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
美國時間10月29日,美聯儲又官宣了新動作,把利率下調25個基點,這已經是今年以來的第二次降息了。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通常央行降息都是為了穩經濟,但這次美國的情況有點特殊,甚至可以說有點“擰巴”,通脹率還卡在2.9%,離美聯儲2%的目標線還差著一截,而就業市場涼得越來越明顯,像亞馬遜、福特這些大公司,最近都在密集裁員。
業內把這次降息叫“防御性降息”,可它到底在平衡哪些風險?更關鍵的是,眼看就要到12月了,美聯儲還會接著下調利率嗎?
![]()
一、降息不是“刺激”是“救火”?
其實這次降息,更像美聯儲“被逼到份上的選擇”,核心矛盾就一個,就業得保,但通脹也不敢隨便放。
9月份美國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只有8.1萬人,這個數看著抽象,對比一下就清楚了:它不僅比年中每月超15萬人的平均水平少了近一半,更是近期以來的次低紀錄。
更讓人揪心的是失業率,已經連續兩個月升到4.4%,這可是2021年以來的最高值。
![]()
亞馬遜一口氣裁了1.4萬人,而且裁員主要集中在云計算和零售業務線,這倆板塊之前都是擴招的主力,現在突然收縮,其實就是企業對經濟預期變謹慎了。
福特也沒閑著,砍掉了北美地區3500個燃油車崗位,說是配合新能源轉型,但本質上也是在控制成本。
就連甲骨文、麥當勞這些不同行業的公司,最近也都在搞成本收縮,裁員的裁員、砍預算的砍預算,從這些細節就能看出來,就業市場的壓力是真不小。
![]()
但問題緊跟著就來了,通脹這邊根本沒法松勁,現在2.9%的通脹率,看著比2023年那波超4%的高點降了些,可離美聯儲2%的目標還是沒達標。
這里得跟大家說個關鍵指標,核心PCE,就是剔除了油價、食品這些價格波動大的部分,更能反映真實通脹情況,現在這個數也沒到目標。
這就形成了一個“死循環”:要是為了保就業趕緊降息,現在能源和服務類消費價格還在漲,很可能讓剛壓下去的通脹又反彈回來。
![]()
可要是為了控通脹不降息,本來就疲軟的就業市場說不定會徹底崩掉,到時候消費信心一垮,經濟更難穩住。
更讓人頭疼的是,美聯儲這次做決策的時候,其實是“摸著黑走”,之前美國政府關門,直接導致勞工部的非農就業報告、商務部的職位空缺和勞動力流動調查這些關鍵數據都停更了。
這些數據本來是美聯儲判斷經濟走勢的“導航”,現在導航沒了,相當于沒看全“路況”就踩了剎車,這無疑又給政策加了一層不確定性。
![]()
二、美聯儲內部與外界的判斷博弈
這次降息投票結果是10票支持、2票反對,看著是“多數通過”,但其實藏著美聯儲內部少見的分歧,而且這種分歧跟市場之前的預判還不太一樣。
其實開會前,市場早就把調子定得差不多了,看CMEFedWatchTool的數據就知道,這是個靠聯邦基金利率期貨算概率的工具,當時顯示市場押注“降息25基點”的概率已經超90%,基本就是鐵板釘釘的事。
可美聯儲內部卻分成了兩派,意見差得特別遠,一派是堪薩斯城聯儲主席施密特,他覺得根本沒必要降息。
![]()
理由很實在:現在核心消費需求還在撐著經濟,沒到“必須進一步寬松”的地步,要是貿然降息,之前好不容易壓下去的通脹很可能又反彈,到時候更難收拾,所以他堅持要維持現有利率。
另一派則是特朗普任命的聯儲官員史蒂芬米蘭,他的想法完全相反,覺得這次降得還不夠,主張一次性降息50個基點。
他覺得美聯儲之前的政策太“慢”也太“保守”,現在就業市場都這樣了,得用更有力的寬松政策,才能對沖就業下滑的風險。
![]()
這兩派的矛盾,說透了就是“防通脹”和“防滯脹”的路線之爭:一邊怕“降多了讓通脹抬頭”,另一邊怕“降少了讓就業崩盤”。
鮑威爾在記者會上也沒繞彎子,直接說“現在沒有任何無風險的政策路徑”,意思就是怎么選都有風險,只能在兩者之間權衡著來,沒有完美答案。
不光美聯儲內部有分歧,外界的判斷也沒統一。
![]()
芝加哥大學最近剛出了份《首席經濟學家調查報告》,里面顯示超60%的受訪首席經濟學家都覺得,未來6個月美國失業率還會接著漲,其中大概20%的人甚至預判失業率可能突破4.6%,只有不到30%的人覺得就業市場能維持現狀。
這種分歧自然也延伸到了對12月的預判上,現在市場測算,覺得美聯儲12月“再降25基點”的概率是55%,“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是45%,兩者差距就10個百分點,誰也不敢打包票接下來會怎么樣。
![]()
三、12月降息懸念
其實想知道12月美聯儲會不會降息,不用猜來猜去,看兩組數據就行,鮑威爾在記者會上也明說了,“沒預設任何結論,最后全看數據說話”。
如果接下來公布的非農就業人數還是低于10萬人,失業率也接著往上走,那美聯儲接著寬松的可能性就會變大;第二組是通脹數據,要是CPI能往2%的目標靠,物價走勢穩住了,沒再出現反彈跡象,那也會給12月降息鋪路。
反過來想,如果通脹突然反彈了,比如國際油價漲得厲害,直接帶動物價往上走,或者消費數據意外變好,像零售銷售、個人消費支出這些指標超預期,那美聯儲大概率會停一停,先觀察一陣子,不會急著再降息。
![]()
這次25個基點的降息,不是美聯儲“全面轉向寬松”的開始,而是一次“最小代價的防御操作”。
鮑威爾的思路其實很清晰:用最小幅度的調整,既給市場釋放“穩就業”的信號,安撫大家的擔心,又不至于讓通脹有反彈的空間。
就像《華爾街日報》評論的那樣,現在美聯儲就像“在沒有地圖的加時賽里往前走”,既不敢猛踩油門,也不敢完全松剎車,只能一點點摸索著來。
![]()
說實話,對咱們普通讀者來說,不用死摳那些專業術語,記住一句話就行,美聯儲現在每一步操作,都是在“兩害里選輕的”。
接下來只要盯著就業和通脹這兩個信號,就能大概摸準美國經濟下一步的方向,畢竟現在沒有完美的政策選擇,所有決策都是“矮子里拔將軍”,選相對不那么糟的那個而已。
而且不管12月降不降,這次降息已經說明,美國經濟現在正處在“就業與通脹的平衡木”上,每一步都得走得特別小心,這一點其實比降息本身更值得關注。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