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到中年,最怕的不是歲月流逝,而是身體漸漸有了暗示。
有人飯桌上大快朵頤,轉身卻覺得心慌;
有人夜夜不眠,白日里精神萎頓;
有人心事放不下,動輒憤然嘆息。
古人說得好:“食不過飽,飲不過多,勞逸結合。”
這三句話,正點破了人生最怕的三件事。
![]()
01
貪食貪飲,易損身
世間多少病,起于口中。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到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才情縱橫,卻常以酒耗身。詩詞征稿中,關注公眾號投稿。
古人借此提醒:縱然才情如李白,也不能抵過縱飲的損害。
我們身邊的現實也是如此:飯桌上的一時痛快,往往換來日后的不安。
能節制飲食,才是真正的長遠智慧。
古人云“食飲有節”,這“節”字,是節律,亦是節度。
它并非要求我們清心寡欲,而是教會我們與欲望和平共處,從無節制的“貪求”轉向有質量的“品味”。
一蔬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一飲一酌,亦當慮及其身。
這份對身體的敬畏與節制,是成熟贈予我們最寶貴的禮物。
02
日夜無度,易傷神
不少人年過半百,還習慣熬夜。
白日里疲倦不堪,夜里卻與手機、酒杯作伴。
陸游在《冬夜讀書示子聿》中告誡兒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做人做事,光說不練無用。養生亦如此。
道理人人懂,但若日夜顛倒,不加行動,豈不是白白損了身子?
詩心若無處歸依,
就會在喧囂中沉沒。
我們設立:守護詩脈群
每日寄詩,互守心燈,
不讓詩脈熄滅。
若你愿意留一盞心燈,
可掃碼入群
今日寄詩已在等你。
真正的養生,不是去追求什么秘方,而是守住平常的起居。
守住平常的起居,是一種看似簡單,卻需要極強自律與定力的修行。
當你能在萬籟俱寂時安然入夢,在晨光熹微中自然醒來,你會發現,飽滿的精神本身就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愉悅,遠勝于深夜那片刻虛幻的放縱。
03
憂愁不散,易傷心
中年人最怕的,還有心里的結。
有人對往事耿耿于懷,有人對人情斤斤計較,久而久之,心被愁苦拖累。
白居易在《對酒》中感嘆:“窮通行止長相伴,任是無心也動人。”
人生有窮通,行止各有命。
若一味郁郁,反而傷身。
能放下,能寬心,才是護住后半生的良方。
心上的皺紋,比臉上的更催人老。
放下不是原諒別人,而是放過自己;寬心不是麻木不仁,而是為自己開辟一片可以自由呼吸的內在天地的智慧。
心若寬敞,陋室亦如天地;心若逼仄,廣廈也似牢籠。
養心,就是學會做自己情緒的園丁,及時拔除憂思的雜草,澆灌平和的花朵。
04
今日寄詩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此句不僅是勸學,也是提醒我們:后半生若不自護,終將自悔。
愿我們都能記住古人的提醒:
——飲食不過度,以清養身;
——起居守規律,以靜養神;
——心境少煩憂,以寬養心。
如此,身體自安,心境自穩。
而詩,便是時時在耳邊的叮嚀,讓我們在人到中年,不至于走偏。
*作者:詩詞君。文章首發于詩詞天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