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一個朋友,在請你吃飯之后,會在 Word 文檔仔細記錄你的忌口、食材偏好,也會根據你的作息時間回復你的微信,你會如何看待她呢?
美食作家 @田螺姑娘 就是這樣做的。她喜歡辦家宴,邀請朋友們來家里作客,她的 Word 文檔收錄了幾十場家宴中每位朋友的食物喜好。我們開玩笑說,以后要請誰吃飯,需要去她的數據庫查一查,看看朋友的忌口。
但更有趣的是,她會嘗試做出挑戰他們忌口的菜色。比如,她就曾經成功讓兩位從不吃魚的東北朋友,吃到了驚嘆的一道魚。也是吃了才意識到,以前不愛吃海鮮,是因為家鄉從來買不到新鮮的食材。
目前為止,田螺進行的這種挑戰常常是成功的,她不但改變了很多朋友對食物的刻板印象,也讓更多人在吃這件事情上更加主動。
坐在辦公室聽她分享這些故事,才后知后覺意識到,或許我們都被如今的美食環境折磨得太久。以至于,以為自己只能這樣把外賣吃下去了。
「人們愿意躺在溫水一般的預制化生活里過日子的一個原因是:這條路是顯而易見最容易的,大家都這么做。食物是這樣,生活中的其他種種軌跡和目標也都是這樣。」
我猜想,這大概也是田螺寫新書《誰來決定吃什么》的其中一個原因。提醒我們,「其實我們可以不這樣做的。」
這本書很好看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它提醒我們看清,社會中的「溫水」到底是什么?
田螺現在的創作,也正在幫助大家在「吃」這件事上經歷更少的挫敗。比如,她為上班族寫的食譜,會特意避開需要復雜處理的食材(比如內臟),也不會輕易推薦留學的學生去做「紅燒雞塊」這樣的菜,因為對方可能買不到好的雞塊。因她不希望任何一道菜做出來,會讓他們的生活又多一個「挫敗」,這樣的時刻已經足夠多了。
而且你想,如果我們能在一頓飯里減少一次挫敗,那一年,我們就有 1095 次挫敗的機會,是不是聽起來也蠻樂觀的。
那接下來,我們就從一個日常的「挫敗」聊起,關于有些難吃的健康餐。歡迎點開我們的視頻播客收看節目。
本期節目很長
如果你更傾向于收聽音頻
歡迎前往播客平臺收聽
也歡迎在小宇宙搜索播客「Blake有問題」
收聽音頻版本
而今天的文字
我們講分享對談中的三個細節
「不寫內臟類的食譜」
我以前工作特別忙的時候,加班回到家,我還是會做飯,做完飯就想拍照。
有一次出鍋的時候,廚房很小,我不小心撞到了手,做好的菜全都灑在地上。那時我崩潰大哭,今天滿懷希望做出來的心血都撒掉了。
寫食譜的時候,我常常會想起那個場景,如果有人看著我的菜譜做出來了失敗的菜,那就會和我一樣,擁有一個挫敗的夜晚。
特別是現在,大家做飯的頻率越來越低,那挫敗感可能就會被放大了。
所以很多食材,比如內臟類的菜,我不太敢發菜譜。因為內臟好不好差別很大,冷凍過的內臟會非常腥臊,還有一些內臟比如豬肚,肺,要花很長的時間去清洗,對于沒有在廚房勞作過太多的年輕人來講,這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清洗已經花了很多力氣,最好還不好吃,那就是一個更大的打擊了。
所以我的菜譜也會寫得很詳細,比如提到「適量」這個詞的時候,300個人都會問適量到底是多少,那你把它細化成一茶匙,就會省心很多。
這可能是我當產品經理時遺留下來的習慣,和寫需求文檔的邏輯是一樣的,要如何設計一個功能,模塊要如何居中,都會寫得特別詳細。
![]()
「人們總喜歡好看的食物」
我們可能習慣了一種生活,就是超市里,燈光照射下,總有漂亮的食材,每一顆都很大很飽滿的蘋果又或者需要仔細端詳很多遍的肉。但是其實,食物好不好吃,和它本來的樣子是沒有關系的,超市過濾掉了很多本來品質更好的水果進入到我們面前。
而食物本身真實的面貌,不一定是會被接受的。做午餐肉罐頭的朋友苦笑著說:“雖然煮熟的豬肉就是白色的,但大家覺得新鮮的肉得是紅的,所以色素和亞硝酸鈉真的沒法不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番茄越來越不好吃了,好吃的番茄可能很貴,因為運到我們的城市,它需要有一個很好很高效的運輸。
于是,我形成了一個殘酷的意識,如果我想要吃更好的東西,那我可能需要為它付出更高的代價,如果是便宜的,那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預制的成分。
北京很多餐廳,總是標價又高又難吃,商場里,32 塊錢的涼瓜牛肉,一咬下去,總覺得是假假的肉。后來我才理解到,商場店的運營模式,食材成本和品控邏輯和街邊小店是不一樣的。
每個餐廳生存下去有它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則,可能它的執照就是開不了街邊店,那往商場開,又要生存。那食材品質或者工藝就會有些屈服。
![]()
很多現狀其實是我們作為一個個體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比較能夠做到,且我覺得很應該做到,就是我們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讓自己去選一個比較舒服的餐廳。
「不愛吃的可以不吃」
我的菜譜里,有一個比較大的迭代思路,就是當我分辨出來所有的食物的口感,或者它的材質,或者它的搭配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時候,我的那個思路就會被打開。
比如很多人寫菜譜,涼瓜牛肉,宮保雞丁怎么去做這個菜。而我的邏輯是我希望牛肉是嫩的,我選什么樣的部位,或者我用什么樣的處理方法可以讓它比較嫩且比較省事。然后這個處理方法可以在哪幾種搭配里面呈現出來?我的菜譜就可以無窮無盡,就比如說我很喜歡吊龍這個部位,因為吊龍它涮也很好吃,炒也很好吃。
傳統湘菜跟粵菜可能炒牛肉都會用里脊或者后腿,因為它非常的規整,它一切出來就是一大片,炒出來很美麗,然后它也比較瘦,比較嫩。但它的難點在于它會需要抓一點漿,就是抓一點淀粉漿,讓它不容易炒老。
而吊龍可以生炒,那它的麻煩一點的地方就可能是它切起來比里脊要難,因為它長得沒有那么的規整,要去掉一些肥油的部分,但如果切好了,怎么炒都好。所以如果我想吃牛肉,我是這樣的邏輯,就是因為我很明確知道這個部位是我很喜歡的。
其實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就很好,在我工作里,當我對食物的了解越深入,可能會慢慢發現更多自己喜歡的。
![]()
這些年,我會覺得自己好像比以前更篤定一點,就是在很明確我自己喜歡吃什么東西,以及喜歡跟什么樣的人打交道之后,變得完全不內耗。比如我如果覺得這個人他一開始打交道讓我不是很舒服,我就說這個合作我們就不做,然后如果覺得非常不舒服,我會直接把他刪掉。
點菜有時候也是,不去點自己不會喜歡的菜,或者很喜歡的菜,我會試著自己做,我有很多菜是這樣做出來的,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我覺得很爽。
在書里,有一章是關于「不愛吃的可以不吃」,雖然它始終是一個關于食物的書,還是從食物的視角出發,但是其實你把它展開來講,不愛吃的不要吃,不愛做的就不要做,不愛交往的人就不要交往,然后你就會回到舒服的狀態里。
如果你喜歡田螺的表達
也推薦你們購買她的新書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