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當阿根廷內政部長宣布米萊的自由前進黨拿下41%選票時,這意味著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那筆2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總算沒打水漂。
這不是一場普通的中期選舉,而是一場美國政府和華爾街聯手下注的政治賭局。
![]()
1.從慘敗到大勝,兩個月的神奇逆轉
9月的時候,米萊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被庇隆黨打得找不著北。那會兒華盛頓已經開始緊張了——畢竟剛給阿根廷續了命,要是米萊倒臺,那200億可就真成了“援助性虧損”。
結果兩個月后,畫風突變。
自由前進黨拿下眾議院127個改選席位中的64席,庇隆黨的得票率從上月的“壓倒性優勢”直接暴跌到24.5%。
這種翻盤速度,連好萊塢編劇都不敢這么寫。
更關鍵的是,米萊的議席占比有望突破三分之一這道門檻——意味著他的總統否決權基本保不住了。
哦不對,是反對派再也推翻不了他的否決權了。
今年以來米萊可是遭遇了三起腐敗丑聞,經濟放緩、失業率飆升,支持率跌到任期最低點。按理說這種時候應該涼透了才對,怎么突然就……
![]()
2.美國出手,不是援助是投資
這里頭的門道,得從華盛頓那邊說起。
貝森特那200億美元貨幣互換協議,簽署時間太巧了——就在選舉前夕。
但你以為就這樣?據報道,美國在投票前直接購買比索,還協調華爾街銀行給米萊政府塞錢。這哪是援助,分明是在救場。
今年比索已經貶值超30%,要不是華盛頓這波操作,估計早崩盤了。IMF4月那200億援助計劃還在那兒,美國又追加200億,這待遇說實話,全球新興市場里能享受這種“VIP服務”的沒幾個。
兩周前,特朗普在白宮接見米萊。這位阿根廷總統可是特朗普在海外最熱情的支持者——沒有之一。
從商業角度看,米萊主張的激進緊縮政策和結構性改革,簡直是華盛頓最想看到的劇本。要是換成庇隆黨上臺,大概率又是一輪左翼民粹主義,那美國這些年在拉美的布局基本白搭。
所以說,這200億不是白給的,是在押注一個“理念正確”的盟友。現在米萊翻盤成功,華盛頓的算盤算是打響了。
![]()
3.市場反應:從暴跌到預期反彈
9月選舉失利后,阿根廷債券遭遇重創——要知道這可是去年新興市場漲幅最大的資產。投資者當時的心態大概是:“完了,米萊要涼,美國的錢要打水漂。”
現在選舉結果一出,周一市場預計直接起飛。畢竟不確定性沒了,政策連續性有保障了,改革路徑能繼續推了。那些之前拋售阿根廷資產的人,估計這會兒腸子都悔青了。
說到這我突然想起來,華爾街那幫人可真是精明——早在選舉前就開始布局,現在坐等收割了。
米萊贏了,但阿根廷的麻煩還在那兒擺著。
高失業率、經濟放緩、三起腐敗丑聞,這些都是實打實的炸彈。雖然現在有了更強的國會基礎,可以不用太擔心否決權被推翻,但要真正推動改革,還得看實際效果。
緊縮政策聽起來很美好,執行起來可是要命的——削減開支、裁員、減少福利,每一條都會觸動既得利益者的神經。米萊能在兩個月內完成政治翻盤,不代表他能在兩年內完成經濟翻盤。
![]()
4.華盛頓的如意算盤能打多久?
坦白說,美國這次豪賭的風險依然不小。
200億美元換來的是一個“理念盟友”的短期穩定,但阿根廷的經濟基本面并沒有根本性改變。比索會不會繼續貶值?改革能不能真正落地?民眾的耐心還能持續多久?這些問題都是未知數。
而且你細品,華盛頓這波操作其實挺微妙的——直接購買比索、協調銀行輸血、選前簽互換協議,這已經不是簡單的金融援助了,更像是一種政治投資。成本200億,收益是阿根廷這個拉美大國繼續走“正確路線”。
值不值?華盛頓覺得值。但阿根廷人民怎么想,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反正現在貝森特可以睡個好覺了——至少在下次選舉之前,這200億暫時還是“良性資產”。
至于兩年后會不會變成爛賬,那就看米萊的本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