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才知道他開的成都有杏書店即將關門。
他坦然面對這個結局,并不抱憾,因為他說,“美好的仗已經打過了”,“ 那些精彩的活動只要舉辦過,就永遠存在。”何況,“書店會被拔掉,但是腳下的土地不會。那么多人來過書店,參與其中,這證明‘城市中的人’,并不是幻想和虛構。”
看到這里,我心底里不免有些哀傷。去年在成都見面,張豐還曾約我去有杏書店講一場,我因為其時來去匆匆,就推辭了,想著總還有機會的,早知道的話,無論如何應該去看看。
說實話,這些年書店倒下都并不讓人意外了,我見過的都不少。成都已經算是國內大城市中氛圍最寬松之一了,據說成都的文化人都有個夢想,就是開一家獨立書店。然而,現實證明,成都畢竟也是中國城市。
![]()
《小小的我》劇照,故事背景就是成都
國內這些年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但就書店的生存而言,恐怕是全世界最艱難的。變動太多,來得也太快。
作家茨威格說過這么一句話:“ 一個喜歡自由而獨立閱讀的人,是最難被征服的,這才是閱讀的真正意義——精神自治。”當然,這是知識分子的想法,對另一些人來說,或許正因此,才更樂見少一點這樣愛讀書的人。
前些天還有朋友和我苦笑說,年輕一代都不愛讀書了,不管是什么書都看不太進去,對他們來說理由都一樣:字太多。在我們這一代人的青少年時期,書常常既是唯一的信息獲取渠道,又是僅有的文化消費之一,但現在的年輕人,肯定比上一代更習慣于沉浸在電子產品里。
書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書店沒有自由定價權(舊書除外),而國內的電商平臺又來勢兇猛,打折力度驚人,書店畢竟還要承擔店鋪租金,如果要打價格戰,幾乎沒有勝算。在國外,電商平臺拿到的新書價格沒這么低,有的書還規定要問世一段時間后才能上架電商平臺,但在我們這里,書店不受保護。
如果書店只被看作是一個“賣書的地方”,那么越來越多的人都會懶得專程跑一趟,何必呢?你動動手指就能在網上買書,甚至在微信讀書上不花錢看書,又或者干脆都不必讀什么書了。
![]()
這就是當下的現實:實體書店必須重新定位,在人們的精神生活中扮演一個網上平臺不可替代的角色。那會是什么樣?我想是成為一個人群匯聚的樞紐,人們在這個空間里邂逅、對話、爭論,那種面對面的交流互動,永遠都是我們需要的。
米蘭·昆德拉有句話說得很好:“ 書是一個暗號,人類中的某一些靠這樣的暗號從茫茫人海中認出對方。”也就是說,閱讀并不是一種孤獨的活動,關起門來自己埋頭進行,而是通過書,識別出自己的同類,張開雙臂迎接那種交流帶來的沖擊和欣喜。
正是考慮到這一點,現在書店的空間布局已經大不一樣了。前一段時間去前灘,看到新開的新山書店,印象頗深的一點,就是書店已經被設計成一個復合式的生活空間——擺書的區域其實不大,文創、活動區域之外,不但有自習空間,居然還有一大片餐飲區。書店必須融入現代生活,才能活下去。
對那些缺乏資本支撐的獨立書店來說,最能把人們帶過來的辦法,當然就是做線下活動。尤其是那些沒有線上直播的活動,如果有你感興趣的講座,那面對面的交流當然不容錯過。
然而,這時候,就又會碰到國內的另一重現實。當張豐宣布有杏書店將要關門時,有當地讀者不無困惑地問:“為啥呢?活動一直不錯。”
他答:“這就是原因。”
![]()
對喜歡閱讀的人來說,這是一個艱難時世。當然,就算書店一家家倒下,你我也仍然可以讀書,然而,問題的關鍵并不是少了一個“賣書的地方”,而是那種能使我們通過書籍聚在一起的公共空間正在不斷萎縮。
這一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閱讀對一座城市、一個社會的公共精神有著潛移默化的深厚影響。如果讀書慢慢地不再是一項公共活動,只能是彼此孤立的個體私底下做的個人愛好,那會發生什么?
這不是歷史上頭一回出現這樣的狀況,在漫長的中世紀,黑暗降臨,文明仿佛進入了冰川時代,只在修道院等少數孤島中孑遺,書籍是奢侈品,很少流通,普通人也根本不讀書。知識仍然是光,但這分散、孤立的光,無法照亮漫漫長夜,只是保持不滅。
![]()
馬斯克曾在一場對談中預言了一個令人悚然的未來,看起來仿佛是中世紀的回歸:多數人可能都會沉浸在電子產品成癮之中,而有能力擺脫這種境況的,將是少數人的特權。
這個說法讓一些知識分子感到寬慰,仿佛閱讀本身就能證明自己是知識貴族似的,但至少在我們當下的現實中,這看起來更像是某種精神勝利法:國內有錢有權的階層沒那么愛讀書,這常常倒是清貧知識分子的怪癖,只不過社會尚能容忍罷了。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無論即將到來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未來,如果公共閱讀萎縮、消失,那么閱讀將越來越顯得像是一種抵抗行為,是“執拗的低音”。當時代的潮水逐漸上漲,拍打著門窗,書籍仍將是我們最后的避難所——不是為了在其中逃避現實,而是在這個堡壘中堅守,不管有多久。
到時候,我們還能像一直以來的那樣,通過書籍,在茫茫人海中認出彼此,也通過閱讀標記自己的人生意義,告訴后人我們曾這樣活過。
落地的麥子不死。若是死了,它將結出許多子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