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
他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
“兩彈一星”元勛
錢學森
2009年10月31日
錢學森逝世,享年98歲
16年過去了
他的名字,仍然深深刻在
每個中國人心里
今天,我們摘選了
和錢學森有關的20個小故事
讓我們一起通過這些
不同的人生片段
緬懷錢老
01
1917年,不滿6歲的錢學森進入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校(現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學習。在班上,錢學森是年齡最小的學生,學習成績卻是名列前茅。
上小學時,他們的課間活動是折紙飛機,看誰飛得遠,錢學森的紙飛機永遠飛得最遠。原來,錢學森總是選擇最光滑的紙張,把棱角折得整整齊齊,還在紙飛機的頭部夾了一根小小的筆芯。
![]()
幼年錢學森與父親錢均夫的合影。圖片來源:錢學森圖書館
02
1929年,錢學森報考大學前夕,他的中學數學老師認為他數學好,應報考數學系,將來當數學家;國文老師認為他文章寫得好,應報考中文系,將來當作家;美術老師認為錢學森在藝術上有天賦,建議他學畫畫,將來當畫家;而錢學森的母親章蘭娟希望他子承父業,建議他學教育,將來當教育家。
錢學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選擇:學鐵道工程,學造火車頭。
03
1932年,日軍飛機對上海狂轟濫炸。 目睹著天空中肆虐的日軍飛機,錢學森做出人生的第二次重大選擇:改學航空工程,學造飛機。
04
這份試卷卷首時間為1933年6月,課程是水力學,考生是錢學森。這次考試難度很大,而錢學森6道題全部解答正確,只在最后一題,公式推導中“Ns”漏寫了一個“s”,被扣去4分。
從大學畢業時,錢學森的總分名列機械工程學院第一。
![]()
05
大學時,錢學森 加入銅管樂隊,每天都要花半小時練習。 有一次得到一筆獎學金,他第一反應是到上海南京路買一張《音樂會圓舞曲》唱片。
![]()
錢學森(前左一)在交大銅管樂隊合影。
06
23歲,錢學森以“航空門”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清華大學公費留學生。
24歲,錢學森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僅用一年時間就獲得了碩士學位。
25歲,錢學森轉入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 航空系,在世界著名力學大師馮·卡門教授的 指導下,從事航空工程理論和應用力學的學習研究。
![]()
年輕時的錢學森。
07
1941年,錢學森發表《柱殼軸壓屈曲》一文,攻克了這一困擾航空界多年的難題。該文篇幅僅有10頁,而他在研究過程中僅編有頁碼的推導演算手稿就達800多頁。
論文完成之后,錢學森把最后的手稿存放到紙袋里,并在紙袋外面寫下了“Final”(定稿)字樣。
但他立刻想到,人的認識是有限的,真理都是相對的,科學家對真理的探索永無止境。于是,他緊接著又在下面寫上“Nothing is final”(永無止境)。
![]()
錢學森存放論文最后一稿的紙袋。
08
錢學森的夫人蔣英是中國杰出的聲樂教育家和享譽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
錢家和蔣家是世交,兩人是真正的“青梅竹馬”。二人都對專業極其執著,分別前往美國和德國求學,直到1947年,時年36歲的錢學森回國才再次遇到這位幼時的“小妹”,他很快決定求婚。
錢學森的求婚方式非常“直接”。他對蔣英說:“你跟我去美國吧?”蔣英說:“為什么要跟你去美國?咱們還是先通通信吧!”錢學森則反復就那一句話:“不行,現在就走。”沒說幾次,蔣英就“投降”了。
![]()
1947年9月17日錢學森和蔣英的鸞書(相當于現在的結婚證),現為國家一級文物。
![]()
錢學森與蔣英。
09
1949年,聽到新中國成立的喜訊后,錢學森希望早日回到祖國。
1950年,錢學森遭到美國司法部的無理拘禁,隨后被關押在洛杉磯以南特米諾島的移民局拘留所。15天的非人折磨,使錢學森瘦了30磅,還暫時失去了語言能力。
1955年,錢學森夫婦巧妙躲過監視,將求援信輾轉寄回國內。錢學森在信中寫道:“無一日、一時、一刻不思歸國,參加偉大的建設高潮”。
![]()
圖片來源:錢學森圖書館
10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一家登上“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啟程回國。臨開船前,他對記者說:“今后我打算盡我最大的努力,幫助中國人民建設自己的國家,以便他們能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
1955年錢學森一家啟程回國時留影。圖片來源:錢學森圖書館
11
陳賡曾問錢學森:“錢先生,您看我們能不能自己造出火箭、導彈來?”錢學森不假思索,脫口而答:“有什么不能的,外國人能造出來的,我們中國人同樣能造得出來,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不成!”
陳賡聽到這句話立即上前握住錢學森的手說:“好!我就要您這句話。”
12
錢學森將嚴謹與細致留給了大漠戈壁,留給家人的,便只有背影與牽掛。
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曾回憶:“有時幾個月都找不到人。回家時,又常常穿著厚厚的大皮襖、大皮靴,活像我在畫冊中看到的愛斯基摩人……20多年之后我才知道,父親那時是為了研制導彈和衛星,而奔走于北國大漠,西域荒原。”
![]()
錢學森在發射場穿著的翻毛皮靴。圖片來源: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13
1966年10月1日,錢學森、鄧稼先、朱光亞在天安門城樓上留下了一張珍貴的合影。
27天后,我國首次“兩彈結合”試驗成功,中國擁有了可用于實戰的核導彈。
![]()
1966年10月1日,錢學森(左)、鄧稼先(中)、朱光亞(右)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參加國慶觀禮。圖片來源:錢學森圖書館
2025年9月3日,錢學森、鄧稼先、朱光亞的后代也在天安門廣場留下了一張珍貴的合影。
![]()
2025年9月3日,朱光亞之子朱明遠、錢學森之子錢永剛、鄧稼先之子鄧志平合影。圖片來源:西安交通大學
14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力學系任教時,錢學森為培養祖國的國防科技人才悉心授教。
20世紀的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計算尺是力學系的同學上課時應該人手一把的工具,但因為價格比較貴,許多同學買不起。 錢學森拿出他獲得中科院科學獎金一等獎的一萬多元錢,讓學校教務人員給每位學生配一把計算尺。
![]()
錢學森當年為學生購買的計算尺,黃吉虎向錢學森圖書館捐贈。
15
錢學森出的考題有多難?開卷考試,一共兩道題。其中一道是:“從地球上發射一枚火箭,繞過太陽再返回地球,請列方程求解。”
這場考試,從早上八點半開始考,到了中午仍然沒有一個人交卷,中間還有兩個學生暈倒被抬出去。錢學森對學生說:“吃午飯吧,吃完接著考”。然而,學生們直到傍晚也做不出來,大家只好交卷,結果基本上都沒有考及格。
這次考試反映出,大部分同學基礎不夠扎實。錢學森決定要求所有學生延期半年畢業,專門補習數學和外語,半年下來,學生們光數學題就做了三千多道,這一屆學生讀了五年半,卻讓他們受益終生。
16
錢學森一生酷愛讀書看報,并喜歡將感興趣的文章剪下來留存。當時,他每天必讀《人民日報》。1992年,《人民日報》報道了中國第一家模特經紀公司成立的消息,錢學森看完后覺得這是一個新鮮事物,便在報道旁批“第五產業”四個字,意為這件事屬于文化產業。
![]()
錢學森晚年積極探索思維科學領域。圖為錢學森在家中書房撰寫論文。圖片來源:錢學森圖書館
17
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曾經被老師叫去,要求把4個4分都提高到5分。經過努力,錢永剛的成績都是5分。結果錢學森說,我看有兩個4分也很好。 錢永剛說,父親的意思是“滿分不是最佳的選擇”。
18
2002年,錢學森獲獎。當時他因年邁臥床,蔣英代替他去領獎。出發時,蔣英告別錢學森,“我領來的錢歸我,獎給你”,他微微一笑,說道: “這個好,‘錢’歸你,‘蔣’歸我” 。
![]()
蔣英73歲生日時與錢學森合影。圖片來源:錢學森圖書館
19
錢學森認為,21世紀,環境保護將是十分重要的問題。1992年,錢學森寫信建議發展新能源汽車。
![]()
![]()
1992年8月22日,錢學森寫信,探討汽車工業。圖片來源:錢學森圖書館
1990年11月27日,錢學森將VR翻譯為“靈境”,還解釋說此譯名“中國味特濃”。
![]()
1990年11月27日,錢學森在信中將VR翻譯為“靈境”。圖片來源:錢學森圖書館
20
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人們第一時間把喜訊送到錢老面前。 2004年的元宵節,楊利偉在王永志的陪同下專程到錢老家中報到。
![]()
此后,我國每位從太空凱旋的航天員都會來到錢老家中,向這位中國航天奠基人報告好消息,一直到老人去世。神舟七號成為錢老一生中看到的最后一次中國載人航天任務。
![]()
![]()
今天
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
即將發射
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接續奮斗
就是對錢老最好的告慰
![]()
攝影:王衡
錢老,請您放心!
今日之中國
如您所愿
來源:人民日報微信(作者:李娜),人民日報微博(視頻制作:林淵 時雪 趙丹彤),資料來源: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通訊員:張文珺 曾玉竹)、《錢學森精神讀本》(作者:錢永剛)、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央視新聞、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