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本文之前,誠邀您點擊“關注”,以便隨時參與討論、分享見解,同時享受更深層次的互動體驗,感謝您的支持與陪伴!
有人用一生療愈童年的創傷,有人以童年的溫暖支撐余生,但也有人注定只能獨自背負命運的重擔,靠自己走出無盡黑夜。
秦始皇,正是這最令人心碎的第三類人。
他的出生便伴隨著冷漠與危機,成長之路更是布滿背叛與孤寂。從年幼時被父親舍棄,到成年后遭母親背離,再到權力場中屢遭臣屬挑戰,他的一生仿佛被層層陰霾籠罩。
而在這重重打擊之中,最深、最痛的一刀,竟來自本應最親近的人——他的親生母親。
![]()
這份源自至親的傷害之深,甚至穿越兩千多年時空,在出土的云夢秦簡中仍能窺見其憤怒的余波。
![]()
一、苦難的童年
公元前259年,未來的始皇帝嬴政降生于趙國都城邯鄲,身份雖為秦國宗室后裔,卻自呱呱墜地起就置身于敵國險境。
這個時間點極為敏感——僅僅一年前,即公元前260年,震驚天下的長平之戰落下帷幕,秦軍坑殺趙卒四十余萬,趙國幾乎家家戴孝、戶戶悲鳴。
此后,趙國毀約拒賠,激怒秦國再度出兵圍攻,戰火直逼邯鄲城下,戰況慘烈空前。
在這樣的仇怨背景下,一個秦國公子出生并滯留于此,其處境可想而知。
![]()
更為不幸的是,為了爭奪王位繼承權,嬴政的父親嬴子楚在呂不韋策劃下悄然逃離邯鄲,返回秦國,留下年幼的嬴政與其母趙姬孤苦無依,淪為實質上的棄子。
要知道,嬴子楚原本就是作為政治人質被送往趙國的。如今兩國結下血仇,人質卻脫身而去,其妻兒自然成為趙人泄憤的對象。
![]()
盡管史籍未詳述母子二人所受的具體屈辱,但從日后秦滅趙后,嬴政親自抵達邯鄲清算舊賬、將當年仇家盡數誅戮的行為來看,那段歲月無疑在他心中刻下了不可磨滅的傷痕。
即便后來回到秦國,嬴政的生活也遠非順遂安寧。
![]()
一方面,因早年被父遺棄的經歷,父子之間情感淡漠;另一方面,嬴子楚歸國后迅速獲得新寵,并育有其他子嗣,宮廷之內早已風起云涌。
指望這位父親對失散多年的兒子展現溫情脈脈?顯然不現實。史料中從未記載任何父子和睦的畫面。
更殘酷的是,公元前247年,嬴子楚驟然離世,年僅十二歲的嬴政被迫登基為秦王,旋即卷入波譎云詭的朝堂斗爭。
彼時的他或許未曾預料:比起權臣之間的明爭暗斗,真正試圖奪走他性命的,竟是那位曾與他在異鄉相依為命的母親。
二、母親的背叛
不可否認,由于童年顛沛流離,嬴政對母親的情感尤為復雜而深厚。正因如此,在即位初期,他對趙太后諸多逾矩之舉多采取容忍態度。
哪怕她豢養男寵、誕下私生子,他也選擇視而不見。
![]()
畢竟,嬴子楚去世時,趙姬尚不足四十歲,正值盛年,獨居深宮難免孤寂。加之戰國末期社會風氣相對開放,類似行為并非罕見。
例如此前秦國宣太后也曾公開擁有情人,但這并未影響她在國人心中的地位。
![]()
然而,趙太后所倚仗之人,卻遠非尋常人物可比。
嫪毐原是呂不韋門客,后經其引薦入宮,成為太后的私人寵信,進而飛黃騰達,竟被封為長信侯。
或許是因為長期掌權滋生幻覺,又或是純粹缺乏政治判斷力,趙姬逐漸誤以為自己可凌駕于法統之上,行事愈發肆無忌憚。
![]()
須知,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嚴格實行軍功授爵制度,即便是王族子弟若無戰功亦不得封侯。
就連助嬴子楚上位的呂不韋,也是憑借滅東周及多次對外征戰之功才獲封文信侯。
至于宣太后的兄弟們雖受益于裙帶關系,但也都具備實際戰功作為支撐。
![]()
反觀嫪毐,既無尺寸之功,亦無絲毫貢獻,僅憑枕邊恩寵便可位列諸侯,實乃前所未有之荒唐。
不僅如此,嫪毐還借太后之勢廣結黨羽,籠絡官員,野心日益膨脹,最終竟萌生篡權奪位之念。
![]()
公元前238年,趁嬴政前往雍城舉行加冠禮之際,嫪毐假借太后印璽發動政變,意圖一舉鏟除年輕的秦王。
這場叛亂雖被嬴政迅速鎮壓,嫪毐本人也被處以五馬分尸極刑,但真正讓嬴政心寒至極的,是背后那道熟悉卻又陌生的身影。
![]()
雖然《史記》稱其“盜用”太后印璽,但細察叛亂規模便可知端倪:
“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二十人皆梟首。車裂以徇,滅其宗。及其舍人,輕者為鬼薪。及奪爵遷蜀四千余家。”
若無太后的默許乃至縱容,一個男寵如何能在朝中拉攏如此龐大的勢力?
![]()
更何況,嫪毐公然自稱“秦王假父”,如此悖逆之言,趙太后當真毫不知情?
歷史沒有給出答案,真相早已埋葬于塵土之下。
我們唯一知道的是:叛亂平定之后,嬴政親赴母親居所,親手摔死了那兩名與自己同母異父的幼兒。
![]()
據說,一個年僅三歲,另一個不過五歲。
那一刻,他在想什么?
是否憶起當年在邯鄲街頭緊緊相擁的母子身影?
還是只看到今日的背叛與羞辱撲面而來?
考慮到當時嬴政已二十二歲,且身為君主耳目眾多,加之嫪毐行事張揚、口出狂言,幾乎可以斷定,他對這兩個孩子的存在早已心知肚明。
也許他曾試圖隱忍,出于對母親的最后一絲體面;也許他曾等待時機成熟再行處置。
![]()
但他萬萬沒想到,這份沉默換來的不是收斂,而是致命一擊。
這兩個孩子,成了刺向他權力核心的利刃。
![]()
史書未載趙太后目睹此景時的情緒反應,但自此之后,母子之情徹底破裂,形同陌路。
即便數年后,在群臣勸諫下,嬴政不得不迎回太后,可破碎的信任早已無法復原。
破鏡難圓,覆水難收。
公元前228年,趙太后病逝,結束了充滿爭議與荒唐的一生。
我們無從得知嬴政在母親離世時內心是釋懷、哀傷,抑或只是冰冷麻木,但幾十年后出土的云夢秦簡,卻無聲訴說著這段往事對他靈魂的深刻烙印。
![]()
三、云夢秦簡
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中國湖北省云夢縣睡虎地意外發掘出一批戰國末年至秦代初期的墓葬群。
其中,11號墓主人名為“喜”,是一位終身任職于司法系統的基層官吏。
據竹簡記載,喜生于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卒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一生致力于律法執行與文書整理。
![]()
因此,其墓中出土了大量記錄秦律條文的竹簡,內容詳實,體系嚴密。
而在這些法律文獻中,有幾條規定格外引人注目:
“禁止稱呼母之后夫為假父,
不同父者不得稱兄弟姊妹!
禁止有子寡婦將前夫財產,轉移至女家或后夫家,
若有犯者處以棄市,從者同罪!”
![]()
簡單解釋如下:
1. 不得將母親再嫁的丈夫稱為“假父”;非同一父親的子女嚴禁互稱兄妹或姐弟;
2. 凡是有兒子的寡婦,不得擅自將亡夫遺留的財產轉交娘家或帶入再婚家庭;
3. 違反上述禁令者,一律處以“棄市”之刑——即在公眾場合斬首示眾,參與者同樣論死!
![]()
盡管目前尚無直接證據表明這些法令由秦始皇親自下令制定,但對于了解其人生經歷的人來說,這幾條律法幾乎像是為他量身打造的心理投射。
尤其是其中透露出的那種壓抑已久的憤怒與決絕,令人動容。
兩千多年過去,人們讀來仍能感受到那份深藏于帝國律令背后的個人創傷。
![]()
類似的悲劇至今仍在上演。
2017年,河北滄州發生一起駭人聽聞的案件:15歲少年張海龍撞破母親與情夫的私情,反遭情夫殺害。
更令人心碎的是,當少年身負重傷試圖向母親求救時,卻發現她已協助兇手掩蓋罪行。
那一刻,希望徹底熄滅。
![]()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唯一的區別在于,張海龍沒有嬴政那樣的反擊之力。
所幸,現代法治終究未讓惡人逍遙法外,兩人均被判處死刑。
可惜的是,逝去的生命再也無法歸來。
![]()
結語:
為何說秦始皇難能可貴?
因為他歷經無數次背叛與傷害,卻沒有沉淪于仇恨,沒有變成濫殺無辜的暴君,也沒有放任自我墮落。
相反,他始終堅守職責,勤勉治國,盡可能保全功臣,維持秩序。
![]()
他完全有理由成為一個殘暴昏聵的統治者,但他選擇了克制與擔當。
這種在極端痛苦中依然保持理性的能力,實在罕見。
它不僅值得敬佩,更具有深遠的現實啟示意義。
無論遭遇何種背叛,請記住:那都不是你放棄前行的理由。
![]()
文章信息來源:
中國日報網:簡牘中國|睡虎地秦簡:首次出土的秦律 - 中國日報網
![]()
央視網:[百家講壇]春秋戰國記 28 蕩平六國 嫪毐之亂-CCTV節目官網-CCTV-10
中華網:嬴政一生政績累累,卻為何偏偏痛恨母親,原因也是無奈!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