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這是王維《終南別業(yè)》里的經(jīng)典詩句,寥寥十字,寫盡了人生進退間的從容。
王維晚年隱居終南山,遠離朝堂紛爭,常在山間信步漫游。他說自己走著走著,直到溪水盡頭再也無路可走,卻不慌不忙坐下,靜靜看天邊云朵悠悠升起。
這份 “水窮” 時不焦慮、“云起” 時不急躁的心境,恰是對 “從容” 最好的詮釋。
世人總怕 “無路可走”,遇到困境便慌了手腳,可王維偏不。他把 “水窮” 當作旅途的另一種開始 —— 路到盡頭,不是終點,而是換個角度看世界的契機。溪水斷處,有云朵升騰;腳步停時,有心境開闊。
這份通透,藏著中國文人最珍貴的生命智慧:人生本無絕對的 “絕境”,只要換個心態(tài),“窮途” 也能變成 “勝景”。
如今我們總在趕路,怕落后、怕失敗、怕錯過,卻忘了偶爾停下腳步,看看天邊的云。若你此刻正覺迷茫,不妨想想王維的 “坐看云起”—— 路還長,云會來,不必急。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出自宋?釋紹曇《頌古五十五首?其一》,這是一句藏在禪詩里的生活哲思。
詩人說,春天有百花綻放,秋天有明月皎潔,夏天有涼風送爽,冬天有白雪皚皚。沒有刻意追求,沒有強求所得,只是靜靜接納四季的饋贈。這份 “不揀擇” 的從容,恰恰是現(xiàn)代人最缺的心態(tài)。
我們總在抱怨 “春天多雨”“夏天太熱”“秋天蕭瑟”“冬天寒冷”,卻忘了每個季節(jié)都有獨屬于它的美好:春雨潤萬物,夏蟬鳴半夏,秋葉染山河,冬雪覆塵埃。釋紹曇用這句詩告訴我們,生活的明亮,從來不是來自 “沒有缺憾”,而是來自 “接納所有”—— 接納四季的輪回,也接納人生的起伏。
就像此刻,若窗外是細雨,便聽雨打芭蕉;若眼前是暖陽,便曬暖衣袍。接納當下的每一刻,就是對生活最好的溫柔。
![]()
貳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是蘇軾《定風波》里的收尾句,寫在他被貶黃州的第三個春天。
那天蘇軾和友人出游,半路遇雨,眾人皆狼狽避雨,唯有他拄著竹杖、穿著草鞋,在雨中緩步而行。雨停后回頭看走過的路,方才風雨交加的地方,早已分不清是風雨還是晴天。
“蕭瑟處” 是他人生的困境 —— 烏臺詩案的冤屈、貶謫他鄉(xiāng)的孤獨、壯志難酬的遺憾;“也無風雨也無晴” 是他的心境 —— 不把困境當苦難,不把順遂當僥幸,風雨也好,晴天也罷,都不過是人生的尋常風景。
蘇軾的一生,貶謫不斷,顛沛流離,卻總能在困境里找到明亮:在黃州,他種東坡、釀美酒;在惠州,他品荔枝、修蘇堤;在儋州,他教讀書、興學風。他用這句詩告訴我們,真正的從容,不是避開風雨,而是經(jīng)歷風雨后,依然能笑著說 “沒什么”。
如今我們遇到一點挫折就怨天尤人,遇到一點不順就垂頭喪氣,不妨學學蘇軾 ——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日子照樣過,心情照樣明朗。
“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出自元?張可久《人月圓?山中書事》,這是一句寫盡 “慢生活” 的詩意之語。
張可久晚年隱居西湖山水間,不問世事,只與青山為伴。他問自己 “山中做什么事呢?” 答案很簡單:用松樹上的落花釀酒,用春天的泉水煮茶。沒有轟轟烈烈的志向,沒有追名逐利的奔波,只有最簡單的日常,卻透著最治愈的從容。
我們總覺得 “生活要有意義”,要賺很多錢、要做大事、要出人頭地,卻忘了生活的本質(zhì),本就是 “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的平淡。就像山間的日子,沒有時鐘催促,沒有日程表填滿,釀酒要等松花飄落,煎茶要等泉水燒開,一切都順著自然的節(jié)奏來。
若你覺得生活太急、太亂,不妨試著慢下來:泡一壺茶,等水開;讀一本書,等日落。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從容的時光,才是生活最明亮的底色。
![]()
叁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這是清?袁枚《苔》里的詩句,短短八個字,寫盡了平凡生命的明亮與倔強。
袁枚在山中見到青苔,它們開著米粒般細小的花,卻像牡丹一樣努力綻放。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沒有玫瑰的艷麗奪目,可苔花不管這些,它只知道,哪怕渺小,也要開出自己的花。
這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的寫照?我們大多是世間的 “苔花”,沒有顯赫的家世,沒有過人的天賦,過著平凡的日子,做著普通的工作。可就像苔花 “學牡丹開” 一樣,我們也能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明亮而熱烈:認真工作,是對生活的負責;好好吃飯,是對自己的溫柔;偶爾為一朵花駐足,是對美好的珍惜。
袁枚寫苔花,不是贊美 “渺小”,而是贊美 “不卑不亢”—— 不管自己多小,都不放棄綻放的機會;不管世界多大,都能守住自己的節(jié)奏。這份從容,比牡丹的綻放更動人。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出自唐?王灣《次北固山下》,這是一句藏在羈旅詩里的希望之語。
王灣乘船路過北固山,正值冬末春初,夜里還殘留著寒冬的冷意,海上的太陽卻已升起;舊年還沒過去,江邊的春天卻已悄然到來。他在詩里寫盡了 “新舊交替” 的自然規(guī)律,也藏著 “困境終將過去” 的從容信念。
我們總怕 “冬天太長”“黑夜太難熬”,可就像王灣看到的那樣,殘夜再長,也擋不住海日升起;舊年再冷,也攔不住江春到來。人生的 “寒冬” 也是如此:失業(yè)的焦慮、生病的痛苦、失去的悲傷,都只是 “殘夜”,總有 “海日” 會升起,總有 “江春” 會到來。
若你此刻正處在 “殘夜” 里,不妨抬頭看看 —— 海日會有的,江春會有的,明亮的日子,也一定會有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