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快馬加鞭,文旅商體展融合發展,城市治理手勢不斷創新
“芳華”黃浦功能重塑活力足
音樂、啤酒、歡聲笑語,“外灘·中央”的璀璨穹頂下,藝術演出融入消費場景,激發商業活力;149件展品,其中多件堪稱“博物館級”,“外灘·老市府”內,《達利×老市府:啟程》大型藝術展即將舉行……
“外灘·中央”“外灘·老市府”的前身,一個是中央商場,一個是老市府大樓,都是上海極具標志性的歷史建筑。經歷更新后,兩座建筑華麗轉身,定位為商業辦公文化地標,并漸入佳境。百年老建筑,芳華重現,一如當下的黃浦。
重塑新功能
“芳華”,指美好的時光。過去五年,黃浦迎來了城市功能重塑的最好時期。
這里曾是上海最具“反差感”的城區:頂著“上海經濟密度最高城區”的光環,卻一度是上海“手拎馬桶”最多的城區之一。
2022年7月,黃浦全面完成成片二級以下舊里改造。2023年至2024年,黃浦聚焦“兩舊”改造(零星地塊舊改、舊住房成套改造)發力,改造受益居民超過7000戶。“十四五”期間,黃浦累計完成舊改征收3.7萬戶以上。今年,黃浦總體完成了“手拎馬桶”的改造工作。
至此,黃浦終于可以“輕裝上陣”,城市更新快馬加鞭。轉眼間,很多老上海人熟悉的老地塊有了新功能、新形象。
曾是低矮老舊里弄連片的董家渡區域,逆襲成高大上的“金融CBD”,海通證券、中國人保、上海銀行等大佬級金融機構紛紛落地。今年9月,位于新天地核心區東側的“新天地東臺里”開業。這是市中心近年來少見的大體量商辦綜合體。在新天地開發時,遠期規劃中就有“東擴”的設想,伴隨著黃浦舊改完成,這一設想終于實現。
城市功能的重塑,激發了黃浦的經濟活力。截至2024年底,黃浦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344億元,區域經濟密度達到163億元每平方公里,保持全市前茅、全國前列。
提升吸引力
“芳華”,也指香氣遠播。過去五年,黃浦推動文旅商體展融合發展,煥新消費場景,讓“商圈更好逛,消費更好玩”,中外游客紛至沓來。
南京東路如今是很多年輕消費者心目中的“潮玩圣地”。百聯ZX創趣場和第一百貨商業中心的二次元主題街區,泡泡瑪特全球旗艦店、TOPTOY全球旗艦店、名創優品全球1號店等頂級潮玩品牌店鋪,讓人目不暇接。這里永遠人頭攢動,還經常能看到外國游客“一擲千金”。
文化消費方面,“演藝大世界”匯聚了27個專業劇場、上百個演藝新空間,是中國規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劇場群。過去五年,“演藝大世界”貢獻了上海一半的演出量,完成超17萬場國內申報演出。
因“City不City”走紅全網的美籍博主“保保熊”站在黃浦商務樓宇“外灘FTC”頂樓俯瞰濱江美景,道出了很多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者的心聲:“這里的環境太好了!”今年,黃浦錨定“打造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高地”目標,給政策、給載體、給服務,吸引MCN機構與內容創作者集聚:讓最富創造力的人群在最優質的空間,幸福滿滿地激蕩創意。
探索新路徑
“芳華”背后,有人用心呵護。這幾年,黃浦的城市治理手勢不斷創新,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九江路上的亞洲大廈被稱為“垂直的百老匯”,19個“演藝星空間”輪番上演年輕人喜歡的沉浸式小劇場劇目。這里誕生了一個讓音樂劇業內人士頗為羨慕的特殊生態:每晚10點之后,亞洲大廈周邊站滿劇迷,等待演員下班。可即便等待的人群站滿周邊街區,黃浦區政府也沒有干預過,而是致力于更加精細化的“無感”管理。正是政府的這份寬容和管理分寸感,成全了觀眾與上海的雙向奔赴,讓亞洲大廈以及周邊演藝空間成為音樂劇迷心目中的“宇宙中心”。
在2024年上海市營商環境綜合測評中,黃浦斬獲營商環境綜合評價、企業滿意度評價兩個全市第一。在自由而有序的環境中,黃浦經濟的活力自然而然被激發。
面向未來,黃浦的城市功能勢必還要進一步做強,其中有很多大文章要做。專家建議,黃浦應抓住時間窗口期,盡快找到制度突破口,讓科技創新、時尚創新和金融創新疊加,探索出一條基于城市更新促進產業生長的新路徑。
放眼上海16個區,無論中心城區還是郊區,都雄心勃勃拼盡全力。有豐厚“老底子”的黃浦,更要抖擻精神,步子邁得更大一些,決斷更果敢一些,拼勁更足一些。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唐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