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臺全是問鏈家 “省心租” 的留言,有房東罵罵咧咧,有租客一頭霧水。咱先把這事扒明白:以前你要租房,鏈家幫你找著人,收一筆中介費,從此江湖再見,多敞亮。現在人家搞 “深度綁定”,房東簽了協議,每月收租那天就得被劃走一筆 “服務費”,跟訂視頻會員似的,月月扣,一分不能少。
這話可不是瞎說。上海不少房東都遇到過這種糟心事:88 平米的兩居室配齊家具,簽了省心租協議掛 2300 元 / 月,結果旺季里空了 45 天沒租出去。為啥租不出去?貓膩就在收費上:房東每月要交 3 天房租當服務費,租客也得掏 240 塊,等于一套房收兩份錢。更坑的是,租客能 “信用免押”,不想租了拍屁股就走,最多被拉黑,可房東得扛著空置損失,這哪是省心,分明是糟心!
那鏈家為啥放著敞亮生意不做,非要搞 “綁定”?說白了就是二手房生意不好做了。去年上海鏈家二手房平均成交總價從 384 萬跌到 370 萬,全靠老破小走量,業務員賣一套房的利潤薄得像紙。更要命的是,掛牌房源從 10 萬套飆到 17 萬套,一套房子要賣 98 天才能成交,業務員掙錢越來越難。既然 “一錘子買賣” 不劃算,就得找能長期薅錢的路子,租賃市場這塊肥肉自然成了目標。
這背后還有套資本玩法。鏈家用 “35 天必租出,否則賠半月租金” 的承諾哄房東簽協議,拿到房源后轉手就漲租 —— 寶山一套 3400 元 / 月的房子,他們掛 3980 元還送保潔,三天就租出去了。更狠的是控盤,虹口一個老小區,鏈家手握 45% 的房源,誰想繞開他們直租,立馬讓同棟樓的房源降價 10%,逼得直租房空倆月。等掌控了定價權,漲價就成了家常便飯,有租客續租時房租從 5200 元飆到 6800 元,中介還理直氣壯:“你一年報修 8 次,這服務值錢!”
這模式對咱們普通人影響可太大了。房東表面省了打理房子的功夫,實際成了 “被抽血的冤大頭”—— 每月服務費扣著,空置風險自己扛,想解約還得賠裝修錢。租客更別想占便宜,鏈家用 “押一付一” 吸引年輕人,轉頭就用租金貸把錢套走,等你想續租,房租早漲得沒邊了。
最可怕的是對市場的壟斷。現在上海 TOP10 小區里,鏈家控盤率全超 40%,他們的 T-180 模型算出來的 “市場價”,成了區域租金基準線。徐匯田林板塊的省心租房源,比普通租房貴 22%,還能保持 95% 的出租率,就靠 “免費維修” 的噱頭。小中介根本沒法活,人家鏈家能燒錢賠空置期,小中介賠三天就得倒閉,最后市場全被他們說了算。
有人說這是行業進步,我倒覺得是 “溫柔的馴化”。鏈家給房東裝智能門鎖,不是為了安全,是為了收集租客作息、報修記錄等 23 項數據;搞 24 小時維修,不是服務好,是為了把這些服務變成持續收費的借口。他們毛利率能到 28%,是傳統中介的 2.3 倍,這錢哪來的?全是房東租客身上刮下來的。
咱得看明白,這不是鏈家 “聰明”,是資本逐利的本性暴露了。當賣房的利潤變薄,他們就把主意打到了長租市場的現金流上,一邊收房東的服務費,一邊用租金貸搞資金池,還能包裝成 REITs 賣給資本,一套 “一魚三吃” 的套路玩得溜極了。可咱們普通人呢?房東成了被動的 “會員”,租客成了待割的韭菜,連中介自己人都難逃一劫 —— 鏈家搞 “房客分離”,業務員收入降了,一批人要么被淘汰要么被迫轉行。
說到底,真正的省心應該是雙方共贏,而不是一方靠著壟斷和信息差吸血。現在這模式,看似解決了租房的麻煩,實則把房東租客都綁在了鏈家的利益鏈上。等哪天他們徹底掌控了市場,別說服務費漲價,房租想怎么定就怎么定,咱們連說理的地方都沒有。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