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高開低走,看馬曉晴的演藝經歷就知道了。
她原本是一個極具天賦的演員,年少成名,得過金雞獎。
![]()
結果偏偏走上“歪路”,被名導“禍害”,同居多年導演卻另娶他人。
如今馬曉晴已經57歲了,無兒無女,就連復出也無人問津。
![]()
從萬眾矚目的領獎臺,到無人問津的客串,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
老天爺追著喂飯吃
馬曉晴的起點,是很多人奮斗一生的終點。
馬曉晴出生在上海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國家機關干部,家中雖然不算富裕,卻有著濃厚的文化氛圍。
父母十分注重她的教育,既讓她學鋼琴、練舞蹈,又希望她保持天真和獨立。
也許正因為如此,馬曉晴從小就有一種兼具靈氣與自信的氣質。
![]()
11歲那年,著名導演謝晉在籌拍電影《啊!搖籃》,為了挑選合適的兒童演員,他幾乎跑遍了上海的中小學。
那天,馬曉晴穿著一件淺藍色校服,被老師臨時叫到教室門口。
謝晉只看了她一眼,便眼前一亮,那雙清澈的大眼睛里閃爍著靈動的光,仿佛藏著故事。
“就是她。”謝晉當場決定。
事實證明,他的眼光極準。
![]()
第一次進片場的馬曉晴沒有絲毫怯場。
面對燈光、攝像機和幾十個工作人員,她很快進入狀態。
拍一場哭戲時,導演剛剛交代完情節,她的眼眶就迅速濕潤,情緒飽滿自然。
眼淚滑落的一瞬,連攝影師都忍不住停了幾秒,看她如何收尾。
喊“停”之后,小姑娘又立刻露出笑容,蹦蹦跳跳地跑去喝水。
謝晉夸她是“天生的演員”,劇組的老師們也感嘆:“這孩子懂表演,甚至比一些成年演員還快。”
![]()
憑借“小湘竹”一角,馬曉晴一夜成名。
那份靈氣讓她的名字開始頻頻出現在少兒刊物和電影通告上。
短短幾年時間,她幾乎沒有停歇,先后參演了七部兒童影片。
有的講友情,有的講成長,每一次都留下了她明亮的笑容。
那時候的馬曉晴,還只是個扎著馬尾、背著書包的小女孩,卻已經在鏡頭前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舞臺。
![]()
這種與生俱來的天賦,像一份過于豐厚的禮物,讓她在表演的世界里予取予求。
后來合作過的王志文曾給出過一句極高的評價:馬曉晴是為戲而生的。
這份天賦給了她無與倫比的自信,也給了她敢于藐視一切規則的底氣。
![]()
人生是場豪賭嗎
馬曉晴的人生中,有兩次驚人的“賭博”,一次賭事業,一次賭愛情。
1988年,她已經是上海戲劇學院大二的學生,前途一片光明。
這時,導演米家山拿著《頑主》的劇本找到了她。
一邊是國內頂尖藝術院校的課堂,一邊是能與頂尖團隊合作的片場。
馬曉晴幾乎沒有猶豫,她做出了一個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的決定,退學。
她扔下了一句擲地有聲的宣言:在舞臺上實踐,比在教室里學習更重要。
![]()
這把賭得很大,但她贏了。
憑借《頑主》里那個時髦又有點虛榮的女孩“劉美萍”,她一舉拿下了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這次成功,極大地強化了她的信念:跟著感覺走,準沒錯。
為了更好的發展,她義無反顧地成了“北漂”。
很快,1992年,《北京人在紐約》火遍大江南北。
馬曉晴在劇中飾演的叛逆女兒“寧寧”,成了那個時代無數人心中的經典形象,她的事業一路高歌猛進。
![]()
而人生的第二場豪賭,也悄然拉開了序幕。
拍攝《頑主》時,她認識了當時還籍籍無名的導演路學長。
他畢業于北影,才華橫溢,卻尚未等到自己的機會。
兩人墜入愛河,同居多年,這段感情持續了將近十年。
在馬曉晴事業最巔峰的時期,路學長卻被查出患有嚴重的腎病。
這一次,馬曉晴的選擇再次震驚了所有人。
![]()
馬曉晴推掉了雪片般飛來的片約,幾乎將自己的事業按下了暫停鍵,一頭扎進了對愛人的照料之中。
醫院和片場之間,她選擇了前者,她幾乎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去支撐這段感情和路學長未竟的導演夢。
人們常拿她的經歷去對比倪萍與陳凱歌的往事,同樣是女方傾盡所有的付出。
而故事的結局卻更加殘酷。
1999年,兩人分手。
沒過多久,路學長就與他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
近十年的青春和事業黃金期,換來這樣一個結局。
這場豪賭,她輸得一敗涂地。
這次失敗,對她的打擊是致命的,不僅摧毀了她的感情,也徹底折斷了她事業的翅膀。
![]()
觀眾只會記住眼前人
娛樂圈是個最健忘的地方,迭代速度快得令人窒息。
你主動離場,就別指望回來時,舞臺中央還給你留著位置。
馬曉晴的選擇讓她從舞臺中央主動退到了幕后,而市場的殘酷法則決定了,一旦離場,回歸的門票就千金難求。
![]()
我們不妨看看她的參照物。
與她同期的王志文,同樣情感經歷豐富,但他從未讓任何一段感情絆住自己作為演員的腳步。
他始終在拍戲,始終有作品,如今依舊是觀眾認可的一線實力派。
![]()
再看那個曾被拿來類比的倪萍,在經歷了情感的重創后,她迅速轉型為主持人,開辟了另一片天地,始終維持著極高的國民度。她沒有選擇“消失”。
而馬曉晴,是真的消失了。
她回到了上海,遠離了那個讓她成名也讓她心碎的北京。
![]()
馬曉晴并非沒有嘗試過回來。
2006年,她轉型做導演,執導了一部帶有濃厚自傳色彩的電影《少女》。
這更像是一次對過往的吶喊和宣泄,但市場并不買賬,電影的票房和口碑都相當慘淡。
她似乎已經與那個時代脫節了。
![]()
到了2013年,好友王全安在自己的電影《團圓》里給了她一個客串的機會。
從當年名正言順的金雞獎得主,到如今在別人的電影里演一個無人知曉的配角,這本身就是市場對她商業價值的最終裁定。
不是她不夠好,而是市場已經“不需要”一個長期缺席的演員了。
觀眾的記憶是有限的,他們只會記住那些一直站在燈光下的人。
![]()
筆者認為
如今,57歲的馬曉晴單身一人,無兒無女,生活重新回歸了家庭。
回看她的人生,我們很難簡單地用一個“戀愛腦”的標簽去概括。
她的起點,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優渥的家庭,驚人的天賦,少年成名。
她本該有一條更為平坦順遂的星光大道。
![]()
可是,正是那份與生俱來的天賦和早期過于順利的成功,讓她形成了一種極度自信甚至有些偏執的性格,相信自己的每一次感性選擇都是對的。
第一次,她賭贏了,退學拍戲讓她聲名鵲起。
第二次,她賭輸了,傾盡所有卻換來一場空。
對所有擁有才華的個體,尤其是女性而言,愛自己才是終身浪漫!
信息來源:
1. 《中國電影金雞獎歷屆獲獎名單》,中國電影家協會官方檔案
2. 《謝晉導演作品全集研究》,上海電影出版社,2005年版
3. 《90年代中國影視產業發展報告》,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