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在明斯克安全會議上,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扔出個重磅質疑。
![]()
“難道要讓廣袤的歐亞大陸變成北約的領地?”
這話聽得人一驚,一個號稱“防御性”的軍事集團,怎么會被說成要搶地盤?
更蹊蹺的是,拉夫羅夫還說西方在為“新歐洲大戰”做準備,這到底是危言聳聽還是確有其事?
![]()
北約在圈“地盤”?
拉夫羅夫的這番話,本質上是戳破了當前全球安全格局的一層窗戶紙。
一邊是北約打著“安全不可分割”的旗號,把勢力從大西洋往歐亞、印太甚至北極蔓延。
另一邊是俄羅斯直言這種擴張“極具負面影響”,甚至愿意用法律承諾不攻擊北約國家。
![]()
這場圍繞“擴張與反制”的博弈里,藏著軍事集團的真實野心、安全承諾的水分,以及全球安全秩序的深層矛盾。
拉夫羅夫說北約在“所有地方站穩腳跟”,這話可不是空口無憑,看看最近的動作就懂了。
先往北看,北極這地方本是和平合作的寶地,現在卻成了北約的新目標。
![]()
美國今年已經把核潛艇開到冰島港口了,還計劃每個季度都換一艘過來蹲點,這可是把監控圈往俄羅斯家門口推了上千公里。
更關鍵的是,環北極國家里除了俄羅斯,其余7個全是北約成員國,等于給俄羅斯北邊圍了個圈。
俄羅斯也不含糊,直接試射“鋯石”高超音速導彈,射程剛好能覆蓋北約在冰島的基地,擺明了“你敢來我就敢防”。
![]()
再往南瞧,北約的手已經伸到了歐亞腹地。
俄羅斯情報顯示,西方正在拉攏塞爾維亞加入北約,哪怕塞爾維亞因為1999年的轟炸對北約恨得牙癢,西方還是用經濟投資一點點滲透。
而在印太地區,日本、韓國連續三年參加北約峰會,北約甚至想在東京設聯絡處。
![]()
雖然被法國反對擱置了,但還給這幾個國家搞了“量身定制”的合作方案。
拉夫羅夫說這是“遏制中國、孤立俄羅斯”,從這些動作看確實沒冤枉它。
算上之前的東擴,北約已經從12國變成了32國,把軍事基地越建越靠近俄羅斯邊境。
![]()
這哪里是“防御”,分明是在全球畫地盤。
“防御性聯盟”是謊言?
最讓拉夫羅夫嘲諷的,是北約自稱“純粹防御性聯盟”。
這話的水分有多大,看看雙方的動作對比就清楚了。
北約一邊說俄羅斯是“威脅”,一邊在俄羅斯周邊搞動作:在芬蘭建北歐陸軍司令部,能直接接管芬蘭和瑞典的陸軍指揮權。
![]()
在挪威設空中作戰中心,監控著波羅的海到巴倫支海的空域,甚至計劃讓歐洲國家把國防支出提到GDP的5%。
可拉夫羅夫直接放話:俄羅斯壓根不想攻擊任何北約國家,還愿意簽法律協議擔保。
一邊是實實在在的軍事圍堵,一邊是主動提出法律承諾,誰在制造緊張一目了然。
更有意思的是歐盟的態度。拉夫羅夫說歐盟精英“自豪地”宣稱安全協議要“排除俄羅斯、對抗俄羅斯”。
![]()
這已經不是防御了,而是擺明了要搞對立。
對話窗口要關死?
拉夫羅夫最無奈的一句話,是“和歐洲精英對話的前景已不復存在”。
這種對話斷裂的背后,是一種危險的“對抗思維”在蔓延。
北約和歐盟的邏輯很簡單:不跟著自己走的,就通通孤立。
塞爾維亞想保持中立,就用經濟誘惑施壓,俄羅斯想談安全,就直接排除在外。
![]()
可這種做法真能換來安全嗎?
看看巴爾干地區就知道,北約越是滲透,當地的抗議就越多,北極越是搞軍事部署,俄羅斯的反制就越強硬。
就像握緊沙子,握得越緊漏得越多,對抗搞得越兇,安全反而越遠。
更值得警惕的是拉夫羅夫提到的“新歐洲大戰”準備。
西方一邊給沖突地區送武器,一邊強化軍事同盟,等于在往火藥桶里添柴。
![]()
要知道,歐洲歷史上的戰亂,往往都是從“軍事對抗升級”開始的。
而俄羅斯手里的13艘戰略核潛艇、“鋯石”導彈,也不是擺著看的,真把對話的路堵死了,最后誰也落不著好。
拉夫羅夫的怒懟,與其說是俄羅斯的焦慮,不如說是對全球安全秩序的一次提醒!
靠軍事擴張圈地盤換不來安全,靠排除異己搞對抗更換不來和平。
北極的冰不該被核潛艇的噪音打破,歐亞的土地不該被軍事集團分割,安全從來不是“我安全你不安全”的零和游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