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總結,中美貿易戰,暫時休兵。而當潮水退去,裸泳者現,誰在笑,誰在哭?誰成了國際舞臺上的“笑話擔當”?兩道身影在沙灘上瑟瑟發抖,一個是印度,一個是荷蘭。
先說印度,這場中美博弈中,印度原本是“吃瓜群眾”,甚至一度想當“漁翁得利者”。莫迪政府的小算盤打得噼啪響:“美國打中國,我趁機搶訂單、搶市場、搶地緣影響力。”
![]()
于是,我們看到,中俄被制裁,印度瘋狂進口俄油,轉手賣給歐洲賺差價;美國打壓中國半導體,印度立馬推出“半導體補貼計劃”,想吸引臺積電、三星轉移產能;外交上,印度頻繁出席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擺出一副“東方制衡者”姿態。
更離譜的是,印度還試圖“兩頭押注”,可問題是,你有籌碼嗎?中國手里有稀土、有全產業鏈、有14億市場,美國怕了,愿意坐下來談。可印度呢?既沒有能“卡美國脖子”的核心技術,也沒有能讓美國忌憚的反制手段。
于是,當中美達成協議,美國對華關稅“歸零”,印度卻成了美國當前加征關稅最高的國家50%!一夜之間,從“旁觀者”變成“主力戰場”。
![]()
再說荷蘭,這位“歐洲小霸王”,這次可真是把“舔美”做到了極致,結果呢?舔到最后一無所有,反成笑柄。
9月底,荷蘭政府干了一件震驚全球的事:以“國家安全”為由,強行接管中資控股的安世半導體,罷免中方CEO,股權交給第三方托管。
理由?美國說你有“穿透性風險”,只要中國公司控股超50%,子公司也得被制裁。可笑的是,美國自己都沒對安世動手,荷蘭卻主動沖上去,當起了“執法先鋒”。
為什么?為了表忠心。荷蘭以為:
我幫你收拾中國公司,你就能給我豁免權。結果呢? 中美一握手,美國立馬調整政策,暫停 “ 穿透規則 ” 一年,中國也相應暫停反制。
![]()
可荷蘭呢?被晾在原地,營商環境信譽,一夜崩塌。安世半導體中國部分已宣布獨立運營,歐洲汽車產業鏈因芯片斷供面臨停產,荷蘭政府卻還在派代表團,急吼吼地想來華談判。
國際政治,從不講情面,只講實力和清醒。印度和荷蘭的“滑稽”,不是因為他們弱,而是因為他們在該清醒的時候,選擇了幻想,在該獨立的時候,選擇了依附。
而中國,為什么能挺直腰桿?因為我們從不幻想美國會“仁慈”,中國的做法,很簡單,不主動挑事,但絕不怕事;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加稅,我反制;你談判,我開門。
有底氣,才有資格談和平。所以,別羨慕美國和中國的“握手言和”,要問自己:你的底氣,從哪里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