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方法降低了氫燃料生產所需清潔水的高昂成本和環境壓力。
![]()
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團隊找到了一種方法,在電解生產"綠色"氫氣的過程中,使用再生廢水替代超純水。
這一改變降低了氫燃料生產所需清潔水的高昂成本和環境壓力。
"氫能基礎設施通常與當地淡水使用存在競爭關系,"該資深研究作者任智勇(音譯)教授于10月28日表示。"但每個城鎮都有污水處理廠,這對于氫經濟來說是一個非常分布式的水源,"兼任土木與環境工程教授的任智勇補充道。
解決現有廢水利用難題
綠色氫氣是通過使用可再生電力,利用電解法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而產生的。與其他方法相比,其碳排放量要低得多。
然而,這個過程通常需要昂貴的超純水,以防止雜質損壞電解槽內專用的薄膜。
研究人員致力于繞開生產綠色氫氣所需的昂貴水凈化過程。為了這種可持續的方法,他們測試使用"再生廢水"來代替自來水。
再生廢水是經過處理的、適合排放或用于灌溉、工業冷卻等非飲用用途的水。
這種方法以前曾有人嘗試過,但那些使用廢水的努力很快就失敗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該團隊首先分析了在標準商業電解槽中系統失敗的原因,這為他們設計新的解決方案提供了依據。
實驗使用了質子交換膜水電解槽,這是目前使用超純水的標準商業技術。
研究發現,之前的嘗試失敗是因為廢水中的鈣、鎂離子(常見的水垢礦物質)附著在電解槽的質子交換膜上。這阻礙了離子傳輸,并導致性能迅速下降。
降低能源需求
普林斯頓團隊通過用硫酸酸化再生廢水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種緩沖液作為豐富的質子源,能夠勝過那些有問題的鈣、鎂離子。
該步驟成功地維持了離子在膜上的傳導性,保持了必要的電流,并最終實現了系統的持續產氫而不發生故障。
"去除所有那些離子以獲得進入電解槽的超純水成本很高,"任教授說。"現在,你只需將其酸化一點,然后就可以將含有離子的水送入電解槽,并且它能持續運行超過300小時而沒有出現明顯問題。"
所使用的酸會持續循環,這意味著它永遠不會離開系統。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它既帶來了環境效益,又節省了成本。
有趣的是,選擇使用再生廢水而非純化水,可以使制氫的水處理成本降低約47%。
另一方面,與水處理相關的能源成本可降低約62%。
該團隊目前正與行業合作伙伴合作,以在更大規模上并使用預處理過的海水來測試這種方法。
他們也在進行宏觀規劃,此前曾發布一項研究,確定了在美國境內將制氫設施與污水處理廠配套建設的理想地點。
這項研究推動氫能變得可行,以在鋼鐵和化肥制造等難以電氣化的領域減少碳排放。
該研究結果發表在《水研究》期刊上。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