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于11月5日至10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這場一年一度的盛會,不僅是全球采購商的盛宴,更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舞臺。
在這場國際盛會上,嘉定非遺將閃亮登場。從進博會的國際舞臺到遍布嘉定的“嘉有好店”,從靜態展示到互動體驗,非遺技藝正通過產品化、場景化方式,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嘉定非遺閃耀國際舞臺
今年進博會期間,嘉定非遺項目將以多元形式亮相,展現地方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新聞中心內,一處別致的“上海非遺客廳”匯聚上海非遺項目的精華,來自嘉定的壓金絲嵌寶工藝作品《紅樓綠玉斗》入選。
這件作品以《紅樓夢》中經典的“綠玉斗”為靈感溯源,賦予器物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敘事感。“杯身選用和田玉青玉雕琢而成,玉質溫潤細膩,色澤呈沉穩雅致。紋飾設計溯源唐宋時期經典的海水紋,寓意‘海納百川’的包容氣度。”壓金絲嵌寶工藝代表性傳承人張超介紹。
![]()
壓金絲嵌寶工藝作品《紅樓綠玉斗》
“上海非遺客廳”還設有豐富多彩的互動環節,多位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將現場進行教學。其中,徐行草編和藥斑布印染技藝分別于11月4日和11月9日亮相互動體驗區,觀眾既可親手體驗編織技藝的樂趣,也可以感受傳統印染與現代審美的結合。徐行草編項目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王勤表示:“借助進博會的舞臺,徐行草編可以走向世界,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在各國記者下榻的酒店,嘉定蘇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阿紫將蘇繡的細膩針法與日常生活用品巧妙融合,帶來200多件文創產品,包括首飾、屏風、儲物盒、紙巾盒和梳妝盒等。10月31日和11月8日的兩場體驗活動中,參與者可以感受一針一線間的匠心。“這次參加進博會,我不僅是展示者,更是銷售員。”阿紫表示,昨天的體驗活動中,通過現場體驗和產品解說,中外記者對蘇繡表現出濃厚興趣,讓她看到非遺國際化的潛力。
![]()
“嘉有好店”買遍嘉定非遺
借助進博會這一全球性平臺,嘉定非遺迎來更廣闊的展示空間。與此同時,一場讓非遺融入日常的實踐正在“嘉有好店”深入開展。
作為“嘉有”系列品牌之一,“嘉有好店”是今年嘉定區非遺辦重磅打造的嘉定區非遺主題線下綜合店。它整合區域優質非遺資源與專業人才,激活非遺市場價值,呈現出“可觀、可購、可體驗”的文化消費新場景。
![]()
嘉有好店·協通別克4S店
今年3月至今,7家“嘉有好店”線下店相繼落地生根,從嘉亭薈商圈到南翔古鎮,從嘉定孔廟到協通別克4S店,形成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20余項國家級、市級、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入駐,200余件非遺商品亮相,不僅吸引眾多消費者,也為商圈帶來客流量,提升店鋪的留客時間和銷售業績。
![]()
2025年3月,嘉定區第一家嘉有好店
在安亭嘉亭薈商圈開業
“一店一特色、一店一主題”是“嘉有好店”的運營理念。9月開張的嘉有好店·嘉定孔廟店,深植800年孔廟的文化肌理,其中“Q萌孔子”書簽系列以嘉定非遺江南閨繡畫工藝打造,將孔子形象與“仁、義、禮、智、信”傳統美德主題結合,頗受歡迎。
![]()
嘉有好店·嘉定孔廟店
國慶期間亮相的嘉有好店·南翔國潮美學空間店,更是將本土元素發揮到極致。除了藥斑布小籠香囊、老上海點心之蟹粉小籠酥等新品讓人眼前一亮,南翔小籠冰箱貼更以萌趣設計頗受歡迎——掀開小籠包蓋子,一只“小饞貓”垂涎欲滴,引得顧客李先生笑稱“要擺在冰箱C位”。
“非遺需要傳承,更需要被看見。”嘉定區文化館副館長、區非遺辦副主任奚佳表示,他們還同步開設“上海嘉定”APP、淘寶和小紅書3家線上店,市民可以“躺平”買遍嘉定非遺,為非遺商品銷售提供多元渠道,也為非遺產品開發提供指導方向。
![]()
![]()
![]()
![]()
開設“上海嘉定”APP、淘寶
和小紅書3家線上店
更令人欣喜的是,“嘉有好店”突破傳統門店模式,以快閃形式活躍在各類大型活動的現場。從上海汽車文化節的動感激情,到孔子文化節的典雅莊重,再到第30屆沃爾沃中國公開賽的運動風尚,“嘉有好店”的身影頻頻“閃現”。
在農行杯第十九屆世界象棋錦標賽和第五屆上海杯象棋大師公開賽期間,嘉定精心打造“嘉有好市”非遺市集、“嘉有好店”快閃店與“嘉有好展”非遺展。藥斑布印染技藝精心打造的象棋,讓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霍震霆先生頗感新鮮,為嘉定非遺“點贊”。
短短數月,“嘉有好店”的步子越邁越大,甚至走出“家門口”。今年9月,嘉定在云南德欽梅里雪山設立的“欽如一嘉”主題快閃店,讓嘉定非遺走向雪域高原,進行一場跨越千里的文化對話。
![]()
“欽如一嘉”主題快閃店
未來,嘉定區將在全區范圍開辦更多“嘉有好店”,讓更多珍貴的非遺項目得到有效保護與活態傳承,使承載著歷史與智慧的非遺技藝真正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青春力量續寫傳承故事
在“嘉有好店”這個創新平臺上,非遺并非停留在靜態展示。
走進嘉有好店·嘉定鎮談頌旗袍店,藥斑布折扇在燈光下泛著溫潤光澤,篾竹臺燈透出暖黃光影,這里與其說是商鋪,不如說是非遺技藝的“會客廳”。原本用于服裝配飾的小小盤扣,在非遺傳承人的巧手下已蝶變為精致的文創單品。記者看到,幾位年輕人正圍坐體驗盤扣制作。“沒想到傳統手藝這么有趣,這比單純購買紀念品更有意義!”體驗者徐女士感嘆。
![]()
嘉有好店·嘉定鎮談頌旗袍店
這樣的生動場景,正是嘉定非遺保護工作的縮影。截至目前,嘉定區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74項,其中國家級4項、市級15項、區級55項。
“月月有好課,季季有好展”——“嘉有”系列品牌已成為市民接觸非遺的重要窗口。每月不少于2場的“嘉有好課”和暑期研學的體驗名額十分搶手;每季度推出的“嘉有好展”則讓非遺進商圈,吸引往來人群駐足欣賞。
嘉定非遺能夠大放異彩,離不開非遺傳承人的堅守與創新,也得益于地方構筑的全方位保護體系。近年來,嘉定通過“傳幫帶”機制為非遺注入青春力量,每年組織非遺傳承人及業務骨干開展專題培訓,邀請代表性傳承人授課,鼓勵年輕人學習傳統技藝,培養傳承梯隊力量,確保非遺技藝不流失、不斷代。
此前,名為“‘竹象’非遺點亮生活”的馬陸鎮篾竹編織技藝作品展在嘉定區文化館展出。這場展覽由馬陸鎮文體中心與上海市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攜手呈現,年輕人接過傳統蔑竹編織技藝的接力棒,為其帶來全新的活力與創意。
校地合作的火花還在更多地方綻放。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設有江南絲竹教學和訓練教室,團隊積極參加非遺展演展示活動;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先后引入盤扣、蠟染、茶藝、壓金絲嵌寶等非遺項目,助力非遺傳承人培養以及創新表達。
從景區到商圈,從校園課堂到線上平臺,非遺在嘉定的傳播網絡日益完善。它們不再是被束之高閣的作品,而是化作城市的文化底色,講述著屬于這個時代的非遺故事。
撰稿:楊育杰
編輯:楊玉潔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