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阿姨,你這冰箱里怎么裝滿了塑料袋?”社區醫院體檢日,65歲的劉阿姨正一邊翻騰自家冰箱,一邊把剛從菜市場買回來的菠菜、韭菜等青菜。
連同裝菜的塑料袋一股腦塞了進去。她樂呵呵地說:“就圖個方便嘛,買菜人家都給塑料袋,回家直接放冰箱,省得洗洗弄弄!”
旁邊的兒媳卻憂心忡忡:“媽,這種袋子能不能直接放?網上說有毒還致癌!”劉阿姨擺擺手:“啥都說不讓用,那咱們還能吃啥?”
![]()
這番對話,可能正發生在無數家庭的廚房里。到底裝菜的塑料袋進冰箱會不會有毒?真的有致癌風險嗎?不放袋子、菜直接進冰箱反而會蔫?這些爭議,今天讓我們帶著疑問,走進權威實驗,揭開真相。特別是第3個發現,超6成家庭都中招,你是否也在其中?
“塑料袋致癌”的說法層出不窮,究竟事實如何?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食品包裝材料安全指南明確指出:普通菜市場用的“方便袋”(非專用食品袋)。
多為低成本高壓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常含有雜質、增塑劑等添加劑,這些物質在低溫下通常釋放量極低,但若遇油脂、酒精或加熱,則有微量析出風險。
![]()
2022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針對家庭冷藏方式曾開展專項調查。結果發現,64.7%的受訪者習慣將菜直接連塑料袋放冰箱。
實驗室檢測顯示,當蔬菜含有較多水分、與密封不嚴的劣質塑料袋長時間接觸時,袋表面部分增塑劑遷移率可達每千克食品5-10微克,但整體遷移量遠未達到國際標準限值(如歐盟標準為60微克/千克)。
哈佛大學公共健康學院2018年研究則指出,冷藏時塑化劑遷移風險大幅低于高溫加熱情境,但如果塑料袋非食品級、材質劣質,長期反復使用,也有累計暴露隱患。尤其對孕婦、兒童及慢病人群更需重視。
實際上,大部分正規食品級塑料袋,在常溫和冷藏條件下應用相對安全。但那些印刷圖案鮮艷、無標識或手感過軟的袋子,往往存在安全隱患。
![]()
許多人以為,塑料袋只是個“外殼”,頂多影響新鮮度,不影響健康。其實,不同類型的塑料袋帶來的風險和影響各有不同,尤其是這第三點,容易被大眾忽視。
如果塑料袋本身不潔凈,上面殘留的菜市場灰塵、細菌等會帶入冰箱。據北京協和醫院微生物實驗室檢測,直接用外來塑料袋冷藏,微生物數目比用自備保鮮袋高出3倍以上,易導致食物交叉污染,加快蔬菜腐敗變質。
劣質塑料袋未必耐低溫。長期冷凍冷藏,某些低價袋子產生裂紋、滲水,微量塑化劑和雜質可能析出。
![]()
研究顯示,非食品級袋子冷藏一周后,遷移物在菜葉表面平均殘留量提升13.2%。時間越長,風險越高,尤其是袋子反復循環用,一些看似“結實”的老舊塑料袋,反而最危險。
也是很多人沒想到的,塑料袋密封性差,容易導致蔬菜內部“缺氧腐敗”。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監測表明,大量嘗試顯示,用普通不透氣塑料袋裝菜入冰箱,綠葉蔬菜在4-5天后喪失32.5%的VC含量,并容易滋生厭氧菌。
而使用專用透氣保鮮袋,營養損失可減少一半。這樣一來,你省的事,卻可能讓菜更易壞、營養打折,還給健康埋下了“不易察覺的隱雷”。
![]()
面對五花八門的塑料袋,怎樣把握安全底線?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建議:
優先選擇有“食品接觸用”標志的袋子。正規食品級塑料袋表面有明確信息(如QS標識、PE或PP標志),不選顏色鮮亮、雜質多、無正規標識的袋子。
冷藏前,一定先清洗、控水再裝袋。不建議直接用買菜原袋,菜葉清洗控干,用專用保鮮袋(或干凈微孔袋)分裝,減少水分聚集、細菌溫床。必要時貼標簽,避免混放。
定期清理、杜絕一次多用。塑料袋不要循環反復裝菜,尤其舊袋、破損袋、油膩沾污袋更需丟棄。冰箱冷藏區每周清理一次,保證環境干燥、無異味,更利于家人健康。實在圖方便,也要記得將菜袋敞開口或打一小孔,增加透氣性,減少菜葉腐爛風險。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