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在先秦時期稱為“梜”,而到了漢代則稱為“箸”,至明代才開始稱為“筷”。
作為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筷子”,它最早什么時候,出現在古人餐桌上呢?
關于這個問題,已沒辦法精準考證,但可以確定的是“筷子”出現的時間非常早,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比如3000多年前婦好墓中出土的銅箸(圖2),這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筷子實物之一。
春秋戰國時期,筷子主要用于夾取熱羹中的菜肉,避免燙手,而個人仍習慣用手抓食。
而在2000年前的漢朝,“筷子”的使用越來越廣泛,開始取代用手抓食,如(圖3)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案、漆盤、耳杯、漆卮及竹箸。
而由長沙赤崗沖二號唐朝墓出土的箸(圖4),已和現代使用的筷子外形無異,在唐朝共食制逐漸取代分餐制的習慣下,筷子的使用基本得到普及。
一雙簡單的筷子,卻有著大大的歷史,牛~!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