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推動紅色基因與基層治理實踐深度融合,11月4日,長寧區社區矯正民警大隊黨支部、新航長寧社工站黨支部與長寧區眾扶社會幫教志愿者協會黨支部攜手,共同開展“尋光之旅——深學全會精神 重溫‘沉默的榮耀’”聯合主題黨日活動。30余名黨員以“紅色尋訪+情景學習”的方式,在歷史印記中感悟初心使命,在精神傳承中凝聚奮進力量。
![]()
沉浸式情景黨課
在隱蔽戰線歷史中感悟“忠誠擔當”
![]()
![]()
![]()
活動首站走進中共上海地下組織斗爭史陳列館。走進展館,珍貴的歷史照片、歷經歲月沉淀的實物史料、生動還原的革命場景,瞬間將黨員們帶回革命先烈在隱蔽戰線上“于無聲處聽驚雷”的崢嶸歲月。
從用暗號傳遞情報的秘密聯絡點,到以化名開展工作的地下交通線,再到面對敵人嚴刑拷打仍堅守信仰的英雄事跡,一幕幕場景、一段段故事,讓黨員們沉浸式感受了革命先輩“舍生取義、向光而行”的精神內核。
“站在模擬的地下工作環境中,仿佛能看到先輩們在險惡環境下機智周旋的身影,這種‘沉浸式’學習比書本更有沖擊力。”長寧區社區矯正民警大隊黨員陳奇感慨道,“作為守護基層平安的社區矯正民警,我們更要以先烈的忠誠為標尺,把全會精神轉化為履職盡責的實際行動,在平凡崗位上踐行‘司法為民’的承諾。”
尋訪紅色舊址
在老建筑里觸摸“滾燙記憶”
![]()
![]()
從陳列館出發,黨員們沿著愚園路前行,先后走進儉德坊、路易·艾黎故居暨中共地下黨秘密電臺舊址等革命舊址。梧桐濃蔭掩映下,老建筑的磚瓦間藏著厚重的紅色記憶。在這里,曾有革命志士用電臺傳遞關鍵情報,為解放事業搭建“空中橋梁”;在這里,曾有先輩們以普通居民身份作掩護,在敵人眼皮底下開展地下工作……每到一處,黨員們都認真聆聽講解,駐足凝視歷史遺跡,在邊走、邊看、邊學中,讓紅色記憶從文字走向現實。
“在熱播劇《沉默的榮耀》里看到過這段歷史,今天站在儉德坊的巷子里,才真切觸摸到了那段‘滾燙的歲月’。”新航長寧社工站黨員紀浩表示,1949年歷史轉折之際,吳石、陳寶倉等愛國將領為了和平毅然選擇革命道路,他們的信仰與犧牲,正是如今祖國繁榮的根基,“作為矯正社工,我要把這種‘信仰力量’融入幫教服務,用耐心和溫度幫助‘特殊人群’重拾生活信心,為基層治理添一份力。”
凝聚奮進共識
讓紅色精神成為崗位建功“動力源”
![]()
![]()
![]()
此次聯合主題黨日活動創新采用“情景黨課+舊址尋訪+交流踐行”模式,打破支部分散壁壘,整合紅色資源,既讓黨員們深化了對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的理解,更從隱蔽戰線先烈事跡中汲取了精神養分。
交流環節中,黨員們結合崗位實際談感悟、話擔當,一致認為要把此次“尋光之旅”的收獲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動力。“革命先烈為了新中國,有的告別親人、有的慷慨就義,面對嚴刑拷打始終寧死不屈,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永遠敬仰。”長寧區眾扶社會幫教志愿者協會黨員梁勇說,作為幫教志愿者,將以先烈精神為指引,在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幫扶工作中更主動、更用心,把黨和社會的溫暖傳遞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下一步,三個黨支部將持續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為引領,深化“聯學共建”機制,把紅色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社區矯正、安置幫教工作提質增效的實際成效,讓紅色基因在長寧社區基層治理一線煥發新時代光彩。
來 源|社區矯正中心
編 輯|曹 琛
校 核|丁思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