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畔林邊自在生,謙身素葉隱芳叢。
散血有靈稱圣草,退火無痕化清風。
不羨瓊枝登玉堂,但將碧色濟塵寰。
誰言小草無筋骨?接續生機造化中。
——筋骨草
![]()
一眼識草:形態辨藥
為唇形科植物筋骨草,藥用部位為的干燥全草。植株通常高25–40厘米。
它的名字直白地揭示了其核心價值:強健筋骨,療傷止痛。別名大多與功效、特點相關,如散血草(活血散瘀)、白毛夏枯草(夏季枯萎、帶白毛)、金瘡小草(治金創外傷)、退火草(清熱瀉火)。
四棱形,略帶紫色,基部略木質化,表面紫紅色或綠紫色;老莖通常無毛,幼嫩部分被灰白色長柔毛。
對生,葉片卵狀橢圓形,新生葉片常略帶紫色,邊緣有波狀鋸齒。
![]()
輪傘花序,花冠唇形,多呈白色或淡紫色。
全株:揉之有清香氣,這是唇形科植物的常見特征。
性味歸經
性味:苦、甘,寒。主要歸肝、肺經。
功能與藥理
“清、解、消、散”,即清熱、解毒、消腫、散瘀。利于治療筋骨折傷;善于清肺熱止咳。
活血散瘀,續筋接骨 —— 核心功效
用于跌打損傷、筋斷骨折、瘀血腫痛。
它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同時為骨骼和軟組織的修復提供良好的環境,從而加速愈合,是民間常用的“正骨”良藥。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 主治癰瘡與肺熱
用于咽喉腫痛、肺熱咳嗽、肺癰(肺膿腫)等。其苦寒之性善于清解上焦熱毒。
用于疔瘡癰腫、乳腺炎、蛇蟲咬傷等熱毒瘡瘍。可內服,也可外用,鮮品搗爛敷于患處,能迅速解毒消腫。
化痰止咳
用于支氣管炎、咳嗽痰多,尤其適用于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
現代藥理視角
現代研究表明,筋骨草所含成分為二萜類、黃酮類、糖苷類、甾酮類以及其他成分。具有免疫調節、抗炎、抑菌、抗病毒、鎮咳祛痰、降壓、降血脂、肝臟保護、抗腫瘤等多種功效。筋骨草對多種細菌具有抑制功能。
配伍應用
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舒筋活血湯(經驗方):筋骨草 15g、當歸 9g、赤芍 9g、紅花 6g、乳香 6g、沒藥 6g。用于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筋絡不利。
清肺化痰
筋骨草15g,魚腥草15g,黃芩9g,瓜蔞皮12g。適用于肺熱咳嗽、痰黃粘稠,或肺癰(肺膿腫)咳吐膿血。
清熱解毒湯
筋骨草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2g,野菊花9g。適用于熱毒瘡瘍,如乳腺炎、疔瘡、蜂窩織炎等。可內服,藥渣亦可外敷。
居家小妙招
咽喉不適代茶飲
取干筋骨草10克,沸水沖泡,代茶頻飲,可用于緩解輕度咽喉腫痛、干癢不適。
癰腫初起外敷法
若見癰腫初起,紅腫熱痛尚輕,可取新鮮筋骨草適量,洗凈后搗爛,外敷患處,有助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注意事項
1. 用量:常規煎服用量為10–30克,外用適量,鮮品可加量。
2. 筋骨草性偏寒涼,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者慎用,以免加重虛寒癥狀。
3. 陰疽(癥見瘡色暗淡、腫勢平塌、不紅不熱)不宜使用,因其藥性寒涼,不利于陰寒之邪的消散。
4. 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膩之品,以利藥效發揮。
5. 臨床用藥應遵循中醫辨證論治原則,不可盲目長期服用。如用藥后出現不適,應及時調整或停用,并咨詢醫師。
作者: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 主管藥師 肖哲
審稿專家:
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 主任藥師 楊茹
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 主任藥師 張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