.02億元,同比下降3.11%。
據悉,電子元器件產品分銷為香農芯創的主要收入來源。今年上半年,公司這塊業務毛利率僅為2.43%,比上年同期減少3.17個百分點。
與代理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技術門檻更高的瀾起科技。作為全球最大的內存互連芯片供應商,瀾起科技也為三星電子、 海力士及美光科技這三家公司提供內存接口芯片及內存模組配套芯片。
![]()
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40.58億元,同比增長57.83%;凈利潤為16.32億元,同比增長66.89%。瀾起科技在財報中稱,“受益于AI產業趨勢,行業需求旺盛。公司互連類芯片產品線毛利率為65.69%, 環比增加1.48個百分點。”
談及此輪漲價給國內的存儲公司帶來的影響,許家源表示,原廠獲利顯著擴大,模組廠則積極儲備顆粒及晶圓庫存、并調漲模組產品定價。進入2026年,三大原廠均預計持續快速將產能升級至先進制程,積極爭取HBM、DDR5和LPDDR5X產品的市占率,尤其是對需求暢旺的北美CSPs(提供云計算服務)客戶,同時減少成熟制程的產能比重。對國內原廠而言,有機會在國內CSPs或在全球范圍內的成熟制程產品爭取供應份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