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記者在沙埕鎮王谷村的漁潤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看到,工人們協作配合,有序開展下網、起苗作業,一尾尾活力十足的大黃魚苗通過大口徑塑料軟管被輸送至海岸邊的活水船中,即將開啟海洋之旅。
作為全國大黃魚育苗的核心產區,福鼎的大黃魚育苗主要集中于春秋兩季。今年,當地養殖戶積極探索“秋苗夏育”的新模式,將原本在秋季培育的魚苗提前至夏季培育,為產業發展搶占市場先機再添動力。
![]()
工人們開展下網、起苗作業
![]()
![]()
大黃魚苗通過大口徑塑料軟管被輸送至活水船中
“我們是7月份引進母魚,然后借助當下的電鍋爐制冷,降低海區的水溫。當水溫降至20來度時就開始培養親魚。”福鼎市漁潤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技術員陳紹朝告訴記者,大黃魚苗對高溫較為敏感,水溫過高時則易遭受病害侵襲。因此,以往大黃魚秋苗通常要等到每年10月海區水溫下降后才開始培育。今年合作社通過引進智能調溫設備,對引入苗室的海水進行制冷處理,將水溫控制在26攝氏度左右,同時對苗室光線進行合理調節,模擬出適宜魚苗生長的秋季環境,從而實現“秋苗夏育”。
![]()
工作人員操作智能調溫設備
“從9月份開始投放魚卵,目前我們已成功培育出2000多萬尾5公分長的魚苗,比往年提前了40天完成育苗。”陳紹朝說,首批夏育秋苗長勢良好,眼下正是下排暫養的最佳時機。
![]()
![]()
技術人員查看魚苗長勢
“魚來咯!”隨著活水船緩緩靠近位于沙埕鎮中心漁港的海上苗種中轉站,漁排上頓時熱鬧起來。活水船上,漁民們借助竹竿緩緩拉起漁網,使魚苗聚集在一起;漁排上的工人們則爭分奪秒,用水桶舀起魚苗,接著以最快的速度將魚苗撒入網箱,投苗現場一派魚躍人歡。
![]()
![]()
活水船靠近海上苗種中轉站
“今年的魚苗比往年提前一個月下排,我們再暫養兩個星期,客戶就會來拉走了,這些魚養到明年大概清明過后就可以上市。”福鼎市漁潤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承湯看著網箱中一尾尾歡快游動的大黃魚苗,眼里寫滿了期待。

![]()
![]()
漁民們拉起漁網,使魚苗聚集在一起
據了解,以往當地的大黃魚秋苗通常于每年12月中旬投放漁排,一般要等到次年7月或8月才能長至75至100克的最小銷售規格。然而,7月或8月水溫偏高,病蟲害高發,且臺風天氣頻發,這對大黃魚的成活率和養殖效益均產生了不利影響。而“秋苗夏育”這一新模式,能夠讓大黃魚在相對涼爽的秋季環境中提前完成育苗、下排,促使大黃魚在次年6月或7月便達到銷售規格。此舉不僅避免了高溫期病蟲害高發和臺風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降低了養殖風險,還能讓大黃魚在伏季休漁期提前上市,更好滿足市場需求,提高養殖效益。
![]()
![]()
大家接力把魚苗撒向網箱
“現在沙埕港區的水溫大概是26攝氏度左右,養到明年的6月或7月,那時的水溫也差不多達到26攝氏度左右,這個水溫環境下,大黃魚苗是最好養的,可以促進魚苗生長,縮短養殖周期。”福鼎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王朝新表示,目前秋苗夏育在福鼎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水產部門還會全程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幫助養殖戶增產增收。
![]()
漁民將魚苗投進網箱
漁業振興,苗種先行。近年來,福鼎市緊緊圍繞漁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堅持科技創新賦能,不斷加大海洋漁業科研投入與技術支持,持續推動大黃魚優質苗種繁育、人工育種、病害防控等關鍵技術攻關,提升水產良種育種能力,實現大黃魚育苗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據統計,福鼎市共有38家大黃魚育苗場,省級原良種場3家,總育苗水體約25萬立方米,育苗能力約20億尾,占全國大黃魚總育苗量60%以上。今年,當地大黃魚秋苗出苗量約4000萬尾,預計于11月中旬完成投放工作。
End
福鼎市融媒體中心
文圖:夏巖緣
編輯:楊譞
審核:汪晶晶
監制:黃益升
總監制:王良偉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