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拉德堡德大學醫(y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今年10月荷蘭舉辦的第38屆歐洲神經精神藥理學學院(ECNP)年會上公布了最新發(fā)現(xiàn),指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患者在創(chuàng)造力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而這一特質可能與“心靈游蕩”現(xiàn)象密切相關。
![]()
據主要研究者韓·方(Han Fang)介紹,過去已有研究推測“心靈游蕩”可能是連接ADHD與創(chuàng)造力的關鍵因素,但此前尚未有直接檢驗二者關系的研究。此次團隊聯(lián)合歐洲和英國兩組ADHD患者及健康對照,共計750名受試者進行獨立分析,從而增強了研究結果的可靠性。
結果顯示,這兩個ADHD群體在注意力不集中、沖動行為和專注力缺失等癥狀上差異不大,但那些自述癥狀更為嚴重的參與者,也更容易出現(xiàn)高頻率的“心靈游蕩”。研究區(qū)分了兩種類型的“心靈游蕩”:一種為“自發(fā)型”,即注意力不受控地在不同主題間游移;另一種則為“有意型”,即個體主動讓思維脫離當前任務,自由遨游。
通過比對參與者的“心靈游蕩”數據與創(chuàng)造力得分,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這種通常被視為負面的特質其實與創(chuàng)造力高度相關。雖然相關性并不等同于因果關系,但研究團隊認為,有針對性的ADHD輔導或治療項目可以將“心靈游蕩”轉化為創(chuàng)造性輸出,讓神經多樣性人群更好地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并提升社會價值。
韓方表示,專為ADHD設計的正念干預措施,可減少自發(fā)型“心靈游蕩”或將其轉化為更有意的思維流動,有助于緩解功能障礙并優(yōu)化治療效果。他補充稱:“高功能ADHD個體非凡創(chuàng)造力的關鍵資源之一,正是心靈游蕩。這使他們成為社會及人類未來極其寶貴的財富。”
完整研究暫未發(fā)表,相關成果已在本月ECNP年會報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