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三大運營商陸續推出eSIM業務,部分“嘗鮮”用戶開始到線下營業廳體驗,出現了柜臺工作人員業務不熟練、辦理時間較長導致排隊、需要線下人臉驗證系統誤判為“電詐”、異地辦理等情況,導致用戶的一致吐槽。
01
運營商及時回應
“辦理eSIM難”問題
近日,話題“辦個eSIM怎么這么難”一度沖上微博熱搜,眾多用戶發文吐槽目前辦理eSIM非常不方便,甚至出現因辦理eSIM導致停機。新浪微博數碼博主“老云老楠”發微博稱:辦了個eSIM結果所有電話都被ban了。該博主收到了來自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的“高風險卡號提醒”,要求其攜帶本人身份證及卡號前往營業廳或通過線上渠道完成二次實名認證。
![]()
![]()
對此,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進行了回復。中國電信表示,eSIM只是一項通信業務,并未設有特殊的監控政策,至于用戶為何會收到異常狀態提示,需結合具體號碼的使用情況進一步分析。
中國移動工作人員解釋,觸發該類通知的原因可能包括號碼長時間未使用、短時間內撥出大量電話、或頻繁更換終端設備等,系統在監測到異常行為后會自動發送提醒。用戶若收到此類短信,還可能與其名下登記多個號碼、曾因欠費等原因辦理過異常銷戶有關,在后續新辦號碼時便有可能觸發系統的風控提示。
02
高壓監管下
須提升反詐模型精準度
一項新技術或新產品在剛推出時,有問題、有質疑是正常的,后續運營商應大力提升eSIM服務質量,改善用戶體驗。
撥開這些表象,電話卡被禁用更深層次的原因其實是我國對“空中寫卡”“無卡化”一直保持嚴格的監管,以防止日益猖獗的電信網絡詐騙。2023年就爆出“eSIM空中寫卡特性”存在被用于遠程開戶和電信詐騙的風險,監管部門叫停了智能手表等業務的“一號雙終端”服務。
多年來運營商在防止電信網絡詐騙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相信很多用戶接到過96110(全國反詐預警勸阻電話)的來電,國內運營商也相繼建立了反詐大數據模型,對海量反詐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和挖掘,成為了守護人民群眾“錢袋子”的重要防線。
從用戶角度來看,運營商有義務為用戶提供便捷、完善的服務,提高線上、線下的業務辦理效率,對于目前存在的問題,用戶應保持耐心。
從運營商角度來看,運營商既是這項新技術的推廣者,又需要承擔反詐責任,因此運營商應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提升反詐模型的精準度,減少用戶不必要的麻煩。
從國家層面來看,目前通信行業主管部門既然已經放開eSIM,運營商自然必須按照要求開通eSIM:強化實名認證、禁用跨境寫卡、引入地理位置校驗等。
03
國內外eSIM監管政策對比
國外eSIM落地商用早于我國,但也受到較為嚴格的監管,筆者對比了國內外的監管政策。
在我國,辦理eSIM要求用戶本人攜帶身份證件到指定營業廳辦理,需現場完成人臉核驗、設備校驗雙重流程。此外,異地辦理存在明確限制,外省號碼無法跨省轉換eSIM,需返回歸屬地營業廳。筆者認為,在eSIM落地初期,這些流程不可避免,后續eSIM的辦理會越來越方便。
在國外,運營商未強制用戶到線下辦理eSIM,但也有較為嚴格的監管。如歐盟通過《電子通信法規》強化用戶身份驗證,要求運營商激活時嚴格核查;美國Verizon和AT&T采用欺詐檢測系統,結合大數據分析識別可疑活動;新加坡建立eSIM黑名單機制,共享詐騙號碼信息。
總體來看,用戶感受到的是國內外eSIM服務的差異,其實本質是“風險零容忍”與“體驗優先”的監管理念不同,未來可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兩者的動態平衡。當前的“麻煩”只是過渡,未來的eSIM普及才是方向。
![]()
楊杰掌舵移動這六年:提燈引路,邁向AI
中興通訊前三季營收超千億元,算力營收同比增180%
通信世界“帶貨”首秀!快來打卡這本AI全書
作者:文淵
責編/版式:王禹蓉
審校:王 濤 梅雅鑫
監制:劉啟誠
【通信世界新媒體矩陣】
央視頻 | 微軟MSN | 視頻號 | 微博 | 今日頭條 | 百家號 | 網易號 | 人民號 | 騰訊新聞
搜狐 | 新浪看點 | 雪球號 | 抖音 | 快手 | 愛奇藝 | 知乎 | 嗶哩嗶哩 | 咪咕視頻 |CSDN
【新媒體團隊】
監制|劉啟誠
審校|王濤 梅雅鑫 張鵬
編輯|王禹蓉
視頻制作|蔣雅麗 黃楊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