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社區·破題”黃浦區社區工作者“四百”大走訪交流分享活動在老西門街道黨群服務中心舉辦。本次活動由黃浦區委社會工作部主辦,老西門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承辦,旨在搭建一個深度交流、互學互鑒的平臺,共同探尋“四百”大走訪走深走實的有效路徑,將走訪中收集的民情民意切實轉化為惠及居民的治理實景。
來自黃浦區各街道的十位優秀社區工作者代表,圍繞“如何推動‘四百’大走訪見行見效”和“如何將‘四百’大走訪中群眾提出的愿景變為實景”兩大核心議題,展開了精彩紛呈的分享。
![]()
如何推動“四百”大走訪見行見效?
外灘街道山西南路居民區倪曉瑋通過“四百”大走訪傾聽民意,以自治項目搭建平臺,用Citywalk喚醒記憶,讓城市文脈在社區里代代相傳,讓文化記憶真正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淮海中路街道復興居民區陶一鳴在走訪中主動發現問題、深挖根源,確保走訪有深度,面對問題多方協調聯動、聚力解決,確保處置有閉環,問題解決后,注重持續跟進回訪、傾聽反饋,確保服務有溫度。打浦橋街道麗一居民區魏一鳴借助“四百”大走訪精準定位社區治理難題,依托“三駕馬車”聯動施策、協同破局,走訪與協同模式賦能社區治理升級。小東門街道陽光居民區顧思文用好“社區云”系統與電子戶籍文檔,全面掌握居民區情況,主動建立與居民溝通聯系的通道,用真情實感走好新進社區工作者的“第一步”。半淞園路街道新村居民區李鋼聚焦“樓道堆物治理”與“特殊家庭幫扶”兩大核心,充分調動多方資源力量,精準幫扶化解矛盾,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書寫了溫暖人心的社區故事。
如何將“四百”大走訪中群眾提出的愿景變為實景?
南京東路街道長江居民區何紅為破解黃河路油煙噪聲擾民問題,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聽、梳、辦”的閉環路徑,使商戶的經營權與居民的“安居權”實現平衡,勾勒出商居和諧的動人畫卷。瑞金二路街道錦江居民區丁樂妍與小區“春生夏長”畫室聯動,將藝術課程請進社區,點亮了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開展需求調研,將社區便民菜點“請回來”,提升社區幸福指數。豫園街道淮海居民區肖一靈面對突發的管道反水險情,快速響應居民訴求,多方聯動細致排查、深挖問題根源,形成系統性治理方案,牢牢守住社區安全底線。老西門街道也是園居民區虞舜通過“四百”大走訪積極聽取民意,在申升公寓為老年居民打造健身角,通過主動發現、協同治理,精準滿足需求,提升居民幸福感。五里橋街道橋一居民區繆驪雯筑牢民意收集基礎,推動問題“速辦銷項”,整合網格聯建資源,強化“四百”成果轉化,聚焦重點關注群體,提升“四百”服務精度,健全落實閉環機制,凸顯“四百”治理成效。
把脈開方,指引方向
上海市金源方程律師事務所主任金纓肯定了黃浦社區工作者們的創新實踐和工作成效,她指出,要樹立社工的使命感,建立與居民之間的信任度,做群眾的暖心人、貼心人、安心人。
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西二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陶晶結合自身經歷,提出要通過“四百”大走訪了解居民需求,聯動社區單位、商居聯盟等多方力量,共同搭建平臺,實現居民心愿。
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劉晴暄指出,“四百”大走訪不僅要走深走實,更要走心走情,走訪中建立居民的需求清單與特色標簽,織密社區治理網絡,對黃浦區域特色的治理難題要勇于破題。
長寧區江蘇路街道東浜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周佳立足社區工作實際,提出只有抓住問題的癥結和契機才能“敲開門”,要通過年輕力量的參與,讓社區治理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百”大走訪,不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份責任;不僅是一次行動,更是一場修行。社區治理的核心在于人,關鍵在于心。只有真正走進居民的心中,才能聽到最真實的聲音,解決最迫切的問題。黃浦區的社區工作者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主動延伸為民服務半徑,提升社區居民獲得感、滿意感和幸福感,用真心感知百姓冷暖,用實干回應群眾期盼。
記者 / 范煜昊
編輯 / 樊陸佳
圖片 / 老西門街道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