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門閱讀量最高的微信
“半斤八兩”這個成語你肯定聽過,
但你知道它原本的意思嗎?
在1959年之前,
半斤真的等于八兩!
然而~
將“十六兩一斤” 改為“十兩一斤” 竟是這位荊門老人的一條建議!
“哈哈哈哈,我一個荊門的小人物,當年提的一條‘小建議’竟然被國家采納并實施了!”昨日,95歲的林發海老人對荊門晚報記者說起72年前的往事,仍然難掩激動,開懷大笑。
林發海現住掇刀,個頭不高,清瘦,除了略有一點耳背,身體健康,腿腳利索,閑暇時喜歡散步遛彎。
![]()
這份豁達與健朗,或許與他深藏心底的一段“歷史記憶”有關。上世紀五十年代,他曾以基層工作者的身份,為我國度量衡制度改革提出過一條“小建議”。
![]()
一張試題截屏勾起的往事
林發海所說的“小建議”,是將當時的計量單位“十六兩一斤”改為“十兩一斤”的建議。
故事的緣起,是前幾天女婿劉經國給他發的一條微信截屏(如圖),內容是一道考試題:
![]()
試題截圖
新中國成立初期,提出將傳統“十六兩一斤”改為“十兩一斤”建議的最早倡導者是( )
A.林發海B.姜周元 C.秦始皇 D.漢武帝
答案:A
解析:
本題考查中國度量衡制度改革的歷史人物。古代長期實行十六兩一斤的衡制,如成語“半斤八兩”所示。新中國成立后,為簡化計算,開始改革度量衡制度。根據歷史記載,原荊門縣商店主任林發海在1953年最早上書政務院建議改為十兩一斤,得到國家重視。稍后(1954年),姜周元也提出類似建議。秦始皇是古代十六兩制的確立者,漢武帝與此次改革無關。因此最早倡導者是林發海。
多年來,科班出身、在央企工作的劉經國一直關注岳父的這條建議事項。不久前,他在查閱資料時偶然看到這道試題,題目給出的標準答案正好是岳父林發海。他非常興奮,遂給岳父發了截屏并點贊。“這道題意味著林發海的倡議得到認可,并載入歷史。”劉經國說。
對林發海而言,這張截屏不僅是一份“遲到的肯定”,更勾起了他對青年時代的回憶。
從學徒工到商店主任
基層實踐中的“斤兩難題”
說起這條“小建議”,得從林發海老人的人生經歷說起。
林發海1932年生于荊門龍泉公園旁的棗園街(今團結街)。幼年因戰亂只讀過兩年書,1945年到鐘祥石牌同和綢布店當學徒工。1949年,年輕的他參加工人宣傳隊、糾察隊,協助維持市場經營秩序。因為年紀小,他被安排脫產搞宣傳。
1950年,因表現積極,他被推薦到國營的荊州地方貿易公司荊門縣商店直屬門市部(在沙洋鎮河街)當營業員,后升任主任。
“當時的門市部,每天要處理上千筆交易,商品有幾百種,大多需要過秤稱重。”林發海回憶,那時全國實行的是“十六兩一斤”的舊制,統計銷售日報時,要先把十六兩制計量單位換算成十進制的才好統計算賬,十分繁瑣。“比如某種商品10元1斤,商店賣了1斤7兩,就不能收17元,必須先將7兩除以16換算成10進制等于4兩3錢7厘5才能按價收14元3角7分5。匯總銷售日報也是一樣的算法。當時國營公司物價,一般低于市場的百分之五,所以銷售筆數也多。”作為主任,林發海每天要匯總銷售報表,常常加班到深夜。
“能不能改一改?”這個念頭在林發海腦海中逐漸清晰。他遂大膽向政務院(現國務院的前身)寫了一封信,建議“要么把十兩去掉六兩,要么把十六兩一斤直接折算成十兩一斤”。“對于一個人而言,可節省大量人力和時間,要是對全國那么多統計人員來說,省的人力和時間是不可估量的。”林發海坦言。
一封掛號信與一場制度變革
“當時還是很害怕的,我一個普通店員,人微言輕,會不會惹麻煩?”林發海說,但一想到能為大家“省點事”,還是鼓起勇氣寫了信。他清楚地記得,1953年,他寫好建議信后,貼上雙份郵票掛號信,寄往北京的政務院。
半個月后,一封來自“國家相關部委”的回信送到了門市部。“信封是牛皮紙的,中間的紅色長方形框內寫著我的名字,左邊下方是紅色印制大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某某部委’。內件由鋼筆書寫,左邊有豎向機關名稱,落款有部委加蓋特大圓形紅章。信上的內容大意是:林發海同志,你的建議很好,很有實用價值,我們正準備調查研究,改進推行……遺憾的是,這封信裝在衣兜里忘記取出被水浸壞了。
1958年,國家有關部門在試點基礎上,開始在全國實施衡器計量全面改革,普遍使用十兩秤。1959年,國家發布《關于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正式將“十六兩一斤”改為“十兩一斤”。
“小人物”的大時代
歷史中的個體微光
“當時,我也不知道我的信起了多少作用。最近女婿發給我的截屏,告訴我建議得到國家認可!能為國家作貢獻,太令我高興了。”林發海老人每說到此,自豪不已。
如今,“十六兩一斤”已成歷史,“半斤八兩”的成語卻依舊鮮活。林發海常對晚輩說:“時代在變,但做事要用心——當年算賬怕出錯,才想著改制度;現在過日子,也得這樣踏踏實實。”
陽光下,老人的笑容里,既有對往事的釋然,更有對“個體微光匯入時代洪流”的樸素自豪。
荊門晚報原創微信 未經授權 其它公眾號禁止轉載
荊門晚報記者/汪兵洋
編輯/劉思晴 實習生/高靜美
二審/鄭曉東 終審/張超
合作熱線:0724-237889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