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第4387期
作者 |餐飲老板內參翟彬
“都說餐飲不好干,為什么素食的生意越來越好了?”。
從去年開始,“中式素食”就開始席卷整個餐飲市場,來自杭州的慶春樸門連續(xù)在北上廣深開店,且家家生意火爆,部分門店排隊甚至超過2小時,廣州店開業(yè)首日接待量更是突破1433人。來自寧波的素食自助品牌素滿香也在加速拓店,截止目前門店數(shù)量已經(jīng)突破100家,其中有近一半是在過去一年內開出的。
在小紅書上,“到寺廟吃齋飯”成為最流行的話題之一,蘇州西園寺的觀音面、成都文殊院的香菇飯、杭州法喜寺的齋飯……越來越多的“寺廟素食”成了年輕人爭相打卡的熱點。在抖音上,#素食的話題播放量達到了驚人的36.5億次,遠超#云貴川bistro、#山野火鍋、#江西菜等眾多當下大熱的餐飲品類。
根據(jù)媒體報道, 2020-2025年,中國素食的復合增長率高達19.2%,遠超全球平均水平,其中2025年素食的消費頻次同比更是暴漲了217%。預計到2025年底,中國素食市場規(guī)模將突破千億,占全球市場的25%。
一邊是餐飲大盤的動力不足,增速放慢;一邊是素食賽道的突飛猛進,爆發(fā)式增長。
曾經(jīng)默默無聞的小眾品類,為什么會突然爆發(fā)?
素食的風口真的來了嗎?
![]()
狂飆突進:素食出圈,憑什么?
杭州店連續(xù)入選必吃榜,上海店和廣州店分別入圍米其林必比登,慶春樸門作為近兩年來“中式素食”最具代表和影響力的品牌之一,其北京三里屯店自開業(yè)以來,就憑借著超高的人氣,穩(wěn)坐北京素食排行榜第一。筆者特意挑了一個工作日前去探店,雖然已經(jīng)是下午13:00了,但仍然排了近40分鐘的隊。
![]()
三里屯店的裝修為“新中式”風格,簡潔且有格調,加上枯山水的造景,顯得禪意十足。開放式廚房,原材料和調味品被大量用于堆頭展示,主打一個食材新鮮、現(xiàn)點現(xiàn)做。大部分菜的價格在20-40元,人均消費100左右,不算便宜,但如果考慮到絕大部分食材都是有機的,且選址在寸土寸金的三里屯,那這個價格絕對配得上這頓飯,可以說是極致的“質價比”。
如果說只有7家店的慶春樸門靠的是“網(wǎng)紅身份”加持,缺乏普遍的代表性,那已經(jīng)開了13年的素滿香更具有參考價值。
人均消費25元,定位于大眾快餐自助模式,單店日均接待客流近千人,部分門店的翻臺率超過6次,會員復購率超60%,覆蓋16個省37座城市,累計服務超1億人次……
![]()
以上的這組數(shù)據(jù)足以向我們證明,“素食模型”不但跑的通,而且大有可為。
過去五年,國內純素餐廳數(shù)量從不足5000家狂飆到近14,000家,年均增速超過25%,遠超火鍋、燒烤、快餐等熱門品類。
從高端到平價,從小眾到大眾,素食為何能在短短幾年內席卷全國?
首先,“健康焦慮”讓年輕人愛上吃素。
根據(jù)2024年麥肯錫發(fā)布的《未來健康調研》顯示,有62%的中國消費者把健康看作生活的首要關注點。另據(jù)《Z世代營養(yǎng)消費趨勢報告》顯示,2025年中國城市居民每年用于養(yǎng)生的花費超過1000元,其中18—35歲的年輕族群占比就高達83.7%。
追求健康促使大眾的飲食觀念逐漸從“吃調味”轉向“吃原味”,從“吃味道”變?yōu)椤俺越】怠薄?/strong>
而素食恰好以其低負擔、天然健康的特質完美契合了這一需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把“吃素”作為養(yǎng)生的重要手段。
據(jù)美團數(shù)據(jù)顯示,25-35歲的消費者貢獻了68%的素食餐飲訂單,更為驚人的是,95后在素食消費群體中的占比,在三年內飆升了29%,年輕人已經(jīng)成為這場“素食革命”的絕對主力。
其次,銀發(fā)經(jīng)濟促使吃素成為“剛需”。
根據(jù)官方統(tǒng)計,截至2024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3.1億人,占總人口的22.0%;其中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高達2.2億人,占總人口的15.6%,中國正在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
對于中國的老年人來說,吃素更像是一種“基因覺醒”。根據(jù)相關媒體報道,高達77%的老年人出于健康考慮選擇吃素,而且年齡越大,吃素的比例越高,素滿香的調研似乎也證明了這一觀點,“55歲以上消費者占其客群的35%”,老年人已經(jīng)成為素食餐飲的基本盤。
第三,“消費降級”幫助素食完成了客群的轉移。
2020年7月,被譽為“素食界的愛馬仕”的大蔬無界大面積關店;2024年9月,米其林一星素食餐廳山河萬朵中國素食VEGE WONDER宣布閉店;曾經(jīng)上榜“2020北京米其林榜單”的素食餐廳,霖舍和蓮花空間也相繼停業(yè)。
“菜比肉貴”,消費降級的趨勢下,一貫以高端形象示人的素食餐廳開始跌落凡間。
根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人均消費在200元以上的高端素食餐廳的占比已經(jīng)下降至6-8%,而100元以下的平價素食餐廳的比較已經(jīng)高達70-80%。
尤其這兩年,“素食自助”憑借著“極致性價比”成了素食賽道里最火的模型。周末北京的素滿香里人滿為患,“25元(會員價)”的殺傷力巨大,要知道作為北京老牌的素食自助——素虎,要75元/位,而素滿香直接把素食自助的門檻打到了30元以下。在購物中心里,這個客單基本上是無敵的存在,即便是“非素食客群”也會因為性價比高而選擇花139元辦一張年卡,所以我們在素滿香里看到的客群非常多元,既有一家老小,也有年輕的白領。
![]()
更恐怖的是“平價素食自助”的引流能力,素滿香北京首店選擇的是順義山姆會員店的三層,二店選的是長楹天街店的負一樓,這兩個位置堪稱難兄難弟,典型的“面積大+位置差+房租高”。但自從素滿香入駐后,直接帶火了該樓層,順義山姆會員店一到周末就人山人海,長楹天街店到了夏天居然連外擺區(qū)都坐的滿滿當當。
![]()
素食自助的火爆也帶動了一大批的模仿者,比如北京的素天真、濟南的素耕、杭州的素新風等等,素滿香的這套“極致性價比+新鮮現(xiàn)炒+明廚亮灶+食材安全+會員營銷+零售”模式,已經(jīng)成為素食自助賽道的標配。
![]()
繁榮下的隱憂:素食面臨的五大挑戰(zhàn)
未來很美好,但現(xiàn)實很殘酷,“野蠻生長”下的素食,依然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zhàn):
1. “佛系”經(jīng)營,人才匱乏
與其他餐飲品類相比,素食行業(yè)的連鎖化程度依然偏低:1996年成立的功德林,三十年里開了18家店;知名的素食火鍋品牌“一葉一世界”,開業(yè)十一年只有24家店;雨花齋算是素食行業(yè)里的“激進派”了,十八年里也只開了52家店。
縱觀整個素食賽道,超過30家店的連鎖品牌寥寥可數(shù),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 “沒野心”
選擇在素食賽道開店的創(chuàng)業(yè)者,要么是因為宗教信仰,要么是出于個人情懷,所以開店基本是“佛系經(jīng)營,靠天吃飯”。
據(jù)統(tǒng)計,有40%左右素食餐廳仍處于個體初級經(jīng)營階段,走的是“主理人”模式,追求的是“小而美”,經(jīng)營理念更多靠的是“愿力”,缺少的是“野心”。
素食行業(yè)的發(fā)展,完美詮釋了“沒有情懷干不長,只有情懷做不大”。
第二, “沒人才”
在素食餐廳主理人的嘴里,你聽到的更多的詞是“隨喜、發(fā)心、善念”,而不是“定位、模型、戰(zhàn)略”。
素食行業(yè)嚴重缺乏即懂餐飲運營,又對素食理念有深刻理解的專業(yè)人才。尤其在經(jīng)營思維上,與其他品類的餐飲人存在明顯的“代差”,比如大部分的素食餐廳很少做營銷,流量嚴重依賴于選址(絕大多數(shù)素食餐廳都開在寺廟旁邊,客群主要是信眾和香客);缺乏專業(yè)的運營團隊,也沒有供應鏈支撐,所以像素滿香這樣具備現(xiàn)代經(jīng)營理念的品牌,在素食賽道里可謂是鳳毛麟角。
開餐廳是一件嚴肅的商業(yè)行為,而不是在為情懷買單,如果僅憑一腔熱情,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將很難走遠。
2. “宗教標簽”成了素食頭上的“緊箍咒”
對于許多傳統(tǒng)素食餐廳而言,從裝修到音樂,從店名(“般若、菩提、梵凈”都是高頻詞)到菜名(什么輪回香花卷、廣結善緣湯),無不透著一股強烈的宗教氣息。
“傳統(tǒng)餐飲炒的是鍋氣,素食餐飲冒得是仙氣”。有些品牌將吃素與積功德聯(lián)系起來,提出“吃素就是放生”;有些品牌管加盟商叫作“有緣人”;還有一些素食餐廳主理人認為吃素是在凈化“身心靈”,相對于吃葷,吃素更“高級”,更有道德優(yōu)越感。
![]()
“素食的盡頭是宗教”,這無異給大眾消費者豎起了一道無形的墻:“非請勿入,非誠勿食”。
傳統(tǒng)的素食餐飲人,“懂產品,但不懂商業(yè)”,想做大眾的生意,卻把90%的人擋在了門外。素食不再是“小眾愛好”,而是廣大食客的消費新選擇,慶春樸門的創(chuàng)辦者嚴建軍曾經(jīng)說過,“我希望我們餐廳來的100%都是葷食者”。
素食的未來在于“非素食人群”,尤其對于年輕人而言,他們追求的是潮流,是健康,是性價比,而不是皈依。
3. “菜少+難吃”,影響復購的雙重枷鎖
吃素的人群可以分兩類,一類是因為宗教信仰或者是出于健康考慮的人群,他們一旦吃素,基本是“不可逆的”;另一種則是“彈性素”,即可吃可不吃,或者是間歇性吃素(比如減肥人群),所以我們說的“素食復購”,主要指的就是這部分人群。
對于“彈性素”來說,吃素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是SKU少,另一個是“不好吃”。
我們以時下最流行的素食自助為例,素滿香有70個SKU,潮汕的素味贊有80個SKU,杭州的素心素食自助有88個SKU。而傳統(tǒng)中餐,不管是自助小火鍋,還是烤肉自助,動輒100個SKU起,最多能達到200個。
素食受制于食材的局限性和研發(fā)能力的欠缺,很難與傳統(tǒng)餐飲展開競爭,尤其在面對“喜新厭舊”的年輕客群時,素食餐廳就會顯得更加力不從心。
但跟SKU相比,“口味”才是影響復購的最大難題。
“好吃的不健康,健康的不好吃”, 對于早已習慣了吃葷的人群來說,“吃一次素不難,難在一直吃素”。傳統(tǒng)素食菜單結構相對單一,食材多集中在豆類、菌類和碳水化合物,豐富度和多樣性明顯不足,如果不在做法和口味上“妥協(xié)”,比如開發(fā)大量的仿葷素食,增加更多的流行口味,否則將會嚴重影響非素人群的復購。
但在一些專業(yè)的素食餐飲人眼中,素食是有鄙視鏈的,“全素>五辛素>蛋奶素>鍋邊素”,他們認為只有“去五辛”的全素才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素食。這點跟咖啡如出一轍,“手沖>美式>奶咖>速溶”,喝精品咖啡的瞧不上喝商業(yè)咖啡的。
但是我們回想一下,現(xiàn)制咖啡能夠大繁榮,恰恰是由瑞幸為代表的商業(yè)咖啡們用平價和更適口的奶咖降低了大眾的進入門檻。所以咖啡與素食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是一個“口味養(yǎng)成”的過程。在素食圈里有句話:如果不能“吃長素”,那就想辦法“常吃素”,習慣是要培養(yǎng)的。
所以甭管你賣的是什么菜,食材有多天然、多健康,只要你想做大多數(shù)人的生意,那么“好吃”一定是第一位的。
4. 跨界競爭加劇
作為中式素食“一生的對手”,西式輕食在2025年明顯進入了快車道:
- 2月,Tims天好中國 推出了以“貝果堡+沙拉+咖啡”為組合的“輕體貝果堡午餐盒”系列,目標瞄準都市人群的健康午餐的需求;
- 3月,奈雪的茶全球首家輕飲輕食「green店」在深圳開業(yè),其100%純素食材的“貝貝南瓜堅果能量碗”,精準捕捉白領客群對低卡、健康的飲食需求,一經(jīng)推出就成為爆款;
- 8月,肯德基進入中國30年后開出了第一個子品牌——“肯德基KPRO”,品牌聚焦“低脂、低卡、健康”的能量輕食,目前已在北京、杭州、上海、廣州等多地布局開店;
不論是咖啡、茶飲還是西式快餐,都將“健康”作為品牌轉型的第一站,在“年輕人的第一口健康餐”的爭奪上,“中式素食”不論在品牌號召力、營銷推廣、資本和供應鏈上都很難跟得上“西式輕食”的節(jié)奏。
不僅如此,“中式素食”的最后一條護城河——鍋氣,也正在被“西式輕食”突破。
創(chuàng)立于2015年的超級碗FOODBOWL,正在從傳統(tǒng)的“西式冷食”切換為更適合中國胃的“熱烹輕食”。“菜飯、七味豆腐、鮮蔬鍋等”中式菜品出現(xiàn)在了超級碗的菜單里,這些非典型的“白人飯”改變了大眾對于輕食“冰冷、味淡、難吃”的刻板印象,輕烹飪保留了食材的“溫度和鍋氣”,讓“吃素”不再是一種忍耐和修行,改良后的超級碗復購率高達60%。
根據(jù)《輕食消費大數(shù)據(jù)報告》顯示,預計五年內輕食將逐步占據(jù)餐飲業(yè)總收入的10%左右,在這場 “搶人大戰(zhàn)”中,中式素食要補得短板還很多。
5. 供應鏈之困
素食發(fā)展了這么多年,能夠被消費者記住的產品屈指可數(shù),一道“黑松露炒飯”幾乎成了每家素食餐廳的標配。在菜單上,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依然是菌菇、魔芋、豆制品等“老面孔"。
產品同質化的背后,折射出了素食供應鏈發(fā)展的窘境:
一方面,許多素餐廳使用的都是有機食材,包括一些優(yōu)質的植物蛋白,這就導致成本居高不下。據(jù)統(tǒng)計,素食餐廳的食材成本普遍比傳統(tǒng)中餐高出20%-30%,這就導致客單價高,限制了復購頻次。
雖然植物基在應用上足夠成熟,并且價格優(yōu)勢明顯,但是在仿葷工藝中需要在豆制品里大量添加油脂和調味品和添加劑,這又與主流素食“純天然、0添加”的產品理念相悖,因此很難大范圍使用。
另一方面,由于素食餐飲的連鎖化率偏低、體量太小,因此很難建立起采購優(yōu)勢。與之呼應的是,素食供應鏈端也很難有動力在食材研發(fā)、技術升級、風味創(chuàng)新等方面主動投入資源,所以我們幾乎看不到素食里有什么“超級大單品”。
當然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素滿香,其在紹興自建了萬畝蔬菜基地和菌菇培育中心,既保證了食材的安全可控,又大大降低了供應端的成本,據(jù)了解素滿香的食材成本僅為同行的62%。
但是素滿香的成功,依然是建立在100家店的基礎上,沒有體量,一切免談。
![]()
放在整個餐飲大盤來看,素食是少有的增量市場,機遇大于挑戰(zhàn)。
破局之戰(zhàn),素食仍然需要不斷的進化和迭代:
從產品上看,繼續(xù)圍繞著“果、菇 、谷 、蔬 、植”五大類食材進行深度創(chuàng)新,同時進行深度的中西融合,用“本土食材+全球風味”吸引更多的年輕客群;
從類型上看,京兆尹“太貴”,慶春樸門“太少”,素滿香“太仙”,市場需要性價比更高、客群更寬泛、兼容性更高的素食品牌,尤其在20-100元的價格帶里,蘊藏著大量的機會,快餐、正餐、火鍋、烘焙、小吃都有機會跑出具備全國影響力的素食連鎖品牌;
從區(qū)域上看,一線城市的建店成本過高、競爭過于慘烈。“向下走”更合適素食餐飲的快速發(fā)展,以素滿香為例,其中二三線城市的占比高達56%;
從模式上看,零售已經(jīng)成為素食的第二增長曲線,據(jù)了解慶春樸門的零售產品已經(jīng)占其總收入的20%;
![]()
長期與“健康和宗教”的深度綁定,使得“中式素食”天然就具有精神層面的價值,這是任何其他品類都不具備的。因此不論從哪方面看,素食都會是一個上升空間巨大,且天花板很高的賽道。
未來唯有將“精神與商業(yè)”有機結合,才能真正把素食從“流行”變?yōu)椤皠傂琛保瑥男”姷摹鞍闳糁丁弊兂纱蟊姷摹叭碎g煙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