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備受廣大觀眾好評的舞劇《長恨歌》,在歷經暑期、國慶演出高峰后,為響應持續火熱的市場需求,2025演出季將延長至11月30日。這一舉措旨在為更多游客提供充裕、便利的觀演檔期,并進一步豐富陜西秋冬文旅產品供給,助力秋冬文旅消費升級。
![]()
![]()
“斯山為大幕,斯水作舞臺,斯地真歷史,借我入戲來..………”根據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經典敘事詩《長恨歌》改編的同名舞劇《長恨歌》,依托“真山真水真歷史”,用10幕場景再現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千年絕戀,讓歷史“活”起來,讓觀眾在絕美的場景中與歷史、與時代對話。
![]()
作為中國首部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自2006年首演以來,已累計演出6000余場,接待觀眾1200萬人次,創收超20億元,成為“山水實景+盛唐文化+科技賦能”模式的實踐范例,先后榮獲第七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組委會特別獎、“中國實景旅游演藝十強”“游客喜愛的十大夜間演藝”等榮譽,被譽為“中國最美舞劇”“來陜西游客必看的精品演出”。公司依托《長恨歌》這一IP,構建“演藝+文旅+科技”產業矩陣,持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長恨歌》團隊每年都會針對服化道等方面進行優化升級,實現常演常新、久演不衰。2021年創新推出的冬季版冰火《長恨歌》,更是突破季節限制,以舞臺上冰和雪的效果,讓觀眾沉浸式感受冬日冰雪剔透的浪漫之美。2024年引入全息投影與裸眼3D技術,打造“祥云繞蓬萊”的仙宮幻境,視覺效果令人震撼。
![]()
![]()
深度挖掘、打破常規、創造轉化,是舞劇《長恨歌》長盛不衰的關鍵點之一。近20年來,《長恨歌》藝術團把匠心精神貫穿于藝術、技術、服務、營銷等各領域,努力打造行業標桿。公司建立了覆蓋人力資源、演出管理、服務經營、安全防護等全方位的標準體系,并提出《精細化服務3719行動方案》,將質量目標納入績效考核,持續推動管理升級。以舞劇《長恨歌》為藍本編制的《實景演出服務規范》(標準號:GB/T 32941.1-2016;GB/T 32941.2-2016;GB/T 32941.3-2016)3項標準成為國家標準,9項納入陜西省地方標準。2023年,《“長恨歌”標準化模式鑄就旅游演藝文化品牌》入選全國文化和旅游標準化示范典型經驗名單。
![]()
![]()
演藝從來都不是單純的特色表演,而是一種建構文化原真性的重要方式,是地域傳統價值觀的現代詮釋過程。《長恨歌》不僅是一場演出,更是撬動區域經濟、傳承文化基因的超級IP。接下來,公司將繼續以《長恨歌》為核心IP,不斷開拓創新,鍛造更多文化精品,為推動陜西文化產業繁榮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
![]()
這場跨越千年的秋夜之約,在11月30日前,靜候每一位觀眾的到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