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個關于“豆沙的豆是土豆的豆”的視頻在社交平臺引起了很多討論,在視頻中,制作者將土豆蒸熟搗泥,再加入糖和少量紅小豆、食用色素和香精,攪拌均勻后,竟然和純豆沙相差無幾。
網友驚訝地評論:“難怪自己在家復刻不了外面賣的豆沙餡兒,原來豆沙是把土豆殺了……”
![]()
圖片來源:社交平臺截圖
為啥用土豆做豆沙?
土豆是茄科茄屬植物馬鈴薯的俗稱,它原產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地區,被人類馴化和食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 萬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蔬菜之一。16 世紀下半葉,土豆傳入歐洲,以其高營養、高產量、易于種植的優勢,開啟了它的全球傳播之旅。
今天的土豆,正在逐步實現從蔬菜到糧食的“跨界”,種植量已經和小麥、水稻、玉米比肩,位列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這與它的塊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特性有關。
![]()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土豆塊莖約含 15%-20%左右的淀粉,其中支鏈淀粉的含量遠高于直鏈淀粉,通常占淀粉總含量的 63.4%-88.6%,一些品種土豆的支鏈淀粉含量甚至將近 100%。
土豆淀粉具有顆粒大、糊化溫度較低、吸水膨脹性強的特性,與紅小豆淀粉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混合在一起后很難區分,還有助于提升豆沙的細膩順滑口感,實現以假亂真的“出沙”效果。
那其它富含淀粉的薯芋類為什么不用?
因為和自身具有明顯甜味的紅薯相比,土豆幾乎沒有味道,和紅豆搭配不會“搶鏡”,加入紅豆味的香精和糖之后,就更不容易被發現了。
芋頭、山藥的黏液中含有草酸堿,外皮中含有皂角素,加工的難度比土豆要大得多。
最重要的是,土豆在各地種植廣泛,價格低廉,作為添加物成本是最低的。如果吃了這種“土豆沙”,只要添加的土豆沒有出現變質、發芽等情況,并不會造成健康風險。
土豆:好吃是一種天賦
土豆具有豐富的營養成分,蛋白質含量約占 1.5%,相比其它植物所含的蛋白質更容易消化、吸收,還富含谷類作物通常缺乏的賴氨酸。土豆含有鉀、鈣、磷等礦物質,特別是鉀含量比較高,達到 484 毫克/100 克,有降低血壓、提升心肌功能的作用。
土豆所含的維生素種類也較為豐富,蒸土豆中的維生素 C 的含量可達 30 毫克/100 克,烤土豆的維生素 C 含量為 15 毫克/100 克。土豆富含淀粉的特性,讓它所含的維生素 C 更為穩定,這是由于淀粉中的谷胱甘肽有助于保護維生素 C 免受氧化。土豆中所含的維生素 B6 還有助于改善憂郁癥狀,如果心情不好,或許可以試試吃土豆讓自己開心起來。
![]()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對有減重需求的人來說,土豆無疑也是一種友好的食物。它幾乎不含脂肪,卻富含膳食纖維,可以增加腸道蠕動,增強飽腹感。熟土豆放涼后,一部分淀粉會轉化為抗性淀粉,它無法像普通淀粉那樣在小腸中被消化,有助于維持血糖水平穩定,產生的熱量也更低。
但說到土豆食品,最受歡迎的當屬炸薯條和類似的炸薯餅、炸土豆片,很少有人能抵御它們的誘惑。原本平淡無味的土豆。油炸后卻變得分外香酥,奧秘仍然在于它的高淀粉含量。在高溫的油鍋里,淀粉中的糖分子發生焦糖化反應,不僅讓薯條出現誘人的橙黃色澤,還會釋放出香味。
![]()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熱油也能快速將薯條內部的水分鎖住,讓它的內里口感柔軟粉糯。但是,油炸土豆雖好吃,卻不能忽視它的高熱量、高油脂含量。而且,高溫也會讓維生素大量分解,并讓淀粉生成有致癌風險的丙烯酰胺。這讓土豆失去了原本的營養優勢,只剩下讓人變胖一條路徑了。
土豆的健康吃法
(但很多人不愛)
土豆固然好,要吃得健康卻有講究。科學的食用方法推薦每天吃 100 克采取蒸、煮、帶皮烤做法的土豆,最好用冷卻的熟土豆替代一部分白米飯、白面饅頭的攝入。如果把土豆燉得入口即化或是搗成綿密的土豆泥,會大大增加土豆的升糖指數(GI 值),有控制血糖需求的人不適合這么吃。
![]()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把切好的土豆絲、土豆片泡在水里,可以洗掉一部分淀粉,讓口感爽脆,不要泡太久,會造成水溶性維生素的流失哦。
土豆:偉大的食物
總的來看,土豆真的是一種完美的食物,土豆絲好吃、土豆塊好吃、土豆泥好吃、土豆片好吃;煎著吃、炸著吃、烤著吃、炒著吃都好吃;薯條好吃、薯餅好吃、焗土豆好吃;撒鹽好吃、加孜然好吃、蘸辣椒也好吃。甚至做豆沙也好吃!
當然贊美土豆的同時,我們也要記得合理搭配飲食,從健康的角度來說,所有的食材本身都是好的,關鍵在于我們自己的吃法和食用量。
參考文獻
[1]鄔婷,林秀賢,陳野,等. 微量雙波長法測定馬鈴薯直鏈淀粉與支鏈淀粉含量[J]. 食品研究與開發, 2025, 46 (11).
[2]Tong, C., Ma, Z., Chen, H., & Gao, H. (2023).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potato starch structure, function, bio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Food Frontiers, 4, 980–1000.
[3]杜雙奎;于修燭;問小強;王青林;張國權.紅小豆淀粉理化性質研究[J].食品科學,2007(12).
[4]王萬興,王秀麗. 你不知道的蔬菜冷知識——土豆不“土”[J]. 中國食品安全, 2025, (06): 79-80.
[5]張淑梅,李麗霞,王燕. 土豆的營養價值及在飲食中的科學攝入[J]. 科學生活, 2025, (07).
策劃制作
作者丨瑤華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審核丨阮光鋒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委員
策劃丨符思佳
責編丨符思佳
審校丨徐來 張林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