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7年,漢武帝推恩令一出,沒動一兵一卒,就把諸侯國拆成了碎塊。其中最難受的,是子嗣多達百二十余人的中山靖王。
中山靖王劉勝,站在王宮深處的窗邊,望著正門外整齊排列的青銅車馬,心里卻沒有半點得意,他的嗓子被昨日的酒灼得發啞,手里還捏著那只剛剛喝盡的金杯,侍女們遠遠退后,誰都不敢靠近。
劉勝并不關心朝中風云,平日里最喜歡的就是飲酒取樂,只是這一天,他聽說京師又有新法,就像一件陰冷的毛皮披在身上,心里一陣發冷。
“父王,大漢要分我們的地嗎?”幼子跪在腳邊,眼睛里滿是疑惑,劉勝不耐煩地揮手讓他退下,嘴里嘟囔著,“朝廷的事你還小,懂什么。”
推恩令的消息在中山王府的長廊里炸開,王府的管家一夜都沒睡,家里的賬簿被翻來覆去,誰家有幾個兒子,誰家庶出的多,誰家嫡長子最得寵,大家都在算,怎么算都覺得不對勁。
劉勝的廟堂歲月其實并不算短,他自小聰明,皇帝兄長對他并不苛刻,只要他不鬧出大亂子,王府里想怎么樣都行,他最喜歡的就是廣收美妾,熱衷于飲酒作樂,笑聲和琴瑟聲夜夜不絕。
可就在他沉浸于美色和杯中物的時候,長安城里的謀士主父偃卻在向漢武帝獻上那道奇策,主父偃出身低微,吃盡苦頭,行走諸侯間,總覺得人生無門,直到被漢武帝破格提拔,才終于有了用武之地。
“陛下,若要諸侯不反,何不順其家人之欲?”主父偃低聲道,漢武帝瞇起眼睛,思索片刻,輕敲幾下案幾,嘴角浮現一絲笑意。
推恩令的內容很簡單,王位給嫡長子繼承,其他的子弟可以分封地,到時候由皇帝親自授予侯爵,這樣原本大的土地就被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對朝廷的威脅自然就小了許多。
對于中山靖王來說,這道命令比任何削藩都狠,他的兒子太多,庶出的、嫡出的,各有心思,推恩令一出,王府里頓時風起云涌,長子一夜未眠,坐在燈下獨自發愁,庶子們則低聲議論,眼里都閃著光。
“父王若不愿推恩,那就是不念骨血之情。”有得寵的庶子趁著家宴時小聲提醒,劉勝喝下一口酒,心里卻是一陣煩躁。
推恩令的高明之處就在這里,不是簡單的削權,而是用利益把諸侯家族自己分裂,庶子們得了好處,反而成了中央的眼線,誰敢違抗,立刻就有人去告發。
中山王府的后院,一群兒子們站在一起,竊竊私語,誰都想拿到分封,誰又能想到,再過幾年,這些封地會被越分越小,最后只剩下零星的幾塊田地。
漢武帝并不滿足于此,他命令各地諸侯進獻黃金,黃金成色不足者,爵位立刻被剝奪,這一招狠辣無比,把剩下的頑固分子一并清理,朝廷的權力一步步收緊。
長安城里,主父偃被漢武帝重重賞賜,出入宮門如同風一般,諸侯王們在私下咬牙切齒,卻沒人敢明著反對,誰都知道,反抗的下場只有覆滅。
主父偃并不在意別人怎么看他,他只關心自己的計策能否徹底生根,推恩令一出,諸侯王家族的矛盾被無限放大,兄弟之間再無同心,互相提防,爭奪封地。
漢武帝在御書房里翻看各地奏報,看著諸侯國地圖上一塊塊被切下的新侯國,臉上的神情不帶一絲波瀾,只有在深夜獨自一人時,才會低聲自語:“不動刀兵,何須流血。”
中山靖王死后,兒子們爭封地,彼此暗中使絆,王府的門檻幾乎被踏破,京師來的使者一遍遍宣讀推恩令,每一次都有人歡喜有人愁。
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龐大的中山王國被分割成無數碎片,封地越分越小,到了幾代之后,連當年王府的馬廄都不及一個侯國的面積。
劉勝的后代們有的去了邊地,有的淪為平民,到了東漢末年,劉備甚至只能靠織席販履為生,曾經的王府榮耀早已無影無蹤。
推恩令帶來的變化不止于此,庶子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紛紛靠攏中央,王府里的家宴從此多了警惕和算計,兄弟之間再無往日溫情。
主父偃最終因為貪污被處死,漢武帝并不因此動容,對他來說,只要計策成功,謀士的命運并不重要。
中山靖王的故事,只是推恩令下無數諸侯王家庭的縮影,推恩令沒有刀光劍影,卻比任何一次削藩都要徹底。
漢武帝用一紙法令,把諸侯王的權力分解得干干凈凈,中央集權從此穩如磐石,天下再無“國中之國”。
推恩令讓昔日的諸侯王們徹底淪為普通的貴族,龐大的家族在綿延不斷的分割中慢慢消失,權力的天平終于重新歸于朝廷。
參考信源:《漢書》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