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不要去聽那穿過樹林打在樹葉上的瀟瀟雨聲,何不低吟長嘯,緩步徐行?懷著這種坦蕩豁達的心態,即便是手拿竹杖、腳穿草鞋,也覺輕松自在。
回頭看看剛才風雨蕭瑟的凄冷之地,他淡然歸去,卻是也無風雨也無晴。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嗎?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云間。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唐】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抬頭仰望天空,長風萬里與秋雁同行,面對此景可在高樓上暢飲酣醉。
抽刀想去截斷流水水卻流淌而過,本想同飲舉杯消除心中的愁苦沒想愁上加愁。也罷,既然人生在世有諸多不如意,不如明朝散發泛舟四海漂流。
此詩與其說是為友人餞行而傷心悲痛,不如說是抒發懷才不遇的感傷,但是李白就是李白,即使是感嘆人生不如意,也說得瀟灑,吐得痛快。
![]()
鷓鴣天·欲上高樓去避愁
【宋】辛棄疾
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
經行幾處江山改,多少親朋盡白頭。
歸休去,去歸休。不成人總要封侯?
浮云出處元無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在長久的官場生涯中,作者看透了其間爾虞我詐的種種現實。在仕宦與歸隱的得失之間,他最終思考的結果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這首詞在表情達意上,采用層層剝筍的見心法,由愁一時間之愁一功業難成之愁一游宦成羈旅之愁,這樣就由遠而近,填充了越來越具體的生命痛苦:通過他的“剝筍”法抒情,越來越清晰地表現了他愁苦的來處。其總體藝術風貌是,感情濃郁,措意生動,文理自然而兼變化之趣。此外,因為暗喻的巧妙運用,這首詞顯示了深厚的韻味。
一剪梅·余赴廣東實之夜餞于風亭
【宋】劉克莊
束缊宵行十里強。挑得詩囊,拋了衣囊。
天寒路滑馬蹄僵,元是王郎,來送劉郎。
酒酣耳熱說文章。驚倒鄰墻,推倒胡床。
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冬,為劉克莊被貶廣東時所作。在作此詩之前,他已被三次削職。其憤慨悵然之情,及其清品傲骨,表現得淋漓盡致。
臨行臨別,二人并沒有兒女共沾巾的傷別感慨,而是豪情滿懷,痛飲酒酣,談文論詩,睥睨世俗,狂放不羈。
酒逢知己千懷少,兩個狂士捋袖豁拳,乘著酒興指點江山,高談闊論。好一個“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
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輞川莊,在今陜西藍田終南山中,是王維隱居之地。
《舊唐書·王維傳》記載:“維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
在這首七律中,詩人把自己優雅清淡的禪寂生活與輞川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結合起來描寫,創造了一個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