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云輝
“帶礪山河三百年,一朝烽火逼南滇。孤軍獨振重圍解,功在朝廷業在邊。”
清光緒末年,陜西寶雞某地舉人楊璟瑢進京趕考期間,在拜訪朝廷官員時,意外受到兩位云南籍高官的熱情款待。他們對楊璟瑢關懷備至,并轉贈他幾幅珍藏的字畫。楊璟瑢感激涕零,詢問他們為何如此善待自己?二人相視一笑回答道:“我們這樣做,為的是感謝您祖上對云南百姓的恩情!”
楊璟瑢的祖上,便是詩中詠頌的“功在朝廷業在邊”的明末云南副使楊知畏。
![]()
(一)鎮守楚雄
大明傳至崇禎,已然千瘡百孔風雨飄搖。云南同樣岌岌可危,官場“網利營私,土司多叛。”武定土官吾必奎得知清軍入關后,公然發動反叛,“連陷祿豐、廣通諸縣及楚雄府。”
楊畏知剛剛空降云南,擔任“分巡金(金沙江)滄(瀾滄江)”重任,聞訊火速聯絡云南總兵官、黔國公沐天波出兵平叛。沐天波征調蒙自土司沙定洲等地方武裝迅速擊敗叛軍,活捉吾必奎及其黨羽。楚雄城收復后,楊畏知率隨從及辦公機構“駐其地”,成為楚雄城守護者。
在云南各地土司中,沙定洲實力最為強大。他剛率部至昆明城外,便得到吾必奎叛亂已被平息消息。他不甘心為他人做嫁衣,索性按兵不動,虎視眈眈覬覦昆明城。沐天波為安撫他,多次在城內黔國公府設宴款待。黔國公府二百余年積累的財富,令沙定洲垂涎三尺。而昆明薄弱的守備力量及漢族官員們內部的傾軋,更使沙定洲“老鼠別手槍----起了打貓的心思。”于是,他周密策劃部署,以告辭為名,率親兵攻入黔國公府,同時分兵攻占昆明四面城門。
沐天波猝不及防,倉皇間攜官印及世襲鐵券等重要物品逃出昆明,直奔楊畏知鎮守的楚雄。
沙定洲先將沐王府洗劫一空,又威逼云南巡撫吳兆元混淆是非奏請朝廷:“(沐)天波反,(沙)定洲討平之,宜以(沙定洲)代鎮云南。”為根除心腹之患,他親率一路直撲楚雄,“西追(沐)天波。”
楚雄城兵寡將微,為使楚雄百姓免遭戰火荼毒,楊畏知決定不與沙定洲發生正面沖突,另辟蹊徑保全楚雄城。
![]()
(二)三保楚雄
楊畏知動情曉理,成功說服沐天波繼續西行至數百里外的永昌(今保山)避敵鋒芒,自己率部留守楚雄城。
沙定洲氣勢洶洶追到楚雄城外,楊畏知站在城門上喊話,制造完全為對方考慮的假象:“沙將軍,我知道,您的目標僅僅是捉拿黔國公而已!但是,黔國公已途徑此地遠遁永昌。等您平定永昌回來時,估計朝廷對您的任命已經下達。那時,我再出城與您以禮相見!”
沙定洲大失所望,就坡下驢與楊畏知約定回來相見后,火速“分兵陷大理、蒙化”,滅絕人性縱兵屠城。
楊畏知成功將禍水西移,第一次保住楚雄城。他抓緊時間堅壁清野修繕城樓加強戰備,聯絡四方援兵準備抗擊沙定洲。沙定洲在大理得知“姚安、景東俱響應”楊畏知,“不敢至永昌,還攻楚雄。”楊畏知率全城軍民沉著應戰,與敵相持數月。他采取襲擾戰術,多次趁敵軍松懈時出其不意發起攻擊,重創叛軍,“殺傷多。”沙定洲被迫放棄楚雄,回師昆明攻取石屏等地后,卷土重來“復西攻楚雄。”楊畏知率軍民同仇敵愾堅守楚雄,頑強抗擊叛軍。
遠在廣州的南明紹武政權皇帝朱聿鐭“聞(楊)畏知抗賊”,大加褒獎,封其為“授右僉都御史,巡撫云南。”楚雄軍民聞訊歡欣鼓舞,更加堅定抗賊保家園意志,眾志成城守護家園。
![]()
(三)約法三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正在沙定洲調兵遣將正欲一舉攻取楚雄城時,大西軍余部在張獻忠部將孫可望與李定國率領下,趁沙定洲主力西進造成云南空虛良機,從貴州大舉攻入滇東,直逼沙定洲老巢。沙定洲被迫放棄楚雄“還救,大敗”,最終兵敗被擒,被李定國押回昆明處死。
孫可望率部西略,猛攻楚雄。楊畏知率部至綠豐迎敵,兵敗后自感無顏面對楚雄父老,出城投水自盡未果,被孫可望部擒獲。他置生死于度外,“踞而罵。”
孫可望下馬安慰他:“楊公英名,吾已久仰。吾兵至貴地,只為討賊。吾愿與您戮力同心‘匡扶明室’,絕無它意!”
楊畏知怒目圓睜:“你無非想騙我罷了!”
孫可望斬釘截鐵回答:“您若不信,吾折箭為誓!”
楊畏知半信半疑:“果真如此,您得依從我三件事:‘一不得仍用偽西年號,二不得殺人,三不得焚廬舍,淫婦女。’”
孫可望“皆許諾”后,楊畏知與他同回楚雄城。孫可望令部將劉文秀繼續率部西征,“略定大理諸郡”,進抵永昌府,以“共扶明后,恢復江山”為條件,與沐天波達成合作協議后,將他迎回昆明。
楊畏知與孫可望的“約法三章”,成為孫可望解決滇西問題的金鑰匙。《明史》盛贊:“迤西(云南別稱三迤,迤西即滇西)八府免屠戮,(楊)畏知力也!”
![]()
(四)英勇就義
孫可望平定沙定洲叛亂后,野心逐漸膨脹,心安理得接受前明御史“尊(孫)可望為國主,以干支紀年,鑄興朝通寶錢”建議。楊畏知素來只承認大明朱姓為正朔,且得知“時永明王已稱號于肇慶”,因此對孫可望沐猴而冠企圖稱王“憤甚,有所忤,輒抵掌謾罵。”孫可望被氣得咬牙切齒,“數欲殺之。”楊畏知在李定國與劉文秀極力保護下,才得以平安脫險。
李定國與劉文秀為鉗制孫可望獨霸一方野心,決定“遣(楊)畏知及永昌故兵部郎中龔彝赴肇慶進(孫)可望表”,請求永歷帝冊封孫可望為王,將孫可望關進權力的籠子。楊畏知至肇慶謁見永歷帝后,竭力說服持反對意見的大臣,建議:“孫可望無非是想權力高出劉、李之上罷了!臣建議晉封其為上公,封劉、李為侯爵,如此尊卑便一目了然!”
永歷帝采納建議,封“(孫)可望景國公,賜名朝宗;(李)定國、(劉)文秀皆列侯。”楊畏知與助手龔彝分別升任兵部尚書及侍郎,隨特使大理寺卿趙昱同返云南。楊畏知喜憂參半,喜的是所有人都得到永歷帝冊封,憂的是孫可望得知未被封王是否會善罷甘休。
歷史永遠充滿吊詭。趙昱出于個人私心,竟與宰相同流合污“矯命改封(孫)可望平遼王”,隨后懷揣矯詔奔赴云南。使者胡執恭更是離譜,為巴結手握重兵的孫可望,竟“先矯命封(孫)可望秦王”,再鑄造“秦王之寶”金章,派心腹火速送至云南。“(孫)可望大喜,郊迎。”
因此,當楊畏知等人回云南后,宣讀加封孫可望為景國公詔書時,孫可望拒絕接受:“我已封秦王矣!”楊畏知與胡執恭都證明“所封實景國公,敕印故在。”孫可望大怒,將他們悉數下獄,“而遣使至梧州問故。”直到此時,“廷臣始知矯詔事。”朝臣為安撫孫可望情緒,“請封(孫)可望澄江王。”孫可望的使者卻態度強硬宣稱:“非‘秦’不敢復命!”朝臣旗幟鮮明拒絕:“本朝無異姓封王例!”且“又致書(孫)可望,詞義嚴正。”
孫可望為何對封秦王有執念?原來,當初張獻忠率部攻取成都后,曾“自稱秦王”,稱帝,建國號成立大西政權。孫可望作為張獻忠的股肱,長期為大西政權效力。因此,他渴望繼承秦王封號再成帝業。得知永歷帝拒絕封其為秦王后,孫可望惱羞成怒,親率大軍“破廣州、桂林。”永歷帝被逼得逃奔南寧,為息事寧人遣使“封(孫)可望冀王,(孫)可望仍不受。”楊畏知勸他見好就收:“秦王與冀王爵位同等,差不多得了!”孫可望執迷不悟,“不聽。”在李定國等人勸說下,孫可望決定派楊畏知到朝廷,盡快確定加封秦王一事。
孫可望決定殺雞儆猴警告永歷帝,以護駕為名,令部將率兵赴南寧抓捕并殺害所有反對他加封“秦王”的朝臣。永歷帝被嚇破膽,“乃真封(孫)可望秦王。”
楊畏知風塵仆仆趕到南寧,得知永歷帝詔令后,痛心疾首“痛哭自劾,語多侵(孫)可望。”永歷帝被他的忠誠感動,“遂留為東閣大學士,與吳貞毓同輔政。”
孫可望得封秦王,志得意滿。得知楊畏知在南寧揭自己的老底,勃然大怒,派人將楊畏知召回貴陽,當面質問辱罵。楊畏知自知難逃一劫,怒發沖冠,口中痛斥孫可望數典忘祖擁兵自重,“除頭上冠擊(孫)可望,遂被殺。”
楊畏知英勇就義消息傳到云南,“楚雄人以(楊)畏知守城功,為(之)立祠以祀。”
楊畏知明知大明大廈將傾,覆滅只在旦夕,卻依然心系朱氏江山,竭盡所能勤政愛民做好一方父母官。他以生命證實一個真理:只要真心為百姓做事,便會永遠受到百姓景仰與紀念。人的生命雖然有長短,但生命的價值卻無窮無盡!
![]()
作者簡介:許云輝,男,1984年7月畢業于云南師范大學中文系,且于同月入職杏壇,2022年10月退休。曾出版專著兩部,在省級以上文學刊物發表文章百萬余字。
致作者:《寫乎》致力于文化與歷史的傳播,僅僅根據作者意愿開通贊賞,贊賞所得全部歸作者。
投稿郵箱:499020910@qq. 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