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東哥解讀電商
作者:金珊
10月30日美股盤后,亞馬遜發布了2025Q3的業績公告。
財報顯示,剔除匯率影響后,營收為 1802 億美元,同比增長 12%。營業利潤為 174 億美元,但若剔除第三季度兩項特殊支出(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和解費用 25 億美元,以及預估遣散費 18 億美元),營業利潤將超過 210 億美元。
亞馬遜交出了一份很好的成績單,盤后股價飆升14%。在Q2財報時,亞馬遜就因為零售業務被關稅戰影響,“聽天由命”,云業務又營收利潤雙重慘淡,股價大跌7%。短短3個月大的時間內,亞馬遜做了什么逆轉了市場風評?
![]()
搶用戶,大搞即時零售
國內有外賣大戰,海外亞馬遜也沒閑著,開始大搞即時零售。
今年8月,亞馬遜宣布把生鮮當日達業務在年底前擴大到2300多個城市,此前試點效果很好。消息曝出當天,美版美團Instacart股價暴跌11%,美版餓了么DoorDash跌了4%,一直提供當日達的沃爾瑪跌了3%,亞馬遜漲了1.4%。可以看出投資者很看好亞馬遜這項業務。
亞馬遜生鮮當日達到底是什么?可以看作低配版的即時零售業務。
消費者在亞馬遜電商下單電子產品、快消產品等品類的同時,也可以添加牛奶、雞蛋、酸奶等生鮮食品放到購物車里一起結算,就可以在幾個小時內收到所有的商品。
和國內的區別就是,亞馬遜的配送很慢,最快5小時內送達。而且能生鮮不是獨立的,要配合電商才能購買。
亞馬遜的目的是什么?
核心還是為了搶用戶。
在生鮮當日達業務上,Prime會員將能夠在大多數城市享受25美元以上訂單免運費服務,如果訂單未達到最低金額則需要額外支付2.99美元,而非Prime會員需要為所有訂單支付12.99美元的運費。
而Prime會員每月費用為14.99美元,包年費用139美元。相比之下明顯開會員更合適,這就會吸引有采購需求的新用戶。
低毛利的生鮮也一直被當作引流業務,另一大關鍵作用是增加客戶粘性。在亞馬遜之前的試點當中,這項服務里面有75%用戶是首次使用的,后續有20%在首月內多次復購。
和國內類似,當消費者養成習慣之后,亞馬遜的訂單頻次就會增加。
優點是能復用亞馬遜現有的物流。在美國有很大部分消費者,都有“每周一次大規模采購食品雜貨”的消費習慣,包括在亞馬遜上購買飲用水、紙杯、洗發水這類快消品。亞馬遜在送這些商品的同時順帶再送一些生鮮,物流成本不會增加很多。
亞馬遜大力開展生鮮同日達業務,也是因為零售業務正在面臨增長的瓶頸。2025年Q3北美的零售同比增長11.2%,國際零售同比增長14%。作為起家的電商業務,經歷了多年的發展,不可避免地來到一個低增長的階段,亞馬遜想為零售業務找一個新的未來。
目前美國的即時零售還處在早期,根據FMI數據,美國消費者每年在全美超過4.5萬家超市中購買食品類雜貨的支出高達1萬億美元,而線上食品雜貨銷售額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不到20%。
![]()
想開了,AWS云業務觸底反彈
亞馬遜的AWS云業務終于絕地反彈了。
回顧Q2的時候AWS不僅營收增長很慢,營業利潤率大幅下滑。華爾街還不停傳消息說,AWS已經落后了,份額都流向了微軟和谷歌。投資人也沒信心了,還曾在電話會上貼臉開大,直接詢問亞馬遜高層。
現在Q3業績出來,AWS業務好起來了。營收同比增長20.2%,營收利潤率為34.6%。關鍵是營收增速創近三年新高,重回20%以上,利潤率也在變好。考慮到在短短3個月內,龍頭企業業績能改善成現在這樣,效率很高。另一大利好消息是AWS未完成的訂單2000億美元,10月份沒公布的新交易超過Q3全季,這代表后續的增長也有著落了。
業績改善的直接原因是,一直困擾亞馬遜的算力供應問題終于緩解了。
過去12個月亞馬遜新增數據中心容量超3.8吉瓦,當前容量是2022年的2倍,預計2027年再翻一倍。
不僅如此,亞馬遜還會繼續加大投入,預計2025年全年資本支出會達到1250億美元。這筆支出到底有多大?這大概比亞馬遜自己2024年的金額增長了61%,是去年谷歌的2.3倍。
投資人覺得這么大的投資會導致產能過剩。一掃陰霾的亞馬遜表示,“我們增加產能有多快、我們就在多快地將其變現”。
短短一個季度內,利好消息頻出。算力供應的問題只是一塊遮羞布,過去亞馬遜的核心問題是戰略失誤和大公司病。導致亞馬遜沉浸在以往的成績里,錯失了大量新客戶——AI時代下激增的初創公司。
CB Insights數據顯示,2022至2024年AWS在AI初創公司市場的份額從33%下滑至30%,同期谷歌云從34%升至38%,正式超越AWS成為該領域市場領導者。此消彼長,很難不讓人懷疑,亞馬遜的“傲慢”錯失了市場。
過去初創公司的第一筆云投入,AWS是首選項,不需要買硬件,能快速啟動。
現在他們投向了谷歌、微軟等公司,因為便宜且能快速滿足需求。相比于AWS側重的傳統云業務,他們更喜歡AI模型、AI開發者工具。很多創始人會等到業務壯大,需要安全合規、大規模部署的時候,才會購買AWS。這導致AWS從起點就錯失了建立聯系的機會。
AWS的滯后體現在兩次錯過了關鍵用戶。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爆發的后知后覺,過度聚焦自己優勢的傳統云,沒有及時推出AI原生工具,錯過了OpenAI。隨后又因為對商業化的懷疑,錯過了Anthropic的算力需求,這是一家由前OpenAI員工創立的公司,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排名第三的AI獨角獸。
這兩次失誤,直接導致亞馬遜將近3年(11個季度)AWS營收增速再沒有達到20%,從領先者變成了追趕者。這家23歲的公司身上,組織臃腫、文化落后、審批程序多等大公司病。在變化很快的AI行業中是非常致命的。
好在AWS正在持續自救做出改變。2023年,80億美元高價追投Anthropic,這筆投資很晚很貴,但拿到了入場券。
財報發布前,亞馬遜官宣了合作,Anthropic將采用其100萬塊定制AI芯片。有意思的是幾天前,Anthropic也宣布了和谷歌數百億美元的合作,包括100萬塊專用AI芯片TPU。Anthropic不想過度依賴一家公司,更多是分散合作。意味著亞馬遜已經無法通過資本綁定的方式獲取更多訂單,需要不斷完善自己的芯片和服務能力。
亞馬遜的策略包含自研和第三方購買。“我們采購了大量英偉達芯片,在采購英偉達芯片方面不存在任何限制。”首席執行官Andy Jassy表示,他預計,無論是明年還是未來,采購英偉達芯片的數量都將繼續增加。
同時亞馬遜還在優化自家的Trainium2 芯片,提高性價比優勢。Trainium2 業務規模達數十億美元,季度營收增 150% 且完全訂滿,僅服務 Anthropic 等超大型客戶。Trainium3 年底預覽、2026 年初量產,性能提升 40%,將覆蓋更多中等規模客戶,核心優勢是性價比超同類產品 30%-40%。
AWS的增速也主要來自AI業務的推理訓練等等,亞馬遜暫時彌補了過去的戰略失誤。
![]()
減少大公司病,18億美元裁員費
財報發布前,亞馬遜裁員的消息也引發大范圍關注。計劃削減超過1.4萬人,主要聚焦在視頻游戲部門。亞馬遜也提前確認了18億美元的遣散補償費用。平均每人約13萬美元。
“我們幾天前宣布的相關舉措,并非出于財務考量,至少目前來看也與人工智能無關,其核心原因在于企業文化建設。”首席執行官Andy Jassy回應了這一信息,他直言由于過去幾年業務快速擴張,導致員工人數超過以往,管理的層級增加,導致決策效率下降。他表示想把亞馬遜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初創企業”。
某種程度上,亞馬遜、阿里這兩家公司拿到的“劇本”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從曾經市占率很高,找不到對手的企業,在經歷了巔峰時刻之后,因為組織架構、內部文化等諸多問題,增速下滑,被競爭對手超越。接下來再次裁員,制定戰略,輕裝上陣,重回創業精神,尋找失落的那些年。
目前亞馬遜的翻身仗有了好結果。
參考資料:
1. 華爾街見聞:亞馬遜電話會:一邊裁員一邊千億投資豪賭AI,CEO稱我們增加產能有多快,變現就有多快
2. 海豚投研:AWS大反轉,亞馬遜終于“苦盡甘來”了?
3. 財聯社:亞馬遜財報業績會“干貨”:AWS芯片容量雙開掛“增產有多快,變現就有多快”
4. 騰訊科技:AWS的危機:AI浪潮下初創公司預算轉移,亞馬遜云計算霸主懸了
5. 北京商報:亞馬遜點燃美國生鮮外賣大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