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敢不敢反,關鍵要看他對手是誰。如果對手是他大哥朱標,那朱棣大概率是不敢動的。這事兒跟削藩本身關系不大,核心在于朱標這個人。
![]()
一、名不正,則言不順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打的是"清君側"的旗號。意思是皇帝身邊有壞人,他要去幫忙清理。
這個借口對皇太孫朱允炆管用,因為他年輕、資歷淺,容易被塑造成"被奸臣蒙蔽"的形象。
但如果坐在皇位上的是朱標,這個理由就完全站不住腳了。
朱標是朱元璋欽定的太子,當了二十多年儲君,朝野上下都認他這個"準皇帝"。他就是法理和正統的化身。
朱棣要是起兵,就是赤裸裸的謀反,是以下犯上,根本沒法向天下人交代。連起兵的名號都沒有,這仗還怎么打?
二、朱標不是孤家寡人
朱允炆身邊是黃子澄、方孝孺這些書生氣太重的文臣,他們只會紙上談兵。
而朱標的班底是什么?徐達是他岳父,常遇春是他親家,藍玉是他鐵桿粉絲。
這些開國功臣和軍方大佬,要么是他親戚,要么是他心腹。整個大明的軍事機器,至少有一半是向著朱標的。
更重要的是,當時鎮守太原的晉王朱棡,是朱棣的二哥,也對朱標絕對服從。朱棣敢從北平起兵,他二哥從西邊一夾擊,他就成了甕中之鱉。
三、削藩的方式,決定了朱棣的反應
朱允炆的削藩,簡直是在"逼反"藩王。一年內連削五王,手段狠辣,湘王朱柏甚至被逼得自焚而死。
這讓所有藩王都感到了生存危機,朱棣起兵反而有了"自保"的道義支撐。
而朱標是什么人?他是出了名的寬厚仁慈。他要是削藩,絕不會這么急功近利。
他很可能會先找朱棣聊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再用一些明升暗降的手段,比如把他調到京城做個閑王,或者換個貧瘠的封地。
這種"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朱棣就算心里不舒服,也找不到任何理由和勇氣去叛亂。
說到底,朱棣敢反朱允炆,是因為他看到了對方的無能和虛弱。
但面對朱標這樣一個名分、實力、手段都碾壓自己的大哥,他那點野心,也只能悄悄藏起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